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萌
小說《涼亭》是雷蒙德·卡佛的作品,選自其小說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1]近二十年來,中外都出現了不少對雷蒙德·卡佛作品的研究,但這些研究大多從文體學入手,探究其作品的極簡主義風格,或研究其小說主題,而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則為數甚少。此外,對小說《涼亭》的研究也十分鮮見,只能在某些網站的讀書分享論壇略見一二。本文另辟蹊徑,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評價理論為依據,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小說《涼亭》中的介入資源,剖析其作品特點。
悉尼大學的語言學家J.R. Martin于2000年首次提出了評價系統(tǒng)。[2]評價系統(tǒng)理論是對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韓禮德在研究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時提出,語言的人際功能主要通過語氣系統(tǒng)和情態(tài)系統(tǒng)來實現,[3]人際系統(tǒng)能夠表現情景中言者的關系,同時,言者可以通過語言將自己浸入情境或語境中,表達言者自己的態(tài)度和判斷,試圖影響他人的態(tài)度與行為。然而韓禮德的理論將對話看作物品、服務和信息的交換,忽視了語言表達中的態(tài)度資源。Martin發(fā)現了功能語法的這一不足,創(chuàng)建了評價系統(tǒng)(Appraisal System),[4]填補了這一空白。評價是指在情感、判斷、價值三方面的磋商。評價系統(tǒng)網絡包括態(tài)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
介入指的是語言學意義上“態(tài)度”的介入,是調節(jié)責任的語言資源。介入的兩個構成成分: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ogloss)。前者可以理解為自說自話,是純粹的陳述,意味著排除對話性,沒有投射。[5]借言則是“借別人之口說自己的話”,直接刻畫社會多元定位可能性的資源網絡。借言還包括命題或建議中暗含的其他“聲音”。借言中存在對話性,而實現借言的手段至少包括投射(projection)、情態(tài)(modality)和讓步(concession)。[6]其中,投射包括引述(quote)和轉述(report)。引述又分為一般引述和異常引述(scare quote)。一般引述指較為完整地引用別人的話語,不含引用者對其所引用內容的鄙視或輕蔑。引述和轉述的內容可以是原話或大意,也可以是思想或感受。[7]
隨著對評價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介入資源對話性和多聲性的認識不斷加深,介入系統(tǒng)也得以不斷完善,對話性擴展和壓縮成為劃分借言的主要依據。擴展性借言和壓縮性借言的區(qū)別在于,二者話語對話空間是否開放,或是被限制。擴展性借言擴展對話空間,使得多個話語主體得以介入;相反地,壓縮性借言擠壓對話空間。[8]不同的介入資源給語篇所要表達的態(tài)度帶來不同的效果。其中,對話性擴展又可以細分為懷疑(包容,entertain)和歸屬(attribute);對話性壓縮又可分為申言(proclaim)和否認(disclaim)。
在介入系統(tǒng)中的擴展性借言中,懷疑(包容)資源指的是文本的聲音暗示其定位只是多種可能的定位之一,從而在不同程度上為這些可能性開啟對話空間。
認同指至少作者在話語中沒有明顯表示出他對于當前命題所持的態(tài)度。認同將命題與文本外部聲音相聯系,將作者的聲音互動地介入。因此,認同資源無疑是對話性的。而在使用疏遠資源時,作者的聲音明顯地遠離所引用的聲音。這通常通過轉述詞“claim”或使用一些特定的“異常引述”來實現。[9]
而在壓縮性借言中,認可通常涉及外部聲源,作者援引這些外部聲源,并預設所引用的命題真實可靠,或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承認或保證。
宣布則涵蓋了表明作者強調或明顯介入的形式,例如“I contend……, the truth is……, the facts are……” 等。
贊同中的確認包括使用“naturally, of course, obviously”等,將當前命題表述為在當前的話語團體中是無可爭議的,從而排除文本的對話性。而承認則包含一定程度的讓步,如,使用“admittedly……[but3]; sure……[however]”等,表示作者僅僅承認當前命題,而沒有到確信的地步。贊同有時會出現在反預期之前。[10]否認中的否定資源通過引用并否定某一觀點來提及另一不同觀點。反預期指說話人引用不同或不相關的命題進行替代或反擊,從而使預期中的命題受挫。反預期通常通過“though, however, yet,but, even, just, still, only”等表達來實現。[11]
