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黎明
摘 要: 與小學教育、初中教育不同,高中教育階段作為承接基礎教育,邁向高等教育的重要階段,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高中數學教育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文從有效實施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入手,從高中數學教育的多元化教學、高效化教學、體驗化教學和生活化教學分析實行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數學教育 教學改革
1.引言
新課改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改革的認識不清晰,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實施不徹底,對新課程的研究不夠深入,無法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等方面。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影響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達成情況,因此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關注。
2.有效實施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2.1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多元化教學
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多元化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和課堂的動態(tài)互動。在數學課堂的基礎講解方面,教師需要從高中數學課本的知識出發(fā),對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講解,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是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重要手段之一,盡管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多且復雜,但每個知識點的由來都具有歷史依據,是數學家們在多年實踐研究中總結出來的成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靜態(tài)的課本知識融入到動態(tài)的多媒體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視覺沖擊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數學、走進數學。
例如在教學“解析幾何”時,教師可以把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投擲物體沿著拋物線運動,以及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fā)現行星是繞著太陽沿著橢圓軌道運行等案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解析幾何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2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高效化教學
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高效化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設計,使教學內容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協(xié)調統(tǒng)一[2]。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還必須從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出發(fā),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難點,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進行課堂教學[3]。當出現教學內容容量較多的情況時,教師要確保講清重點、解決難點,次要內容可以少講或不講,略講的內容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學。當課堂內容容量不大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組織學生進行深化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熟練程度。
例如在教學集合的有關概念時,教師可根據課堂情況安排教學內容,學習集合有關概念時,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略講,或當做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學;學習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時,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師應該重點講解,包括集合的包含關系、集合的相等關系和空集等內容,課堂教學突出重點,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2.3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體驗化教學
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體驗化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約美、對稱美及和諧美,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美”,在數學“美”的熏陶下,逐漸從傳統(tǒng)數學“苦”的思維中掙脫出來,走向樂學、好思的境界[3]。由于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很強,因此數學的“美”是含蓄的、抽象的美。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外,還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4]。
例如在進行“正弦定理”的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數學的簡約美、對稱美及和諧美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數學“美”的眼睛。從正弦定理的關系式可以看出,公式非常簡潔明了,但其內容非常豐富,不僅涉及三角形的三條邊和三個角,還涉及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簡單明了的關系式能準確地描述這些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系,體現數學的簡約美。同時,正弦定理的關系式在形式上十分相近,均為三角形的邊和對應角的正弦值之比,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
2.4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生活化教學
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教學素材,使課堂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從而達到數學生活化的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生活中的素材都適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也并非數學課堂教學等于生活[5]。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要堅持適度原則,從生活中提煉教學素材,突出教學重點,這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是相當有優(yōu)勢的。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及相關體積的計算”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與圓柱體有關的歷史景觀。通過生活中的圓柱體素材,為學生呈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了圓柱體的特征,激發(fā)了學生對圓柱體的學習欲望,為之后學習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打好了基礎。
3.結語
高中數學教育改革的有效實施,直接影響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完成情況。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高中數學教育課堂的多元化教學、高效化教學、體驗化教學和生活化教學,以新課改的核心理念為根本出發(fā)點,心系學生,在教學中迎難而上,嚴謹治學,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素梅.高一學生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3,04(13):132-133.
[2]劉菊.高一數學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1,12(93):254-255.
[3]劉見樂,羅敏娜.用函數思想指導高中數學解題[J].中國數學教育,2011,10(10):198-199.
[4]趙士元,張國棣.從中學的視角看數學文化觀念下的數學教學[J].數學通訊,2010,09(20):55-56.
[5]盛徽.補償矯正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指數函數及其性質”教學實踐與反思[J].中國數學教育,2011,01(1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