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易子而教”思想研究述評

2014-10-21 20:06:27李淑梅王泌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4年39期
關(guān)鍵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李淑梅 王泌

摘 要:“易子而教”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孟子在他的教育理論中明確提出來的,代表了我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即和別人交換孩子進行教育?,F(xiàn)代人在審視和運用這一思想時又賦予其以更深刻的內(nèi)涵和意義,這不僅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的家訓資源,而且對我們現(xiàn)行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其他方面也產(chǎn)生了不等的影響和深遠的啟示。

關(guān)鍵詞:易子而教;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一、“易子而教”的產(chǎn)生及其文化背景

1.孟子的“易子而教”

孟子的“易子而教”這一思想最初來自于他的學生公孫丑的發(fā)問:“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是這樣回答的,“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擇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盵1]

孟子的這段話從兩方面論證了“易子而教”的觀點:一是情理上行不通,因為父親教育兒子本身必須要用正確的道理,用正確的道理行不通,父親就會動怒,一動怒兒子就會產(chǎn)生反抗心理,父子之間互相責備就傷害了父子情感,所以“責善”(勸勉從善)在這里難免行不通。二是在孟子看來,“易子而教”不過是對古人有效經(jīng)驗的運作,他只是在古人的認識基礎(chǔ)上補充解釋而已。

2.“君子之遠其子”和“君子之不教子”

在孟子之前,孔子便有“君子之遠其子”的思想?!墩撜Z·季氏》一文中記載,孔子的弟子陳亢認為孔鯉作為孔子的兒子一定比常人“有異聞”,但是“過庭之訓”卻很明確地解釋了這個問題:孔子對兒子的要求幾乎和對學生的一樣,因此孔子的行為為“君子之遠其子”的道理作了注腳。那么,何謂“君子之遠其子”?司馬光在《家范》里寫道:“遠者,非疏遠之謂也,謂其進見者有理,接遇有禮,不朝夕嘻嘻相褻狎也……所謂家人有嚴君者,是之謂遠。”也就是說,父親并不是要疏遠孩子,而是要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威嚴。不難發(fā)現(xiàn),“君子之遠其子”和《論語》的一些基本精神也是相當契合的。在《論語》看來,子對父敬、父比有威,而“君子不重則不威”,所以父必重言、行、貌,如此產(chǎn)生“遠”之感。基于此,“君子之遠其子”中的“遠”理解為“嚴”或“正”便無可厚非了。

由“君子之遠其子”到“君子之不教子”的過渡并不很難想象,所以古人便有了“易子而教”的教育制度。不過,撇開孔子要樹立父親威嚴形象的思想根源和孟子的不能“責善”思想,“君子不親教子”或“易子而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很大可能上是性教育問題。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辟雍》有云:“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其渫瀆也。又授受之道,當極說陰陽夫婦變化之事,不可以父子相教也?!盵2]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亦云:“或問曰:‘陳亢喜聞君子之遠其子,何謂也?對曰:‘有是也。蓋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詩》有諷刺之辭,《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易》有備物之象,皆非父了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盵3]考察班固、顏之推的解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陰陽變化之事”或五經(jīng)中的男歡女愛、后宮淫亂之事在古人看來是不便父子私相傳授并且是難以通言的。究其原因,還是為了維護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威嚴形象。

綜上所述,古人“易子而教”,一是為了避免父子之間相互“責善”,畢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二是為了維護父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威嚴形象,嚴格父子之間的等級關(guān)系;三是“陰陽夫婦變化”、“悖論”、“邪僻”等內(nèi)容實在不可在父子之間授受。

二、“易子而教”在現(xiàn)行教育中的持重和拓展

“易子而教”本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化,“易子而教”思想在當下教師子女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性教育等問題上也是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實用性的,它們在運用這一命題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易子而教”的內(nèi)涵,提高了它勝于傳統(tǒng)的價值地位。

1.家庭教育

基于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基本國情,城市化讓孩子的社交越來越狹隘,計劃生育政策讓家庭結(jié)構(gòu)簡單化,這難免造成當今家庭教育的封閉性和單一性。因此,有學者對當下的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也提出“易子而教”的思想,不過這同我國古代社會對其的解釋和期待并不完全吻合。

第一,“易子而教”在理念上詮釋的是一種開放的家庭教育模式。面對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讓孩子走近他人、走向社會是大勢所趨,因此“易子而教”首先便應(yīng)該是開放的、包容的、多樣的。

第二,有學者提出用“輪換式”和“置換式”兩種形式運行現(xiàn)在的“易子而教”。 [4]“輪換式”主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相互之間進行子女教育的輪換,即子女在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與其中一個家庭的成員一起共同生活,并接受其家庭教育,然后輪換進行?!爸脫Q式”是一種單向式的“易子而教”,即選擇一個教育條件好的家庭或家庭中的主要成員作為子女教育的輔導者,讓子女在一定的實踐和范圍內(nèi)與其共同生活,并接受其指導。[5]

