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欣
【關鍵詞】精心引領 智慧課堂 整合資源 靈動課堂 彰顯個性 精彩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084-02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精彩的教學不是教師在機械地執(zhí)行教學預案,而是科學地把握課堂的現(xiàn)狀,貼近教學的實際,采取最合適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的手動起來,讓學生的嘴說開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而造就一堂精彩紛呈又其樂融融的數(shù)學課。怎樣實現(xiàn)這一教學藍圖呢?筆者認為,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尊重學生的思考,并因勢利導地組織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更要善于引領他們積極地投身于知識形成的學習研究之中,使每一個學生的活力都能獲得最大化的彰顯,從而積淀必要的學習經驗,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一、精心引領,締造智慧課堂
精彩的課堂需要精心的預設來支撐。為此,要打造一個利用學生探究、能夠激發(fā)學習活力、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就得全面謀劃教學預案,為學生個性的釋放、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為打造智慧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預設的著力點不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美,不是教學過程的流暢,而是把教學的著眼點放置于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活動,有利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順利實施,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等層面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嘗試,愉快地探究,使數(shù)學學習成為一種幸福的體驗。
如,在人教版四年級《公頃的認識》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面積單位,分析每一個面積單位的構成,并理一理它們之間的進率;其次,組織觀察閱讀,指導學生認真地閱讀四幅彩圖——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占地面積約350公頃,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積約170公頃,杭州西湖的面積大約是566公頃,臺灣日月潭的面積大約是827公頃。并讓學生說出自己閱讀后的思考。學生梳理出:日月潭的面積最大,有一個新的面積單位,它叫公頃。也生成新的思考:面積單位公頃是什么樣子的?1公頃有多大?第三,結合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去探究公頃的適用范圍,去解讀1公頃有多大。第四,組織學習匯報,引發(fā)學習評價。通過活動,學生逐漸明白公頃是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單位,1公頃就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第五,引導學生探究公頃的特殊性。組織學生進行新一輪的學習討論,學生在辨析過程中逐步梳理出:已經學習的3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而1公頃=10000平方米,這點是非常特殊的。筆者本以為這樣的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卻被一個學生的發(fā)言打斷了?!袄蠋煟鋵嵾@還不全面,當我發(fā)現(xiàn)平方米與公頃之間進率是10000時,我就思考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10000一定是100×100,說明在公頃和平方米之間一定還有一個面積單位。我通過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在它們之間還有一個面積單位——公畝,1公頃=100公畝,1公畝=100平方米?!薄?/p>
由此看出,給予學生探究的時空,整合一切有利的教學資源,一定能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也會綻放出智慧的色彩。
二、整合資源,打造靈動課堂
“激活”書本知識是取得教學成功前提之一,激活知識儲備能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tài)”,也會使學生進入到憤悱狀態(tài),使課堂變得靈動、富有活力。整合一切有利的教學資源,一定能為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圖形和豐富的色彩,有故事、游戲、“你知道嗎”等許多有趣的內容。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得抓牢主題圖中提供的資源,精細地去挖掘、去領悟,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些資源,改善課堂教學的面貌,激活課堂教學。
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教學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組習題:①一塊正方形白布邊長90厘米,現(xiàn)在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都是30厘米,最多可以剪成多少塊?②一塊正方形白布邊長90厘米,現(xiàn)在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都是20厘米,最多可以剪成多少塊?首先,組織學生自主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用正方形的面積除以三角形的面積,得出對應的塊數(shù);其次,組織學習展示,并引發(fā)學習評價,讓每一個學生對匯報的學習成果進行辨析。學生對問題①的意見是相同的,不論用什么方法所獲得的結果是一致的。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學生都認為這個方法具有通用性,對問題②出現(xiàn)不同結果感到詫異,沒法接受。因此,針對這種學習狀況,筆者引導學生解讀自己的理由,特別是用大面積除以小面積的解法的再現(xiàn)。同時,安排部分采取畫圖策略的學生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思考:他們利用邊長為9厘米的正方形紙片為模型,剪出直角邊是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觀地展示剪裁的過程中有邊角料,而這個邊角料卻無法做成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直觀的展示、學生的評述,讓習題的解答更具智慧。
從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學時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學習,而應給予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有效地整合生成性的學習資源,讓數(shù)學學習變成學生的爭辯,促進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和智慧得以充分地展露。
三、彰顯個性,演繹精彩課堂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也是學生展示個性的理想場所。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準確地洞察學生的心靈感應,敏捷地捕捉那稍縱即逝的變化,并科學地整合課堂中涌現(xiàn)出的各種信息,給學生說的機會,營造學習爭辯的氛圍,從而使學生的個性見解、求異思維得到展露的機會,進而激活課堂教學,加速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時,為突出這類乘法的意義——表示這個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拿出盤中4個蘋果的,拿出幾個?”緊接著把盤中的蘋果變?yōu)?個、1個,引導學生列式,并敘述出對應的意義,讓學生明白拿出的就是蘋果的,豐富學習感知,形成一種直覺。再把蘋果演變?yōu)榘雮€,再度讓學生列出算式,相互說出對應的思考,學生會依據(jù)前面的學習經驗,初步類推出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式。這時,筆者適度追問:“這兩個的含義是不是一樣的?”學生說:“畫圓表示1個蘋果,半個蘋果就是半個圓,它的,就是把半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的?!薄爱嬕粋€長方形表示1個蘋果,再平均分成兩份,涂紅色的1份就是,再把紅色部分平均分成2份,用綠色畫網(wǎng)格線表示這一半的一半?!薄?/p>
“畫圖來說明,真棒!”教師因勢利導地利用學生的個性思考,評價畫圖策略的運用。并利用不同的圖解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共同點,從而幫助學生提煉出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
縱觀上述幾個片段,作為數(shù)學教師,首先得學會審視自己的教學,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把知識探究的機會還給學生;其次得善于利用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靈動地整合這些資源,以靈動的教育機智處理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讓學生有機會想、有機會說,真正實現(xiàn)充滿生命力的、精彩紛呈的數(shù)學課堂。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