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莉
(鄭州升達經(jīng)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化的通用語種,是現(xiàn)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語言能力之一,也正因如此,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在學生的畢業(yè)、就業(yè)以及升學當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隨著近年來我國“一帶一路”等對外經(jīng)濟政策的開放,需要新時代的從業(yè)者不僅能夠進行英語基本交流,同時要能在文化互動中準確地介紹中國故事。于是自2013年起,大學生在參加四、六級英語考試的過程中,翻譯環(huán)節(jié)被調整為漢譯英整段翻譯,且文字主題大多圍繞我國的社會、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進行介紹,需要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漢語原文轉換成120 —180詞的英語內容。而這一舉措無疑對學生的語言水平提出更多要求,并需要教師尋找更為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雙語種翻譯轉化技巧。
關于“程式語”的具體解讀,不同語言研究領域均對其有著各自的理解。例如在“語言習得”理論當中,認為程式語具有“范例生成式”特點;“心理語言學”理論中,則將其理解為一種“整存整取”的記憶式學習法;而在“語料庫語言學”理論中,則重點關注語言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復現(xiàn)率,以此作為程式語的構建標準。因此根據(jù)以上特點,實則可以將“程式語”理解為學習者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詞塊”“語塊”“慣用表達”“預制語塊”等,也就是“由個體關聯(lián)詞共同組成的語言序列,其在進行使用過程中往往不經(jīng)過語言規(guī)則進行生成,而是存在學習者的記憶當中,根據(jù)使用需求進行提取”。
根據(jù)上述特征,不難發(fā)現(xiàn)“程式語”在使用過程中是由學習者根據(jù)漢語詞義來將不同詞塊“預制”為連續(xù)或不連續(xù)的排列結構,并以此對英文語塊進行記憶,從而在進行翻譯或表達時能夠自動將對應的雙語序列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出現(xiàn)“水質污染”時,會自動與“water pollution ”進行對應,“寵物狗”則與“pet dog ”進行對應。而在其進一步的學習過程中,便是根據(jù)漢語的表達含義與英語單詞以及語法聯(lián)系在一起。
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習者的語言印象,使其在進行翻譯或表達的過程中不再受到母語表達習慣的干擾,而是能夠更加準確地將語義和詞塊、語塊聯(lián)系起來。故而按照程式語的表達特征以及句法功能,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以下幾類。
(1)多詞詞匯。也就是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夠拆分的詞匯組合,例如private cars(私家車)、by and large(總體上)等;
(2)詞匯搭配。主要是一些常用語或復現(xiàn)率較高的詞匯,如:I think(我認為)、see you again(再會)、 pay attention to(注意……)等;
(3)句子框架或引語。用于牽引話題或是組局謀篇,如“Most of the views...”(大多數(shù)觀點)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普遍認為)等。
而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進行翻譯的文章段落主要以書面語表達為主,因此程式語教學無疑是能夠幫助學生盡快熟練翻譯技巧的手段之一。
語言“翻譯”的過程,不僅僅是語碼間的轉換,更是強調要將一段完整的語義用另一種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學習者的目光不能夠集中在語言和句型方面,而是要綜合對比兩種語言形式的文化環(huán)境與表達習慣。這一點也正是教師使用程式語為學生開展翻譯教學的關鍵,只有先明確兩種語言的區(qū)別所在,才能夠更加順暢地建立兩種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避免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混淆現(xiàn)象。
例如,在漢語的表述習慣中,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可以通過“語境”來代替主語或賓語的作用,并且其詞匯表達很少會受到“時態(tài)”與“數(shù)量”的影響。而相比之下英語則并不依賴“語境”,在其完整的語句表達中,必須要關注以上語言要素的變化以及構成。只有根據(jù)其規(guī)約化特征來掌握詞與詞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建立起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聯(lián)系。
