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出版物的英文翻譯在政府對外宣傳和服務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修辭勸說視角,對新聞出版物的英文翻譯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有效的翻譯策略選擇問題。
【關鍵詞】 新聞出版物;對外宣傳;修辭;翻譯策略
【作者單位】賈和平,黃河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河南省2013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原經(jīng)濟區(qū)背景下高校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批準編號:132400411319)的階段性成果。
新聞出版物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對外宣傳的有效手段,其英文翻譯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在政府的政策方針宣傳和對外交流合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夠幫助國際友人增進對我國或是地方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幫助塑造國家或地方品牌,提升國家或地方的軟實力。新聞出版物能否成為有效的對外交流與傳播媒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英文的翻譯質(zhì)量。基于此,本文將通過新聞出版物的英文翻譯研究,探討修辭視角下新聞出版物的英文翻譯策略選擇問題,以期提高新聞出版物英文翻譯的質(zhì)量。
一、 新聞翻譯的定義及特點
新聞是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載體,其英文翻譯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因此,新聞的英文翻譯歷來受到高度重視。
劉其中教授在《新聞翻譯教程》一書中將新聞翻譯定義為,“新聞翻譯是把用一種文字寫成的新聞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經(jīng)過再次傳播,使譯語讀者不僅獲得原語新聞記者所報道的信息,而且還能得到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啟迪,獲得與原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信息享受或文學享受[1]。 劉其中教授的這一新聞翻譯定義比較寬泛,這與普通的文本翻譯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由于新聞獨特的報道形式,再加上中西文化層面的諸多差異,之后,劉其中教授對新聞翻譯做了比較清晰的界定,他指出“漢英新聞編譯是把用中文寫成的新聞(或中文新聞信息)通過翻譯和編輯的方法處理成英文新聞進行對外傳播的新聞報道形式”[2]。 顯然,新聞翻譯跟一般翻譯的差別在于,新聞在翻譯成為英語前后還需對新聞進行重新編輯。這與張健教授的觀點基本一致,張健教授就指出,“外宣報道的翻譯不是一般意義的翻譯,而是用外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 [3] ?。換句話說,新聞英文翻譯不能按部就班,完完全全地將中文新聞中的內(nèi)容移植到英語譯文中,而應該是要進行有效的編輯加工,讓外國讀者讀起來像是用英文直接寫成的,只有這樣的譯文才更有易于外國讀者的理解和接受。
新聞翻譯屬于應用文體翻譯,是以傳達信息為目的的。然而,由于英語新聞寫作的特點以及新聞翻譯的獨特目的,這就決定了新聞翻譯要清晰易懂,并且為了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必須對新聞源進行編輯加工,以適應英語讀者的審美情趣和信息需求。
由于對新聞出版物的翻譯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shù)新聞出版單位并不具有相應的專職翻譯工作人員,因此,該項翻譯業(yè)務大都委托給了一些翻譯公司或是翻譯個人。但由于翻譯從業(yè)人員翻譯水平良莠不齊,大多翻譯人員并不具備新聞編譯的能力,從而造成了一些新聞出版物中的新聞報道翻譯質(zhì)量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外宣傳的效果。
二、修辭勸說與新聞出版物翻譯
修辭是專門研究如何有效運用語言魅力,成功影響或是勸說受眾的學問。亞里士多德定義修辭為“一種能在任何一個問題上找出可能的說服方式的功能”[4]。他提出了訴諸邏輯(logos)、訴諸人格(ethos)和訴諸情感(pathos)三種勸說模式。 所謂“訴諸邏輯(logos)” 是指以形式、慣例和推理模式打動聽眾;“訴諸人格(ethos)” 是指修辭者以高貴人格使受眾信服;“訴諸情感(pathos)”則是通過感情激發(fā),獲得受眾認同。當代西方修辭學的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認為,修辭是“運用語言在聽眾或讀者身上喚起情感,形成態(tài)度,誘發(fā)行動”[5]。 總的來說,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 即說服受眾,但二者之間也存在區(qū)別。 前者的勸說是直接有意識的,而后者則是間接無意識的??夏崴埂げ┛藦娬{(diào)“成功的勸說在于使用被勸說者的言語方式,它包括話語、姿態(tài)、聲調(diào)、規(guī)范、意象、態(tài)度和思想等方面”[6] 。
新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言語交際行為,其對外宣傳的目的是向世界傳遞信息,樹立形象,獲取交流合作的機會。能否有效地實現(xiàn)對外宣傳目的,關鍵要看譯者能否通過翻譯順利地說服國外受眾。
