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 要: 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教育的改革,在新教材革新的背景下,學校復習要緊抓“雙基”,同時重視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復習過程。
關鍵詞: 中考復習;夯實基礎;抓住關鍵
中考復習的任務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它把初中階段學過的主要知識進行歸納、分類、綜合和系統(tǒng)化。在復習中學生要把學過的基礎知識整理成為知識點,把相互聯(lián)系的概念連接成知識線,從而點線相連形成復習知識網(wǎng),全面覆蓋所學知識。這樣既可以避免知識零碎不成系統(tǒng),又可以避免死記硬背的情況。在復習中要熟練掌握一些重要的“雙基”內(nèi)容——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還要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那怎樣才能在時間短、知識多、壓力大的情況下更好的進行中考復習呢?就此我想談一些自己的初步見解。
首先,明確復習方向,理解中考目的。中考是一種綜合性考試,它集畢業(yè)考試和升學考試于一體。試卷難度雖有調(diào)整,但基礎仍是大部分。因此,我們在復習時應以基礎為重,同時適當提優(yōu),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其次,扎實復習基礎,把握復習重點。在此過程中既要注意各項突破,也要注意前后知識的整合。因此,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夯實基礎,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主要是因為概念模糊,各個知識點互相孤立,沒有融會貫通。因此,復習時,必須立足課本,以大多數(shù)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為教學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復習內(nèi)容要細而全,對化學一年來所學基本化學概念、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化學用語等知識要逐一講解到位,達到融會貫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復習并不是簡單的“炒冷飯”,而是有重點的以點帶面、深入拓展。例如,上新課時,我們通常把氧氣的性質(zhì)歸納為助燃性和或氧化性,而在復習課上,我將進一步變換為氧氣與金屬、氧氣與非金屬、氧氣與非金屬氧化物、氧氣與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并通過書寫化學方程式,結合反應的現(xiàn)象、用途來達到前后知識的連接。這樣,既深化了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也復習了物質(zhì)分類反應現(xiàn)象等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白復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循環(huán),更是培養(yǎng)概括、推理、總結能力的螺旋形上升階段。再譬如說,復習氧氣的性質(zhì)和實驗室制法時,我通常聯(lián)系二氧化碳,將二者放在一起復習,既可以相互比較,突出各自的特點,也可以體現(xiàn)二者的相同點??v向的比較,是為了突出自身物質(zhì)的特性,而橫向的比較歸納,則可以更好的掌握不同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用途等等。這對于學化學還未滿一年的學生來說,掌握方法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要更重要,這就是授人以漁更優(yōu)于授人以魚的道理。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方法非常適合我的學生,很多學生的成績都有較大的突破。
第二,突出重點,重視難點,及時攻克與加深記憶。第七章酸堿鹽是初中化學重點,該章應用性和規(guī)律性較強,針對這章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讓學生快速突破難點。1、熟記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將內(nèi)容編成口訣形式,并與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進行相結合;2、熟悉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將之和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相聯(lián)系,并延伸到金屬活動性強弱比較的探究實驗中;3、通過多媒體展示,加深對本章重要實驗現(xiàn)象的認識,尤其是對物質(zhì)顏色的掌握更進一步。再譬如,復習溶解度概念時,除了回顧溶解度以外,還應從各個層面上,搭配各種習題去鞏固這一概念。如我在復習時,出了這樣一道例題:已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問:(1)這句話的含義?(2)該溫度下,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溶劑和溶液三者之間的質(zhì)量比?(3)該溫度下,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4)該溫度下,將15克 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質(zhì)量?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呢?(5)將(4)中的15克換成20克呢?答案是否一樣?通過這樣精選的例題,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溶解度的含義,并與溶質(zhì)、溶劑、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四者之間建立一個聯(lián)系,從而全面有效地掌握這一知識難點。所以我覺得在挑選例題和習題時,教師應注意篩選,從解題思想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找出例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抓住解題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
第三,抓住關鍵,掌握物質(zhì)聯(lián)系規(guī)律與相互引申。想要學好化學,關鍵的因素之一是學好化學用語。化學用語的復習包括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三個主要方面。如在復習化學方程式時,既要講清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寫法、讀法,還要重點練習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及應用。以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為例,復習時,除了書本上的宏觀、微觀和量的意義外,還要穿插化學計量數(shù)的含義和表示方法,還可引申到實驗室制備氧氣用加熱高錳酸鉀和該法比較的優(yōu)缺點。這樣的用語復習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還能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掌握的更好。
第四,強調(diào)過程,重視解題分析程序和思維模式。對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使之形成能力結構。第一種,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主要是對于題目要求的正確理解,如題寫的是化學式還是名稱?是從小到大的次序還是從大到???是計算保留一位小數(shù)還是取整數(shù)?第二種,圖像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在選擇還是在其他地方遇到圖像題,關鍵是抓住幾個點:起點、轉折點、終點,以及總的變化趨勢,只要能把握這幾個信息,一般的圖像題的答案將呼之欲出。第三種,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數(shù)據(jù)簡單的題型開始,讓學生了解中考不代表怪題、偏題,代表是正常解題的一種思路?;瘜W中的計算,主要考思維方法,不會在數(shù)據(jù)上為難學生。計算題在解析時,我會從已知條件入手,或從問題出發(fā)分析,或兩者皆有,這樣就能使不同的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快速解題方法。
第五,關注熱點,重視實驗過程講解與結果分析。熱點問題在試卷中經(jīng)常以題目背景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我在復習時經(jīng)常會提及一些熱點問題。像環(huán)境問題,飲食安全性問題等等,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他們的生活中,化學的學習有助于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外,實驗也是知識生動活潑的再現(xiàn)。有人提出,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標志。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地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fā)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币虼耍趶土曔^程中,實驗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最佳途徑。無論是復習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氧氣和二氧化碳,石灰石與碳酸鈉等,還是復習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zhì),都是結合實驗,突出實驗,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
最后,進行融會貫通,增強學生信心。中考的復習是一件需要教師精心策劃和相互協(xié)作的教學工作,它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習更高層次的內(nèi)容打下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積極推進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zhì),不斷總結新的有效復習方法,堅持做好學生復習的引導者。同時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關注,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輕松應考。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論》 劉知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基礎教育 教師發(fā)展.學科教學》 吳亞萍 吳玉如
3. 劉開福;;探究式學習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化學教學;2009年01期
4.劉儒德;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