第三,就內(nèi)容上看,在古代社會“易子而教”的主要內(nèi)容無非是儒家倫理、四書五經(jīng),但在現(xiàn)在社會,其應(yīng)該包含更為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如孩子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個性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智力技能的培訓等。

第四,從范圍上來看,“易子而教”的思想和實踐在海外也有翻版。社會學家古德介紹,在中近世紀的英國,父母有將其子女送到其他貴族、盟友或朋友家去住的風氣,名之曰“交換孩子”。在非洲這種習俗也相當普遍,父母常將6—10歲的兒童送往舅舅家撫養(yǎng)。[6]新時代以來,“易子而教”的思想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和多樣化的實現(xiàn)途徑。比如,異國家庭互換子女以使其迅速獲得不同的知識技能,讓孩子隨其他家庭外出旅行以培養(yǎng)孩子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這種更廣時空的“易子而教”不失為迅速幫助孩子獲得不同情感體驗、觀念價值和知識技能的有效方法。

2.教師子女教育

“易子而教”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和教育方法,不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則和有效途徑,而且也為教師子女教育輸入了一股新鮮之風?!敖倘苏唠y自教(自己的孩子)”,正如孟子所說,作為孩子的父母,難免會“責善”、“動怒”,作為老師和父母的雙重角色,教師在學校能對別的孩子春風化雨、悉心教育,在家里對自己的孩子卻會缺乏理智、失去耐心。

“易子而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別的學校去讀書,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別的班級受教育,這樣教師子女就能同其他學生一樣得到同等的對待和相似的教育。因為在學校生活和學校教育中,對于為人父母的教師而言,做好角色定位至關(guān)重要,在家中可以發(fā)揮親情的天然教育優(yōu)勢,但在學校里,規(guī)章制度、班級氛圍、其他教師的影響也為孩子打開了另一片更廣袤的天地。總之,先以一個家長的心態(tài)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再用一個教師的眼光去審視,才有可能實現(xiàn)教育愿望。

3.學校教育和其他

隨著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內(nèi)容發(fā)展的兼容性和多樣化,“易子而教”思想已從最初的家庭教育的局囿中擺脫出來,以各種教育實踐拓展豐富著它的本質(zhì)內(nèi)涵,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性教育上,“易子而教”思想又展現(xiàn)出它新的生命力。

在學校教育上,“易子而教”思想對師生關(guān)系的啟示是多方面的?!耙鬃佣獭睗撛谠忈屃藥熒P(guān)系與親子關(guān)系的區(qū)別:親子關(guān)系是以親情為紐帶的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而師生關(guān)系則是以制度為保障的教學關(guān)系,不同于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應(yīng)當說是“親密有間”的。[7]親子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在產(chǎn)生、性質(zhì)和作用上有著本質(zhì)不同:前者是倫理關(guān)系,后者是教育關(guān)系;前者具有穩(wěn)定性和終身性,后者是以教學活動為核心和基礎(chǔ),本質(zhì)是教育性;親子關(guān)系強調(diào)養(yǎng)育教導,師生關(guān)系更強調(diào)學習指導。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保持距離”。一方面,教師有著普通人的私人生活,與學生之間保持距離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教師主要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與家長的養(yǎng)育教導責任不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保持著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地位??傊耙鬃佣獭眴⑹局覀儾豢赡:龓熒P(guān)系與親子關(guān)系,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是進行良好學校教育的基礎(chǔ)。

有研究者由“易子而教”的思想聯(lián)想和衍生出“易師而教”的觀點,即不同班級、不同科目甚至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應(yīng)該互通有無,以不同的人格力量和教育思想去影響和啟迪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教給學生新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等。這樣,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給學生一種新鮮的感覺,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最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孟子強調(diào)“易子而教”,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也是看到了社會教育的重要性。當今社會,孩子最終都要離開家庭、獨立走向社會,面對開放的社會,他們需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應(yīng)對變化的良好心態(tài)。因此,多把孩子放到社會中進行磨煉,鼓勵孩子和各種人打交道,應(yīng)是“易子而教”思想拓展的應(yīng)有之義。

同時,“易子而教”的思想對我們當今社會的“性教育”也有很多啟迪。上文中提到古人之所以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個重要思想原因即男女之情、夫妻之事難以通過父母啟齒傳授。鑒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和國人的氣質(zhì)性格,父母不好意思把性教育擺上臺面,甚至教師在碰到這一方面教材時也會避而不談,然而這關(guān)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與幸福,不得不教。因此我國在“性教育”上仍需要做大量工作,“易子而教”便為我國的性教育提供了一種思路:由朋友來教,由親戚來教,或者講別人的故事,做啟發(fā)性和暗示性的引導。

