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 有關民族音樂學的回憶和思考
—— 紀念“南京會議”召開三十五周年 - 《圖片音樂史》和它展示的4500年前的金銀里拉琴及其他
- 民族音樂學“本土化”理論建構(gòu)的多維共生及學科影響①
-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及其反思
- “物是人非”
—— 學術實踐中感受著的民族音樂學① - 當今德國民族音樂學界對學科名稱的爭議
- “詩意的闡釋
——竹笛研究生馬雪獨奏音樂會”在南藝音樂廳舉行 - “精密規(guī)定”需不需要也“精密規(guī)定”?①
—— 樂律學基礎理論叩問錄之一 - 從出土音樂文物看孫吳音樂文化①
- “當”與“不當”、“勝”與“不勝”以及“公是”與“移是”
- “表征”知識型視野下的古典主義和聲①
- 感性經(jīng)驗描寫的“植入”進程①
—— 當代中國音樂批評文論中的音樂審美問題研究 - 感性地聽,并說著經(jīng)驗
—— 對音樂美學學科語言的運思 - 音樂教育的歷史沿革與學科建設芻議①
- 高等音樂教育,路在何方?①
- 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蘇州評彈與童年經(jīng)驗
-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默會知識承替與審美認同①
- 民間文藝復興:草根樂風與多元審美
—— 中國網(wǎng)絡古風流行音樂考察與研究 - 公共空間的音樂傳播現(xiàn)象研究①
—— 評坦娜鮑姆的《地下的和諧:紐約地鐵中的音樂和政治》 - 從《“四”“月”“望”“雨”的喜怒哀樂》、《憶·恒春四調(diào)》探討歌謠素材與長笛技巧的特色
- 切蹉琢磨,以藝致德
—— 唐俊喬印象 - 也論民族唱法的“千人一面”①
- 族群認同視域下的桑植白族“游神”儀式音樂研究
—— 以麥地坪白族鄉(xiāng)“十月十五游神”為例 - 中國傳統(tǒng)藝術跨國表演的公共外交啟示
—— 以美國賓漢頓大學戲曲孔子學院演出為例 - “瞿安華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綜述
- 第二屆中國音樂圖像學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