1. 梳理段落成分
一段完整的話語,是由多個主題內容按照邏輯結構串聯(lián)而組成,因此在使用程式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梳理段落中的信息成分,再根據(jù)每一部分所表達的具體含義來區(qū)分“時態(tài)”“數(shù)量”以及“主賓構成”。
2. 搭建主句框架
也就是利用英語的5類基本句型(見表1),將各句信息主體表達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使用程式語的重點以及難點所在,由于語言的實際變化往往要比這些“公式化”句型更為豐富,因此學生在“套用”或“預制”語塊的過程中,難以靈活地對其作出調整。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典型句式來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的變化規(guī)律,使其能夠將特殊含義的語句與局勢框架對應起來,如“南方人離不開米飯”(Southerners can’t live without rice);“……比……昂貴”(...is expensive than...)。
表1 英語的基本句式
3. 填補修飾成分
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將“多詞詞匯”與“詞匯搭配”部分填充至文章框架中,使得段落整體內容更加飽滿,語言銜接更為流暢,從而達到完整翻譯的表述目的。
本文以2018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真題《手機依賴》(原文略)為例,講述程式語在英語翻譯過程中的具體應用。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我國群眾在使用手機時的過度依賴現(xiàn)象,整體可分為4個部分,按照結構可劃分為:① 表達觀點(第1句),② 手機的好處(第2—4句),③ 轉折(第5句),④ 負面影響(第6句)。根據(jù)每一句話的信息主體,可以構成其段落框架。
(1)人們在生活中離不開手機,甚至包括老人(In China ,people can’t live without mobile phones, even the elderly).
(2)通過手機能夠拓展社交范圍(Using mobile phones can expand the scope of social networking).
(3)還可以進行購物、上網(wǎng),并且能夠隨身攜帶(Shop, surf the Internet, and take it with you).
(4)通信費用比傳統(tǒng)電話便宜(Communication costs are cheaper than traditional phones).
(5)然而人們過度依賴手機(However, people rely too much on mobile phones).
(6)年輕人甚至忽視現(xiàn)實中的社交(Young people even ignore social interaction in reality).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便能夠進一步根據(jù)原文內容在框架支干部分進行填充,使得文章表述邏輯更加清晰,且前后銜接更為緊密。
四級英語翻譯環(huán)節(jié),通常是強調學生根據(jù)段落給出的話題內容來進行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突出重點,還要把握原文的敘述結構來進行“組句成段”。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難免便會涉及一些關聯(lián)詞或銜接短語的使用,以保證能夠完整地還原文章結構,例如對事物“換一種說法”時,對應“in other words”;表達觀點的“前后順序”時,對應“in the first place”;分析觀點的兩面性時,對應“on the one/other hand”。
然而每當涉及此處,學生常見的錯誤便是將“in”與“on”搞混,或是將“hand”“place”混淆,且“words”以單數(shù)形式出現(xiàn)等。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除學生對“程式語”應用不熟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過于關注語法規(guī)則,但是卻忽略了根據(jù)語言表述目的來進行詞匯組合。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將類似詞塊或語塊作為語言單位來引導學生進行記憶,并重點指出過度解讀以上語塊會產(chǎn)生的相關錯誤,以此實現(xiàn)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的目的。
詞匯搭配中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便是“虛化動詞”,例如“make full use of”(利用),“pay attention to”等,詞塊開頭的動詞“pay”和“make”往往并不具備實際含義,僅僅是作為單詞組合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很多學生在進行漢英轉換的過程中,常常會根據(jù)漢語表達的含義來相應地改變詞塊組合,從而出現(xiàn)類似“take full use of”“take attention to”的錯誤。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過于關注單個詞匯的含義,或是受到語法的“負遷移”暗示,因此忽略了單詞組合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其將“make”“have”“take”等復現(xiàn)率較高的虛化動詞羅列出來,并熟悉其各類動名搭配短語,同時在課堂中利用“給短語尋找合適的虛化動詞”等游戲活動來幫助學生鞏固記憶,以此避免類似錯誤的出現(xiàn)。