三、對“易子而教”思想及其運用的反思和評價

1.就“易子而教”的評價

“易子而教”思想指出了血緣關(guān)系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出于親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容易縱容嬌慣,或容易求全責備,“易子而教”克服了這種局限性,請別人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人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促進孩子健康地成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易子而教”的思想源頭,“君子之遠其子”只是一味地強調(diào)家庭教育中的嚴、正,讓原本應(yīng)該珍貴的融融親情和天倫之樂受到壓抑甚至消失,失去了脈脈溫情的家庭教育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違背了要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目的。

不過,“易子而教”可能會導致孩子一定程度上缺乏管教、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所以“易子而教”并不是說父母可以不懂教育,相反父母應(yīng)該主動學習別人的優(yōu)秀教育經(jīng)驗,結(jié)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用合適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成長。

2.對“易子而教”思想運用的評價

“易子而教”思想對我們現(xiàn)行的家庭教育、教師子女教育、學校教育等都產(chǎn)生了啟示和影響,以下我們試從教育、家庭、學校等方面進行剖析、反思和評價。

就教育本身而言,“易子而教”思想從家庭范圍的局限中走向廣泛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體現(xiàn)了教育本身的一種遷移和創(chuàng)新,表明這種思想強大的生命力和再造性,是一種良好教育態(tài)度和優(yōu)秀教育方法的綜合體現(xiàn)。

就家庭而言,父母、孩子和家庭本身都是值得探討的對象,包括教師家庭、教師及子女在內(nèi)。我們知道,體驗教育是最適合青少年成長需求的教育,“易子而教”恰恰符合體驗教育的要求,讓孩子在另外一個家庭或環(huán)境中生活,對于孩子的身心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對家長而言,“易子而教”有益于父母自律、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盡力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楷模。對家庭來說,“易子而教”打破和克服了家庭教育的封閉性和非理性,豐富了子女受教育的環(huán)境,增強了家庭之間的交流,有效地利用和整合了家庭教育的資源,充分體現(xiàn)了家庭教育的靈活性和發(fā)展性,與此同時家庭這個社會個體本身也得到了成長。

“易子而教”運用到學校教育上已是一種演變,透過“易子而教”的思想本質(zhì),我們可以辨析出親子關(guān)系和師生關(guān)系的區(qū)別,這幫助我們合理地認識和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促進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意義頗深。教師主要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責,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個人空間,因此在融洽和諧、親密友好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保持一定距離的師生關(guān)系有可能是最理想的師生關(guān)系。由“易子而教”到“易師而教”思想的轉(zhuǎn)化,是對學校教師資源的合理整合,是對學校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是對學校教育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

“易子而教”由孟子提出,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和創(chuàng)新,在保持著它最原始的教育初衷和意義的同時,也被注入了許多新的內(nèi)涵、體現(xiàn)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可從單純的家庭教育走向?qū)W校教育,可由普通的子女教育指向教師子女教育,亦可從中開闊社會教育、性教育等多方面的視野。因此,對于“易子而教”教育思想,一方面繼續(xù)探尋其本質(zhì)精神、挖掘其思想內(nèi)涵刻不容緩,另一方面發(fā)展其當代意義、為教育尋找新思路也是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孟子·離婁上[A].(宋)朱熹注.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M].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出版,1987,91 -105.

[2] 諸子集成(第一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54.364.

[3] 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86.

[4] [5]嚴云堂. 易子而教: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模式新探[J]. 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5,03:27-30.

[6] 丁祖榮. “易子而教”談[J]. 父母必讀,1990,12:25.

[7] 吳義霞,何善亮. “易子而教”思想對師生關(guān)系的啟示[J]. 上海教育科研,2011,07:15-17.

猜你喜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淺析學習英美文學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淺談職業(yè)學校班級管理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8:32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5:08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9:41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zhàn)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家庭環(huán)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色达县| 柳江县| 金溪县| 马山县| 防城港市| 黎川县| 永清县| 筠连县| 商都县| 兴文县| 明星| 长兴县| 卢氏县| 开阳县| 湟中县| 获嘉县| 拉孜县| 黔西| 岑溪市| 巫溪县| 永登县| 平利县| 丹凤县| 蒙山县| 长沙市| 鹰潭市| 沧州市| 龙门县| 沾化县| 繁昌县| 九龙城区| 正安县| 高邑县| 淮阳县| 吉水县| 阿尔山市| 新兴县| 伽师县| 南通市| 抚松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