曾程 張傳會 陳敬玲
摘要: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和教學手段的應用,一直是高職院校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云南工商學院2020級高職護理專業(yè)為例,結合學生需求與教師教學的融合,對《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相結合,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的前提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思想認識,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和職業(yè)榮譽感,促進學生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方法;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高職護理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包含了醫(y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人體寄生蟲學三大部分內容。本門課程涉及面廣,涵蓋知識點豐富,學生學習具有一定難度。高職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設置課時為72學時,在本校的教學中,針對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將該課程設置為36學時。針對本門課程現(xiàn)狀,為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確保學習效果,結合本人授課經驗,提出幾點實踐經驗。
1學生基本現(xiàn)狀分析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涵蓋一部分中學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因此,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狀能夠有利于課程教學開展,并完成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學習遷移。針對本校2020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回收有效調查問卷318份。問卷主要針對學生性別、知識背景、學習意愿等方面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回收問卷顯示出以下差異化明顯的幾個方面:
第一,性別結構差異大,男女比例1:4。
第二,文科生與理科生占比差異大,文科與理科學生比為7:3。
第三,高中生物、化學課程熟悉者占比約為15%。
從問卷反饋的信息看出,針對學生的組成和結構差異大、背景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較薄弱等特點,需個性化設計教學方法。
2《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jù)《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結構特點和本校學生現(xiàn)狀,充分貼合學生性別差異、文理科知識背景差異等,可從以下方面推進教學內容。
2.1適當減速,夯實基礎
本校2020級護理專業(yè)學生中,文科生占比高達70%,中學時期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直接進入《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學習時,會存在理解和掌握困難,導致學習效果較差。在問卷調查中,高達82%的學生反饋:“在開始護理學專業(yè)知識學習前,有必要進行生物、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或復習”。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及時補充基礎知識,在導入課程中結合中學課程內容,逐漸深入和提升,為學生做好課程過渡就具有重要意義。
2.2增加學習興趣點,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關于教學方式的選擇中,學生選擇率最高的三項是常規(guī)的講授式教學、習題案例講解和多媒體視頻觀看。從調查情況來看,采用案例式和直觀教學方式符合《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特點,也適合于護理專業(yè)學生臨床學習的趨勢。在教學過程中,以分組討論、案例探討、視頻觀看的形式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興趣,增強課堂參與度[1]。同時,融入臨床檢測報告分析、藥物使用指導、生活常識判斷等內容,增加學習的實用性有利于提升學生參與度,促進學習效果。
2.3融入課程思政,提升學習效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遠影響[2]。對于《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以及寄生蟲病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充分融入課程思政,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細菌耐藥性講授過程中,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現(xiàn)實案例中抗生素檢測濃度偏高,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破壞等信息,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尋找生活中抗生素濫用、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案例,引入細菌耐藥性知識點,分析耐藥性產生的原因、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護理專業(yè)學生正確引導患者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和責任心。通過討論式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職業(yè)榮譽感。又比如,在細菌分布內容中,可以從細菌分布廣泛,空氣、水、土壤中均有細菌存在進行引入。在醫(yī)院工作中,樹立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更是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細菌的分布特點和污染方式,融入國家對部分地區(qū)進行“旱廁改造”、“殯葬改革”等政策的實施,有效地阻斷了病原菌通過空氣、水、土壤傳播的途徑。引導學生清晰認識到,護理工作者同樣具有向患者及其家屬宣貫國家政策的義務和責任,從而增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榮譽感。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作為現(xiàn)階段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備受關注。作為當代大學生,切身經歷了該事件,充分參與了該事件的防治工作。課堂教學中,采用討論式,由學生闡述個人經歷,總結病毒感染的途徑、傳播方式、防治原則等內容,結合中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事件的成功舉措,以及醫(yī)護工作者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敬業(yè)奉獻精神、崇高的職業(yè)使命和責任心。
課程思政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其效果取決于教師備課的充分性。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應當逐漸吸收學生融入教學中,不能為了“思政”而把專業(yè)基礎課變成了思政課,更不能脫離課程內容,而成為一堂思想教育課。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課程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在“無形”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確保知識點被吸收的前提下,提升學生思想認識。
3結語
針對《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探索,需要充分考慮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特點。作為高職學生,結合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充分利用護理專業(yè)臨床案例和實訓操作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提升個人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同時,隨著病原生物的不斷變化,《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也是一個持續(xù)優(yōu)化的過程,課堂教學要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特征,融入課堂教學,輔助學生融入社會,促進學生與時俱進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基礎扎實、思想進步的青年學生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曾祥瓊.淺談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09):40-41.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政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作者信息:
曾程,男(1985.10),彝族,廣西省防城港市,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病原生物與免疫,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
張傳會,女(1981.07),漢族,山東省棗莊市,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微生物
陳敬玲,女(1987.03),漢族,云南省昆明市,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病原生物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2022J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