《涼亭》是雷蒙德·卡佛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對夫妻,Duane和Holly的爭吵。爭吵的導火索是妻子發(fā)現丈夫對婚姻不忠。故事以丈夫Duane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由大量對話和丈夫的心理活動構成。小說語言簡潔,情節(jié)簡單,卻生動地再現了二人爭吵的過程,展現人物矛盾而又脆弱的內心世界。根據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將語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直白地展現了兩人之間的沖突、對立;第二階段兩人展開回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沖突,其中伴隨著妻子Holly抱怨、叫罵,以及Duane的心理活動,回憶其出軌的過程等;第三階段,Duane停止回憶他出軌的事實,回到兩人的談話上,此時Holly回憶起兩人結婚之前的美好時光,但隨后兩人又回到了爭吵的主題上。其中,第一、二階段大部分描寫了兩人的沖突和爭吵,而第三階段則有所緩和。
為了研究介入資源對語篇的影響,本文統(tǒng)計了小說中的所有介入性資源。小說《涼亭》采取了第一人稱的視角,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夫妻二人的對話。在引用這些對話時,作者只使用了一個俚語中的轉述詞匯“go (goes)”,共計34處。這屬于投射中的一般引述,僅僅轉達了兩人對話的內容,并不含有對所引用內容的任何批判或態(tài)度介入,也并未引入第三方聲音,沒有增加語篇的對話性或多聲性。因此,在進行研究時,并未計入這34處“go (goes)” 。此外,作者使用了一些“否定+認可”的組合,如,I can't really say,I don't know等。對于這樣的組合,本文中作否定資源處理。有些地方作者連續(xù)使用了多個相同性質的介入性資源,如:but even so,just yet,could maybe等,將這些連續(xù)出現的多個同性質資源算作同一處,進行整合、統(tǒng)計之后,找出小說中所有的介入資源,共計82處。這82處介入資源中,有20處屬于擴展性借言,48處壓縮性借言。將這些資源歸入介入系統(tǒng)的各子系統(tǒng),最后計算出各子系統(tǒng)占所有介入資源的比例,以此為依據,進行分析。
在經過整合后,小說《涼亭》中的介入資源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小說《涼亭》中的介入資源分布情況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整篇小說中壓縮性借言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擴展性借言。擴展性借言占24.39%,而壓縮性借言占75.61%。此外,即使同一性質的借言,不同表達形式的分布也不盡相同。在擴展性借言中,懷疑(entertain)占17.07%,認同占7.32%,沒有出現疏遠(distance)。在壓縮性借言中,沒有出現認可(endorse)和承認(concede);宣布(pronounce)和確認(affirm)各出現了一例,而否認(disclaim)較多:否定(deny)占41.46%,反預期(counter-expectation)占31.71%??偟恼f來,小說通篇處于一種緊張的氛圍之中,大量的否定資源則暗示了一觸即發(fā)的沖突,牽動著讀者。
然而在小說情節(jié)的三個階段中,擴展性借言和壓縮性借言出現的頻率也有差別。第一、第二階段中的介入性資源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小說《涼亭》中第一、第二階段中的介入資源分布情況
在小說的第一、二階段,擴展性借言出現了7處,壓縮性借言48處,壓縮性借言占了壓倒性的數量。根據J.R. Martin的理論,壓縮性借言通過使用某些評價資源,擠壓對話空間,排擠其它聲音,對話主體承擔更多責任或義務,使得語篇的客觀性程度受到一定影響。這樣,讀者就較難從客觀的角度閱讀文本,相反地,會將自己帶入故事,體會主人公正在經歷的一切,親身參與故事建構。通過較多地使用否認資源(否定和反預期),作者很容易地在開篇就展現給讀者二人之間的激烈沖突,奠定了小說的基調。
而在小說的第三階段,作者使用的介入資源數量和性質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見表3。
表3 小說《涼亭》中第三階段中的介入資源分布情況
在小說第三階段,男主人公的思緒又回到了當前的談話上,而妻子的思緒則回到了結婚前他們還年輕的時候。在這一階段,作者使用擴展性借言13次,壓縮性借言14次,二者不相上下。但對比前文,擴展性借言的使用頻率明顯增加。當使用擴展性借言時,對話空間得到擴展,多個主體得以介入,語篇的多聲潛勢得到加強,語篇的對話性更加開放。由于對話的第二方甚至第三方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或義務,對話主體可以推卸或擺脫一定的責任。[12]小說結尾的對話中使用了大量的懷疑資源,如Holly說“they must be dead”,“people would……”,“we' d……”,而Duane在回答她時,也使用了兩處“we'll……”,這些懷疑資源都表明了未來的某種可能性,懷疑資源的使用讓小說的結尾更加開放。
