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輝
摘 ?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據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網球步法訓練在普通高校教學的作用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1.網球教學與訓練中的步法訓練的輔助器材比較少,觀念上不夠重視步法訓練;2.在網球教學過程中教練、隊員對于步法練習不夠重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網球步訓練比例較小,練習方法過于單調乏味,造成隊員對步法練習不感興趣,以致不喜歡步法練習,希望通過研究,為普通高校教學中的步法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網球教學 ? ?移動步法 ? ?步法訓練
網球是隔網運動,也是奧運會中不可缺少的運動項目,網球運動中步法起著重要作用,需要用步法調整網球運動中的技巧和擊球技術。網球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因素取決于步法。一些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常常會出現(xiàn)節(jié)奏差、移動慢、動作多余、重心不穩(wěn)等步法性問題。在比賽中如果缺乏迅速、熟練準確步法和手法,就相當于失去威脅性和攻擊性。學習和掌握步法是提高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網球運動的步法特征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快速性。快速性是指運動員在比賽時的速度。步法最重要的就是快速移動,步法和速度的結合才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準確性。準確性是相對于運動員擊球的技術而言的,快速跑位后以快速的小碎步調整,準確找到最佳擊球點。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合理性。合理性是相對于整個比賽而言的,世界頂級的職業(yè)球員比較重視改善步法,以此贏得更多的制勝機會。四是與擊球技術的緊密結合。所有步法,最終目的都是擊球。在步法訓練時必須結合擊球技術訓練,提出一定強度的要求,采用模擬訓練法,達到最佳訓練效果。通過網球步法訓練在普通高校教學中的作用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網球步法訓練及網球教學現(xiàn)狀
網球步法是在網球運動中移動的方法。網球步法在網球運動中占很大比例,我們把在網球教學中常用步法分為以下幾類:滑步、交叉步、跑步、跨步、小碎步、跳步、墊步等。交叉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15%,滑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10%,跨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15%,跑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30%,跳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5%,小碎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20%,墊步在網球教學中的使用率占5%(見下表)。
表 ? ?網球教學中步法使用率
二、教學過程中的步法訓練存在的問題
1.觀念上的誤解導致不被重視
按傳統(tǒng)來講,步法就是體能,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視技術,忽視體能方面的問題?,F(xiàn)在教師對體能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某些學校中的老師在進行網球教學時對步法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在網球教學過程中步法訓練所占比例小,影響到學生技術和教學效果[1]。
2.課時、場地的因素限制了教學中的步法訓練
赤峰學院體育學院一學期的網球課是30至35學時,除了理論課、考試和天氣原因外,基本上課的時數(shù)為23至25學時,再加上學校場地少、學生多和技術訓練的時間占據比分較大,步法訓練時間得不到有效保證。
3.發(fā)展步法合理性的訓練
當代,網球有幾大顯著特點,其中最顯著的是:(1)速度快,(2)節(jié)奏快。這些特點體現(xiàn)在網球擊球的最高時期、網球的各種不同的步法都是專業(yè)的方法,步法訓練在網球教學中是重中之重,步法的合理性要結合運動員的體能,針對不同的體能進行不同的訓練,還要結合網球不同的地形特點,對技術進行訓練。在網球運動中我們進行的步法訓練,是為了節(jié)約體力等,在網球運動中要注意體能訓練。練習1:前后移動擊球練習,運動員站在發(fā)球線中點前,教練員站在球網對面的中線上拋球,練習者要練習三組,練習者每組正手截擊五六次,反手截擊五六次。正反手接高壓球各三五次,正反手接后場球各三五次。練習2:底線十字交叉步法練習,站在底線和中線之間大概30度角的位置做4米線段,并反方向延長到底線外,形成十字交叉的形狀,練習者站于十字交叉的中點,分別進行右前、右后、左前、左后的移動和回位的移動動作練習。練習3:底線左右開放式擊球練習。練習者站于底練習線位置,分別進行左向前、又向前的動作擊球。對這些步法進行合理訓練能提高學生的勝算率。
網球教學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研究結果表明:1.網球教學與訓練中的步法訓練的輔助器材比較少,觀念上不夠重視步法訓練。2.在網球教學過程中教練、隊員對于步法的練習不夠重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網球步訓練比例較小,練習方法過于單調乏味,造成隊員對步法練習不感興趣,以致不喜歡步法練習。希望通過本文研究,為普通高校教學中的步法訓練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藺光梅.少年網球運動員步法訓練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25(5):558-559.
[2]王騰等.優(yōu)秀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擊球動作速度與專項速度素質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4):346-349.
[3]李慶友.網球底線腳步移動初探[J].體育函授通訊,1998(2).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2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