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黃金萍
摘 要 跨文化交際這一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幾十年,但是對于二外日語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并沒有被系統(tǒng)地提出。本文將對如何對二外日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二外日語 交際能力 學生 教學 跨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Teaching
ZHOU Yi[1][2], HUANG Jinping[2]
([1] Graduate School,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2]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60)
Abstract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ype dating back several decades, but the system has not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cultur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odel.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tudent; teaching; intercultural
2005年大學日語的教學大綱將培養(yǎng)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納入其中,并且提出了學生們通過認真學習來使自己具備可以綜合利用日語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具體要求。這是全球化進程對我們新一代二外日語學生們的要求,與此同時也給老師們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老師們要為此制定一套全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1 跨文化交際的有關概念
文化這一概念包含很多的內(nèi)容,十分寬泛,它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一種現(xiàn)象,是通過人們長期建設的最終產(chǎn)物。與此同時文化也是我們歷史積淀的一種現(xiàn)象。具體的說文化就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有關地理、習俗、人情、生活方式等的內(nèi)容。我們所說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使用本族語言的人與使用非本族語言的人之間的一種交際行為,也可以指擁有不同文化、語言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語言是當之無愧的文化載體,而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是人們交際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因此,如果要學好一門語言,我們首先要對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進行了解。
2 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外日語在其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主要源自教學模式以及應試教育這兩方面。對跨文化區(qū)別意識方面培養(yǎng)的缺乏就使得學生們?nèi)狈缥幕矫娴闹R;對不同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們對于日本基本的價值觀、信仰以及傳統(tǒng)習俗等缺乏了解;課堂過分注重語法的教學大大打消了學生們對學習二外日語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二外日語具體的教學中對學生們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就成了老師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2.1 教師角色進行轉(zhuǎn)變
(1)督促學生進行預習。預習可以使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就對單詞以及課本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二外日語教學的課堂中,老師們?yōu)榱伺囵B(yǎng)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會提前給同學們布置一些預習任務,并且會用獎勵的方式去督促學生們進行預習。例如,想象一下日本人初次見面的場景:はじめまして. (初次見面)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請多關照.初次見面請多關照)じこ)紹介(しょうかい)いたします。( 我來自我介紹一下)これは わたしの名刺(めいし)です。(這是我的名片)わたしは 李(り)と 申(もう)します。 (我姓李)(やまだ)さん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 (您是山田先生吧)私(わたし)は 山田(やまだ)です。( 我是山田)在課堂上,老師多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多用日語練習日常用語。
(2)深加工教學內(nèi)容。在我們傳統(tǒng)的二外日語的課堂中老師一般都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二外日語課堂上經(jīng)常按照書上的內(nèi)容進行敘述,對于知識點不加辨別地一股腦地教給學生,講著講著就由語法轉(zhuǎn)換到語境分析上的事情時有發(fā)生,這種方法很顯然已經(jīng)不再符合我們的教學要求。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將教學目的逐漸轉(zhuǎn)向培養(yǎng)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方面去,還需要結(jié)合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等等。例如:日本學生周末邀請中國留學生出去游玩,若是你直接回答不去,日本人會認為你不禮貌、不尊重他。日本人習慣委婉表達他們的想法,在與他們交往時要注意考慮對方的感受,不同的場所,表達的語氣或是方式也需要適當變化。老師要重視深度加工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日本的文化、社會習慣等等適當?shù)貫閷W生們講解。
(3)老師們的講解。老師的講解是二外日語具體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模式,它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們?nèi)フJ識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了使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有的老師抽出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來供學生們進行討論一些日本禮貌用語的使用之類的問題,例如:おじゃましました.(打擾了);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請多關照);お待たせいたしました.(久等了)。通過這種討論的方式,學生們經(jīng)常會摩擦出一些智慧的火花。老師們對啟發(fā)式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運用,就可以做一名成功的引路人,不僅使得課堂的氣氛活躍了起來,還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增強了對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2 合理教學計劃的設計
日語作為第二外語,在很多大學中并沒有設置有關日本概況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語言所必須經(jīng)歷的各個過程都被壓縮在一門課程中。為了加強對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們需要自行補充一些關于日語的文化背景的知識,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就要把這一因素考慮進去。
2.3 設置文化導入模塊
單詞的學習以及文化背景的學習只是二外日語學習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對我們對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來說還有一定的距離。例如:在我們二外日語所使用的教材中并沒有關于日本文化的專門教材,我們可以設置了一個文化導入的模塊,其具體內(nèi)容為:首先對日本的歷史進行介紹,然后轉(zhuǎn)向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介紹,漸漸積少成多,最終加深學生們對于日本文化的認識,與此同時來提高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每周上課之前老師就將話題布置給每一個學生,學生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多種渠道來進行查詢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們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老師則扮演一個補充說明并對同學們所說的進行總結(jié)的一個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會主動去學習日本文化,學生們學習日語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隨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綜上可知,二外日語在其教學過程中已經(jīng)開始引入對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就要發(fā)揮其重要作用,通過各種方法來完善對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完善二外日語的教學,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施夢嘉,張晶.二外日語教學的實用性和娛樂性研究——以“快樂日語教學”為主旨的二外日語教學方法探討[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8(1):60-64.
[2] 高麗.日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0(12):103-105.
[3] 杜云.淺議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日本文化導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