擴展性借言和壓縮性借言的區(qū)別在于,二者話語對話空間是否開放,或是被限制。擴展性借言擴展對話空間,使得多個話語主體得以介入;相反地,壓縮性借言擠壓對話空間。不同的介入資源給語篇所要表達的態(tài)度帶來不同的效果。下面將援引小說中的實例進行分析,研究不同介入資源如何影響語篇。
懷疑資源屬于擴展性借言,表達推測或可能。使用懷疑資源在不同程度上為這些可能性開啟了對話空間。如:
(1)“I think Holly could maybe have weathered it out.”(我想,Holly或許可以熬過去。[13]);
(2)“Those old people must be dead now,” she goes. (“那些老人現在肯定已經死了,”她說。[14])
(3)“A monkey could do that work.” (這工作連猴子都可以做。)
在小說結尾,Holly回憶起他們曾經一起去拜訪過的一些老人家?;趯^去的回憶,她對生活產生了一些“本可能”、“本應該”的美好想象。
(4)I thought we'd be like that too when we got old enough. Dignified. And in a place. And people would come to our door. (我以為等我們很老了以后也會那樣,有尊嚴,有住處,人們會上我們的門。[15])
然而,Duane面對兩人之間破碎的關系,則提出了另一種不怎么美好的想象。
(5) “Holly, these things, well look back on them too. We'll go,‘Remember the motel with all the crud in the pool?’”(Holly,這些事情,我們會回過頭來看的。我們會說,“還記得那個游泳池里滿是污垢的汽車旅館嗎?”[16])
正如上文所提到,大部分懷疑資源出現在小說的第三階段,即結尾部分。例(4)(5)中,對未來截然不同的期待體現出兩人之間巨大的分歧。同時,這些懷疑資源也暗示了未來的某種可能。而兩個人到底誰期待的“可能性”能夠實現,則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些未解決的可能性為小說的結局開放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Duane和Holly或是重歸于好,或是反目成仇,或是老死不相往來,這些可能性給了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
認同(acknowledge)屬于歸屬,而歸屬亦屬于擴展性借言。歸屬指的是通過將命題表述為某個外部聲音的看法, 而將其表述為某一范圍內可能的定位之一,從而表明作者準備或愿意接受這些不同的定位。通過使用轉述詞匯,作者可以轉述外部聲音的話語,認同某些觀點,也可以使文本聲音拒絕為轉述內容承擔責任,即疏遠(distance)。[17]文中并未出現疏遠資源。如上文所述,大部分的認同資源均為轉述詞匯“go(goes)”,并未有第三方聲音的介入。此外的6處認同,其聲音主體也都是Duane或Holly。如:
(6)I drink my drink and think it's not ever going to be the same.(Duane)
(7)she'd tell me it was because……(Holly)
因此,大部分的認同資源并未能夠介入多個聲音主體,增強語篇的多聲性。
宣告資源和確認資源在文中各自只出現了一處,二者同屬于壓縮性借言的申言。
(8)Well, the truth is we were both hitting it pretty hard. (宣告)
(9)“Take what?” I go, though of course I know.(確認)
例句(8)中,Duane用“the truth is”這樣的表達,“宣告”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和Holly都喝酒喝得很兇。這樣的宣告中,言者直接介入文本,對其所說的話語負責,不讓讀者有產生疑問或反對的機會。例(9)中,Duane使用了“of course”,毋庸置疑地表明他完全知道Holly在說什么。例(8)和(9)中的壓縮性借言都限制了文本的對話性和多聲性,不讓讀者有疑問或反駁的機會。
否定資源亦屬于壓縮性借言。對話中多次出現否認,暗示了兩人之間緊張的關系。
(10)I go,“Holly, this can't continue. This has got to stop.” (Duane)
(11)“I've had it,”she goes. “I can't take it anymore.”? (Holly)
例(10)(11)的兩處否定出現在故事開篇。鑒于否定之中必然包含了其肯定的一面,可以推斷,“this can't continue” 引用了“this will continue”的可能性;而Holly說“I can't take it anymore”,則暗含了她已經“take it for a long time”的可能,表明兩人沖突可能由來已久。此外,從情態(tài)的角度來看,兩處“can't”都屬于高情態(tài)值的否定,這也體現出兩人之間矛盾的尖銳。
