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頡
摘 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小學的各個學科。教師通過對知識點的整合梳理,將知識結構化、體系化,幫助學習者建立系統(tǒng)全面的認知框架。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其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尚處于發(fā)展時期,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思維導圖將知識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xiàn),促使知識點之間形成層次,確保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趣味性,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低段語文課堂 小學教育
低段教學工作歷來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剛剛入學,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減退和學習效果的下降。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知識信息視覺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把圖形、顏色和關鍵詞等元素組織起來,展示出圖與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聯(lián)想所學內容,深入理解語文知識的內在邏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化的思維工具,以圖形和關鍵詞為主要元素。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人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復雜的思維過程。思維導圖最初是由托尼波贊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波贊是一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他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線性筆記不符合人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因此率先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并開始將其應用于學習和創(chuàng)造過程中。起初,思維導圖是用于個人思維發(fā)展和學習知識的工具。波贊認為,人們的思維方式是關聯(lián)和非線性的,傳統(tǒng)的筆記方法很難有效表達思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他提出了以關鍵詞和圖形為基礎的思維導圖方式,旨在將人腦的思考方式轉化為可視化的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思維導圖逐漸在教育、商業(yè)和醫(y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形成了更加完善和多樣化的形式,人們開始探索如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團隊合作、項目管理和決策制定等方面。
如今,信息化、數(shù)字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思維導圖的制作和共享更加便捷。思維導圖的本質在于以一種非線性和關聯(lián)性的方式呈現(xiàn)信息,它基于人類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利用圖形和關鍵詞來組織思維,突出重點和聯(lián)系,在信息中呈現(xiàn)出一種“大局觀”和“結構感”。就當下而言,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復雜的問題,找出關鍵因素和解決方案,并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從這點來看,思維導圖不僅僅是一種圖形化的工具,更體現(xiàn)了人類思維的本質和復雜性,鼓勵人們在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時采用非線性的思維途徑,以此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使用思維導圖,人們可以更有效地組織并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
二、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以教材為本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工具之一,為師生雙方提供了所需知識的學習指導。為確保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有效性,立足教材是首要任務。眾所周知,教材中的知識點常常存在相互關聯(lián)的情況,特點不一、緊密銜接,且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對一般,理解力不強,思維導圖恰好可以清晰地展現(xiàn)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概念,為知識的應用與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是建立知識網(wǎng)絡,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點往往是獨立存在的單一節(jié)點,彼此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網(wǎng)絡關系,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將這些節(jié)點連接成一個整體,將散亂的知識進行有機組織,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這是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的關鍵所在。
2.合理布局
在思維導圖中,教師通過分層次布局可以使教學內容的主次關系清晰可見。教師使用不同的分支層級,將重點知識和難點放在主干上,次要細節(jié)放在分支或子節(jié)點上,就能夠突出不同層級知識點的重要性,并展示相應的層次關系。為了幫助學生將知識重點快速定位、加強理解,教師可以使用不同形狀、顏色的字體,比如粗體字或大字體來標注重要詞匯或概念,配置專屬顏色來區(qū)分不同的主題或重點內容,使用有向箭頭或不同的線型來表示不同的關系,如因果關系、對比關系、并列關系等,助力學生準確理解文本中的邏輯思路和內在聯(lián)系。除此之外,對于關鍵詞、關鍵句等,教師可以利用加粗、下劃線或高亮等方式進行強調,結合層級結構、空白間隔等方式確保布局更易讀直觀,并注意選擇合適的圖形符號表示不同的層級內容。
3.精準概括
精準概括是學生在表達或概括教學內容時,通過準確選擇關鍵信息與核心要點,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準確傳達主題或內容的要義。它要求在信息量限制下,將重要的、核心的內容精準提取出來,以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清晰地傳達目標信息,避免冗余和混淆。具體來講,語文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應圍繞教學核心進行構建,即突破點和關鍵點,在繪制圖案時,教師首先將教學核心放在中心位置,并以此為基礎,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的分支和細節(jié),提醒學生抓住教學的重點。同時,思維導圖還應具備精簡性,由于知識點的繁雜多樣,學生常常迷惑于此,所以,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從教材中選擇精華和關鍵的知識點,將其概括提煉為關鍵詞或短語,保持思維導圖的簡潔性。
三、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
1.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以灌輸知識為主,要求學生按照固定的規(guī)則或模板開展學習,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被教師占據(jù),學生少有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同時,語文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常常傾向于通過機械記憶來應對考試。教師對思維導圖的具體價值和應用方法了解不深,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思維導圖“有名無實”,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設。
2.思維導圖過于復雜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利于開發(fā)學習者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然而在低段教學中,如果圖示內容超出限制范圍,反而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這是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推理能力相對較低,尚不足以理解復雜的圖案信息,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和沮喪。低段的教學目標是建立基礎知識體系,掌握相應的學習技能,過于復雜的思維導圖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陷入復雜的圖形概念中,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教導學生如何理解思維導圖,而這些時間本應該用于傳授知識點,教師壓力倍增,致使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對策
1.以興趣為基準,初探思維導圖
