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鼎
【摘要】《揚州慢》是“清空”詞中的代表作。全詞運用了對比手法,感慨今昔,傷時憫亂,使聞?wù)叱钅c百轉(zhuǎn),產(chǎn)生了感人肺腑的藝術(shù)效果。
【關(guān)鍵詞】《揚州慢》;對比手法;化用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是一首感慨今昔、傷時憫亂的慢詞。詞作者姜夔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音樂家,這首詞是他的自度曲,故而即以“揚州”為題;同時為了抒情,他就度為慢詞,使節(jié)奏舒緩,凄婉如訴,多采用雙音節(jié)詞。這些外在的形式與詞作的實際內(nèi)容相為表里,產(chǎn)生非同尋常的藝術(shù)效果。這就是本詞音樂上的藝術(shù)特色。現(xiàn)在拋開音樂一層不說,此詞之所以能使聞?wù)叱钅c百轉(zhuǎn),產(chǎn)生感人肺腑的效果,還在于作者在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詞中內(nèi)容上的對比在兩個方面饒有特色:
一是在字句斟酌上點出的兩個層面。上闋首句“名都”緊扣了末句“空城”,又在詞中以“春風(fēng)”與“清角”相對,這樣揚州城由盛而轉(zhuǎn)衰的情形就被作者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其情。這種寫法在古人感慨興亡、撫今追昔的詞作中時常見到。辛棄疾的詞作,就多用這種手法,與姜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清平樂》:“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采桑子》:“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吠拢瑖@今吾,春風(fēng)不染白髭須?!毙翖壖苍谠~中盡以今昔并提,加重全詞的感情色彩,取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不過,相比之下,辛詞卻是直抒胸臆,如壯懷豪士疾聲呼喊,而姜詞則在平緩中娓娓流露,其濃烈雖不及辛詞,而雋永則實過之,更耐人尋味。
二是巧妙地化用前人——杜牧的成句,在時間上形成前后對比,突現(xiàn)了今昔變化,抒發(fā)了興亡盛衰之感。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姜夔是頗費一番心思的:他既不想把前人詩句硬套進自己的作品里,又精心剪裁,使之不露痕跡;為避掠美之嫌,還特地在詞中直截了當(dāng)?shù)攸c出“杜郎”其人。詞中多次化用杜牧的詩句,這一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對同為名士風(fēng)流的杜牧其人其詩的崇拜,另一方面又以揚州昔日的繁華反襯今日揚州的殘破,可謂用心良苦。此詞援引杜牧成句的有《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贈別》:“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同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薄都膿P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比绱酥嗟募丫洌灰磺稉P州慢》網(wǎng)羅殆盡。剔除杜牧的舊句,真正出自姜夔之手的詞句,不過參半而已。這種“化”法在其他作家的筆下是很少見到的。恰恰是這種大膽的“化”,才更使此詞與眾不同。其魅力不僅沒有因多用杜詩被減損,反而越發(fā)顯得深沉凝重。因為杜牧的舊句皆在一言揚州的風(fēng)流繁盛,而姜夔“填補”的,則全是“廢池喬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一類令人斷腸的惻語。
總之,《揚州慢》是“清空”詞中的代表作,而它的勝人之處在于用語自然,“化”語自然,非常之處用非常之筆,對比手法更是錦上添花。是的,“廢池喬木”且厭言兵,人何以堪?“清角吹寒”,寒在空城,城何以堪?“杜郎俊賞”,重到須驚,我何以堪?“冷月無聲”,國何以堪?如此,則黍離之悲、亡國之痛便躍出了字里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