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曠
【摘要】 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教育領域再依靠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只有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這才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蔽覀冃枰趯嵺`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讓教師和學生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環(huán)境氛圍中,使我們的教育事業(yè)與時代一起騰飛。
【關鍵詞】 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語文課堂;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信息技術充實延伸了語文豐富的教學內容
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而彰顯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促進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拓展與革新,能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豐富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具有生活氣息,具有時代氣息,也更從另一個側面解決舊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如在教學《麋鹿》一文,在預習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搜索與麋鹿的有關資料,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學完《麋鹿》后,我再讓學生自己去上網搜索研究一下我國還有哪些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生活習性等,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去發(fā)現(xiàn)。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本節(jié)課內容,更加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二、信息技術變革改進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堂教學中,只有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取得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中如何撥動學生的“興趣”這根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梢哉f,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才能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和心靈,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學生沒有去過桂林山水游玩過,為了讓學生更生動、全面、立體地感知桂林山水的山美、水美、溶洞奇異特點,我利用互聯(lián)網,從網上搜索了許多關于桂林山水的介紹文字、圖片和視頻,制作了聲圖并茂的課件。通過這一直觀的教學展示,一幅幅桂林山水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眼前,再加之優(yōu)美動聽的課文誦讀,每位學生都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課件的直觀展示,創(chuàng)設了氛圍,再現(xiàn)了文章的內容結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比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講好多了吧。
三、信息技術訓練提升了學生語文的實踐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p>
(一)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社會的基本能力是搜索、篩選、傳播等處理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教育,基礎作用顯而易見。通過將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對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對運用多種現(xiàn)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的選擇和鑒別眼光,有極大提高作用。
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對運用多種現(xiàn)代媒體接受和獲取信息的選擇和鑒別眼光,有極大提高作用。
(二)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信息載體和傳輸渠道有極大豐富作用,可以說拓寬了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對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極大的培養(yǎng)作用。
(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本與人、機、網絡、高度整合的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協(xié)作、探究、討論、交流、互相幫助,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學生自主對信息進行加工,教師只是幫助促進者、組織指導者。通過信息化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開放了教學時空、開放了信息資源、開放了教學過程、開放了教學評價,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交互性,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社會化、生活化,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在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才能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征程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對促進教育改革,勢必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展望未來,相信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同時也祝福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立下自己不可磨滅的功勛。
參考文獻
[1][美]Patricia Wallace著,謝影等譯.互聯(lián)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1.
[2] 魯潔.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J].教育研究,1998(9).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4]李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學論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00.
[5]謝月光,董玉琦.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應用的理論與實踐 [J].中小學電教,2002(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