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巧萍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布盧姆也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笨梢?,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所學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既如此,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采用多種辦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閱讀、鑒賞文質兼美的閱讀課文的濃厚興趣,以此達到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語文閱讀文本的能力。筆者認為:要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語文閱讀興趣,就必須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的激趣切入點,并綜合利用教學資源,打造理想的語文閱讀激趣效果。
一、視覺激趣,吸引眼球
視覺是連接學生學習主體與閱讀客體——課文的直接窗口。語文閱讀教學時,借助多媒體電教設施,向學生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能夠起到迅速感染學生和迅速激發(fā)學生閱讀鑒賞課文的強烈欲望。
以教學《索溪峪的“野”》為例。課前,我從網(wǎng)絡上精心挑選了12張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湖南張家界索溪峪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風光圖片,并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將之制作成配有背景音樂的PPT幻燈片。上課伊始,我并不急于板書課題,也不急于要求學生翻開書本自讀課文,而是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將課前精心制作的PPT幻燈片播放給學生欣賞。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到PPT營造的美麗意境時,我及時將學生引入對課文《索溪峪的“野”》的閱讀與鑒賞中來。由于學生在閱讀課文前,已經(jīng)對課文描寫的索溪峪風光有了印象深刻的感性認識,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不僅學習熱情極高,學習的效果也非常好。比如,有的學生說:“這篇課文緊扣文眼,‘野字描寫了索溪峪具有‘野性的山、水、人?!庇械膶W生說:“課文第二段運用對比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索溪峪具有自然美和‘野性美的山?!庇械膶W生說:“課文第三段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索溪峪具有動態(tài)美和 ‘野性美的水。”有的學生說:“課文是通過寫游人攀援蹦跳、光腳趟河、返璞歸真的神情、動作等來表現(xiàn)索溪峪游客的‘野趣的。”
二、聽覺激趣,淺吟低唱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視覺的藝術,也是聽覺和吟誦的藝術。因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實踐原本就是從聽讀和誦讀開始的。比如,學生還在牙牙學語之時,家長就有意識地在他們的耳邊反復吟誦流傳千古的古典詩詞,以此對之進行高雅的古典詩詞文化熏陶,而學生也在這聽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起了誦讀、背誦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國古典詩詞文化的熏陶和陶冶。語文閱讀教學時,多媒體電教設施是教師和學生開展聽讀和淺吟低唱活動的好助手:教師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播放名家朗誦的課文,能夠誘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以教學《匆匆》為例。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電教設施播放了課前我從網(wǎng)上下載的朗誦名家珍惜的配樂朗誦《匆匆》。學生在飽享聽覺盛宴的同時,都自覺地翻開課文,情不自禁地跟著珍惜誦讀的節(jié)奏高聲朗誦起課文來。頓時,教室里飄蕩著學生聲情并茂的朗朗書聲:“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第一遍朗讀結束后,學生要求繼續(xù)播放朗讀錄音和跟讀;第二遍結束后,學生再次要求播放朗讀錄音和跟讀……如此反復五遍,大部分學生居然能夠非常準確和流利地背誦《匆匆》了。
三、游戲激趣,陶冶性情
一堂語文課40分鐘,然而小學生的有效注意力在每堂課中卻不足20分鐘。在學生有效注意之外的20分鐘里,學生的大腦非常容易從積極思維轉向消極思維:注意力開始分散,精神開始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與同桌講笑話,偷偷吃零食等。這時如果我們能夠適時地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活動引進課堂,把語文課文閱讀教學與游戲活動巧妙結合起來,學生不僅會立馬重新振作精神,還會在游戲中獲取知識,繼之提高學習效果。游戲的形式豐富多彩,比如角色扮演游戲、問題搶答游戲、成語接龍游戲等。
以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我要求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可憐身世之后,將課文改編成獨幕話劇。然后每兩人自由組合,一人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一人扮演小女孩的奶奶。之后,各小組輪流上講臺表演。除演員之外,其他同學都是評委。表演結束后,凡是被評為優(yōu)秀表演者的同學都會獲得我頒發(fā)的“優(yōu)秀演員”獎狀。在趙同學與陳同學結成的表演班子表演結束后,很多同學情不自禁地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對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報以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還有發(fā)自肺腑的喝彩聲。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還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證明: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巧妙地把握上述激趣切入點,就可以達成上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