反預期資源同否定一樣,都屬于壓縮性借言中的否認。
(12)“It took a long time for it to do it, but it's dead. You've killed something, just like you'd taken an axe to it.....” (Holly)
(13)“Take what?” I go, though of course I know. (Duane)
例(12)(13)都是反預期的例子。在類似的文本中,作者首先給讀者制造出某種期待,再通過某種方式(通常是使用聯結成分)進行否定,使這種期待落空。例(12)中,Holly說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某樣東西上,但這東西現在已經“死了”。參考小說前文,我們可以知道Holly所說的東西是“I used to be a proud woman”。她花了很多時間、心血,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信的女人,但Duane的出軌毀了這一切,讓她的自信“死了”。這里“but”暗示預期中的“to be a proud woman”受挫。就是說,她本應該是一個自信的女人,現在應該還是(預期中的情況),但Duane毀了這種預期,讓Holly不再自信。例(13)的前文是Holly說“I can't take it anymore”。Duane問她受不了什么,但”though……”表明他明確地知道Holly受不了什么,這與問句內容(Duane不知道Holly受不了什么)的預期相反。這些反預期資源的使用,充分地展現了社會底層小人物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評價理論對語篇研究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運用評價理論對小說《涼亭》的介入資源進行分析,探究了雷蒙德·卡佛其小說的寫作風格和魅力。研究發(fā)現:首先,在整篇小說的介入資源中,壓縮性借言占了絕大部分,尤其是否認(否定和反預期)。這讓小說整體處于緊張的氛圍,生動地表現了當時美國社會下層人物的絕望、掙扎。其次,作者并未運用擴展性借言來增強語篇的多聲性,或使用第三方聲音的介入來增加語篇的客觀性。因此讀者并不會被“客觀”的文本所打動,相反地,他們主觀地將自己代入,思考、感受主人公所經歷的事件,參與文本的建構,對小說主人公的經歷“感同身受”。再次,在小說結尾,使用壓縮性借言的同時,作者也較多地使用了懷疑資源,暗示了結局的多種可能,使小說的結尾具有開放性。
然而,本文僅從評價理論的介入系統(tǒng)入手,并未對小說其他方面的評價性資源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例如,并未從態(tài)度系統(tǒng)入手,探索這一“不帶感情色彩”的小說集在態(tài)度(情感、判斷、鑒賞)方面是否給人以暗示或引導,對這些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參考文獻:
[1] Raymond Carver.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M].New York: Vintage, 1989.
[2] Martin,J.R. 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M]// in S.Hunston & G.Thompson (eds),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71,83.
[4] 王振華.導論:論文七—— 交換之外: 英語中的評價系統(tǒng)[M]//馬丁文集:語篇語義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
[5] 王振華.評價系統(tǒng)及其運作-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外國語,2001(6):13-20.
[6] 王振華, 路洋.“介入系統(tǒng)”嬗變[J].外語學刊,2010 (3): 51-56.
[7] 王振華.語篇語義的研究路徑——一個范式、兩個脈絡、三種功能、四種語義、五個視角[J].中國外語,2009(6):37.
[8][9][10][11] Martin,J.R. & White,P.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 Palgrave, 2008: 102, 134, 112,113, 124, 121, 118.
[12] 袁秀鳳.英語敘述式招生廣告的介入資源利用分析[J].外語研究, 2007 (4): 40.
[13][14][15][16][17] 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M].小二,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