由于當前四級英語翻譯環(huán)節(jié)中,最常出現(xiàn)的內容多與國內的社會時事、文化歷史相關,因此其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類似于“有志者事竟成”之類的諺語。而這些諺語內容在英語日常表達中往往出現(xiàn)的頻率不高,并且其語言組合結構也與英語表達習慣有很大的不符,故而常常導致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并將其譯為“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雖然在語法以及詞匯組合上并沒有錯誤,但是這樣的語句卻會在語言結構本身轉移閱讀者的注意力,使其無法對話語原本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行領悟與認知。而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通過詞匯本身來建立雙語聯(lián)系的方式,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語義表達的方式入手,原文多突出的重點“決心”這一詞匯本身便與動詞“愿意”“必須”有著強烈關聯(lián),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點引導學生從“will”作為名詞的用法進行思考,以此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
傳統(tǒng)的二語教學模式中,缺乏對“詞匯”與“語法”之間的關聯(lián)性思考,導致學習者在看待二者關系的過程中始終將其置于彼此割裂的狀態(tài)。其中比較明顯的誤區(qū),便是大部分學習者認為“詞匯”并不具備“語法”的生成特性,且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受到語法規(guī)則的約束。
也正是因為這一因素,使得學習者在接觸詞匯的過程中,常常會受限于語法影響,僅能夠在語法認可范圍內對詞塊、句子以及習語進行使用,而一旦接觸到具有鮮明文化屬性的詞語,如“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等,便無法根據(jù)語義而自動生成對應的語塊,并受到語法負遷移影響出現(xiàn)不完整的語言轉換。
而針對以上問題,程式語給出的解決方案,便是強調學習者突破“詞匯”與“語法”相互分割的傳統(tǒng)觀念。基于功能性及語用角度出發(fā),將詞匯理解為“可自動生成”的單詞串。例如,程式語在教學過程中,將語言分為了“固定搭配”“多詞語塊”“半固定搭配”以及“高頻搭配組合”等幾種形式,學習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不再是基于語法規(guī)則對語言進行模式化的轉化,而是根據(jù)語言攜帶的具體信息,將其與對應的表達模塊聯(lián)系起來,并在語義透明、句法靈活、含有空槽的句式模塊中,填入具有代表象征的單詞內容。從而使學生不再受固定的語言轉化形式困擾,而是能夠快速地將關鍵詞匯嵌入預制語言結構中,并節(jié)省語言編碼時間的同時,也有效提高語言轉換的準確程度。從這一點來看,程式語將作為一種更高效的方法取代傳統(tǒng)語言學習方式。
程式語的兩大特點分別是“共現(xiàn)”與“復現(xiàn)”,其中“共現(xiàn)”是指“face a problem”(面對問題)與“take a step”(采取措施)這樣的關聯(lián)詞匯,其中應用過程中既可以作為連續(xù)組合排列在一起,也可以使用“... if not ... ”進行連接,并在前后嵌入具體內容。而類似這樣的詞串往往可以直接作為預制結構“存儲”在學生腦海當中,并結合具體語境進行直接使用。
“復現(xiàn)”則是需要學習者通過語料來尋找高頻出現(xiàn)的詞束,通過觀察其在文本當中的表達方式或使用規(guī)律,從而能夠將其作為一種不加分析的組塊而存儲,并能夠在使用時根據(jù)語言表達需求來整體提取。
而借助語料庫,學習者可以將不同的詞匯或詞塊輸入搜索選項中,通過檢索列表呈現(xiàn)的單詞序列,來觀察“共現(xiàn)率”或“復現(xiàn)率”較高的語塊或是詞串,并將其作為程式語的預制結構進行使用。從另一個層面而言,語料庫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習者發(fā)現(xiàn)語言使用情況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其不但能夠滿足程式語學習對詞匯數(shù)量、語言規(guī)律以及句式結構的研究需求,更是能夠通過數(shù)據(jù)以及具體語境來為學習者提供實例,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語言意識。
本文首先分析了程序語的具體含義與分類,進而在此基礎上結合英語四級段落翻譯實例,對其在漢英轉換中的用法進行了分析。同時,總結了學生在程序語翻譯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希望本研究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