興趣是個體對特定活動或領域表現(xiàn)出的情感,通常伴隨著享受、渴望和積極參與的主觀體驗。當學習活動或教學失去趣味性時,學生會感到無聊和乏味,難以理解和消化知識。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通常不具備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僅僅遵循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厭學甚至消極的情緒逐漸蔓延開來。思維導圖中可以添加諸如圖形、顏色、圖片等視覺元素,以及關鍵詞的有趣組合,使學習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小小的船》時,教師首先使用思維導圖將教學內容可視化、圖形化,繪制一個大的自然景象,讓學生參與其中,在不同區(qū)域填寫詩歌中提到的元素,如小小的船、月兒、星星、藍天等,指導學生觀察圖形并將其與詩歌內容進行關聯(lián),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教師可以使用不同顏色或符號標注詩歌的關鍵詞,比如紅色代表船的顏色、藍色代表天空等,將詩歌的意境傳遞給學生,記住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為了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中插入相關的圖像,與詩歌內容相呼應,比如在小船旁插入一只可愛的海鷗或一朵漂浮的浪花,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像來進一步理解詩歌中描述的情景意象,或引導學生想象大海中的魚兒,美麗的日落。教學進行到后期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中的要素,進行創(chuàng)意拓展,編寫自己的詩歌或繪制相關的圖畫,鼓勵學生展示作品、積極分享,加強課堂的互動性。
2.倡導合作學習,討論構圖邏輯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合作、共同探究問題、共享知識和經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交流協(xié)作、解決問題,共建知識結構,強調了學習成員彼此之間的依賴性。思維導圖可被視為一種用于集體討論的教學工具,有利于學生共同構建和整理知識的概念框架,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大量的想法、觀點和信息,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整理歸納這些內容,展現(xiàn)學習的思路和邏輯,形成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的氛圍。
以《烏鴉喝水》這節(jié)課為例,教師要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烏鴉、水瓶以及周圍場景的視頻資料,引發(fā)學生關注,出示由本課關鍵字、詞和相關重要內容組成的思維導圖,教師在強調知識點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喝水時遇到了什么難題、如何解決。接下來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各小組先在內部討論烏鴉喝水可行方案,并在思維導圖上進行記錄,通過互動交流合作,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決思路,在思維的碰撞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組內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全班進行成果展示和方法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借鑒和補充彼此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解決辦法進行評價探究,了解每個方案的優(yōu)劣之處。最后,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共同思考本課的學習目標,即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方能有所收獲,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道理的意義。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引發(fā)出一系列話題任務,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對比分析,強化知識記憶
對比分析指的是教師將兩個或多個事物、概念或觀點,通過相互比較或對照的方法,發(fā)現(xiàn)其相似之處和差異之處。具體來講,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能夠從多個角度剖析原理,深入了解一個事物的特點、優(yōu)點和缺點,形成更全面的認知。低年級學生對于什么是事物的特性還缺乏了解,對比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和問題,發(fā)現(xiàn)事物的關聯(lián)性,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形狀來表示不同的比較要素,比如使用不同顏色的箭頭表示事物之間的差異,使用不同形狀的節(jié)點表示事物的具體特征。教師要直觀展示不同事物之間的區(qū)別,讓學生學會比較、學會分析,真正將知識內化于心,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
在教學《春夏秋冬》一課時,教師首先要引入話題,展示四季不同的景象、氣候等特點,使用思維導圖確定不同季節(jié)的概念和關鍵詞,比如春天的花草生長、清新的氣息,夏天的炎熱和陽光,秋天的落葉和涼爽,冬天的寒冷和雪景;隨后,教師依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季節(jié),共同構建該季節(jié)的思維導圖,指導學生使用圖形、關鍵詞和顏色來記述和表示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教師可以扮演教學輔助的角色,時刻觀察學生是否遇到難處,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通過討論交流,每個小組可以在思維導圖中記錄出不同季節(jié)的共同特點和獨特之處;在對比分析環(huán)節(jié),各組學生要拿出準備好的思維導圖進行比較對照,教師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季節(ji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比如共同點可以包括天氣的變化、自然界的周期性變化和人們的日常活動,而差異之處則體現(xiàn)在氣溫、季節(jié)性活動和自然景色的差異;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學生要嘗試總結歸納所學知識,并結合思維導圖概括出一個結論,比如“四季更替,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景象和氣候,但共同構成了大自然的變化和周期性”。對于低學段的學生來說,要學會從思維導圖中觀察到重要信息,并在教師的提醒點撥下掌握一定的繪制方法,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要根據(jù)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獨立完成繪圖。
4.鼓勵自主繪圖,培育思維能力
在“魚”和“漁”二者之間的選取上,相信很多教師更傾向于后者。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教學工具,教師要讓學生從起初的“看圖者”進化為“制圖者”,使思維導圖搖身一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小幫手”。
“曹沖稱象”是我國古代家喻戶曉的故事,曹沖的智慧令后人折服,本課中涉及一些重要的信息元素,如重量、大船、石頭等,這些內容是學生建構導圖時的基本框架和思考點。課堂中,教師采用問題導學法配合思維導圖使用往往有著不錯的效果,如教師提問學生,曹沖如何使用石頭來稱量象的重量?大船如何承載這個重量?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將關鍵詞列入圖示范圍內,并加以輔助說明。如學生認為過于復雜、難度大,教師可提供思維導圖的參考模板,包括標題、關鍵詞、圖形等元素,讓學生根據(jù)模板的要求進行填寫繪制。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由本人說明繪制的理由、方法等,再鼓勵其他學生進行提問,不斷完善導圖信息。
此外,教師應與學生家長建立溝通渠道,傳達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學生量身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比如,在家庭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和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解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積極的評價和支持。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有益的教學工具,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同時,思維導圖的作用在學習框架的建設與完善等方面有所體現(xiàn),是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意識的關鍵舉措。有鑒于此,相關教師應致力于課題研究、教學建設,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王潤《長大以后做什么——生涯啟蒙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第35期。
[2] 徐磊《基于單元整體的小學低段語文非紙筆作業(yè)設計策略研究》,《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年第7期。
[3] 管琳夷《探究思維導圖提效小學語文課文理解的方法》,《華夏教師》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