總的來說,新聞出版物的翻譯是向外國受眾傳遞當?shù)匕l(fā)生的有關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等相關信息,目的是得到國外受眾的了解認同,這充分體現(xiàn)了其翻譯的勸說性;其次,尤其是新聞出版物關于招商引資方面的新聞英文翻譯,它旨在通過國外受眾的閱讀,吸引他們對招商引資的興趣,與企業(yè)取得聯(lián)系并最終達成合作意向。因此,新聞出版物中的新聞翻譯儼然是一項譯者和讀者同時參與的修辭勸說活動。
三、 修辭勸說視角下新聞出版物翻譯的策略選擇
新聞翻譯要求翻譯工作者必須站在政治的高度去處理新聞翻譯中的語言轉(zhuǎn)換問題。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實踐中,在“忠誠”和“內(nèi)外有別”的原則下進行翻譯策略的選擇。即譯者應以目的語及其受眾為依歸,翻譯策略的選擇要考慮受眾的閱讀習慣,對中文新聞原文進行適當?shù)木帉懀M而進行恰當?shù)膭h減,補充及調(diào)整,從而達到更好實現(xiàn)宣傳的預期目標。
新聞屬信息型文本,其翻譯的首要任務是準確地傳遞原語文本的信息,充分發(fā)揮信息功能。然而,由于中西語用修辭和政治文化的差異,這給新聞翻譯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張健教授認為,“變通”的翻譯策略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它是指“譯者必須有意識地根據(jù)譯文讀者的特殊要求,采用編譯、改寫等‘變通手法,改變源語文本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乃至風格,以方便目的語讀者接受,使目的語文本更通順,更清楚,更直接,更好地實現(xiàn)交際目的”[7] 。由此可見,新聞出版物中的新聞英文翻譯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譯者就必須針對不同的目的語受眾,靈活地采取“變通”的翻譯策略。具體而言,新聞出版物的翻譯過程中通常所采用的“變通”翻譯策略主要包括“增譯法”“減譯法”和“改寫法”。
1.增譯法
所謂“增譯法”是指為了能夠使目的語受眾準確、完整地理解源語文本的信息而進行的“信息補充”與“信息闡釋”。尤其對于原文中含有特殊文化意義和內(nèi)涵的內(nèi)容,必須對這些信息空缺內(nèi)容進行增補或解釋,以明示原文中隱含的信息,填補目的語受眾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認知空白。比如,政府宣傳網(wǎng)站上出現(xiàn)的“十二五規(guī)劃”“一路一帶”的信息,此類信息應該說為國人所熟悉,但如果只簡單地翻譯為“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和 “ One road and one belt”,難免會使譯文讀者不解“五年規(guī)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產(chǎn)物,而對于中國五年計劃的開始,國外讀者稍有了解,因此,簡單的字面翻譯也難以讓他們清楚具體的時間節(jié)點,可添加“2011-2015”。通過增補,可以讓國外受眾更好地獲取源語中的相關信息,尤其對于一些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詞匯,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更要進行有效的信息增補,才能實現(xiàn)文化信息的傳遞。
2.減譯法
所謂的“減譯法”是指為了能夠使目標語受眾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重要的信息,從而對中文中一些意義不大、重復信息進行刪減翻譯。針對外宣翻譯中的“刪減翻譯”問題,張健教授指出,“在外宣翻譯中,不光存在翻譯好壞的問題,還有一個要不要翻譯,是照譯不誤,還是合理‘瘦身的問題?!盵7] 由此可見,對于中文信息的合理“瘦身”有助于迎合國外受眾的閱讀期待和接受心理,并最終為他們所接受。中文新聞的措辭一般是感情細膩,文采飛揚,四字成語比比皆是,這非常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期待,但也給翻譯者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相比而言,英語新聞措辭嚴謹,語言質(zhì)樸,如若將中文新聞中的內(nèi)容完全照搬翻譯,難免會使譯文與英文新聞的風格不符,也難以使國外讀者接受。
3.改寫法
“改寫法”是新聞翻譯中最常用的一種翻譯手段。調(diào)整就是要按照英語新聞的寫作模式改變中文新聞的文本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乃至風格,以迎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期待。然而,由于中英兩種語言新聞在措辭表達、布局謀篇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的差異,因此,翻譯過程中如果一字不落地按照原文內(nèi)容翻譯,譯文必定會顯得生硬,從而難以引起目的語讀者的閱讀興趣,不利于國家或地方政府對外宣傳。鑒于此,新聞翻譯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主動介入,對對外新聞譯本的語辭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將實質(zhì)性的新聞內(nèi)容加以凸顯,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新聞外宣的對外宣傳與勸服預期。
新聞出版物中的新聞翻譯作為外宣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翻譯不僅要求“達意”,而且還要“傳情”。新聞出版物的英文翻譯為了能夠?qū)崿F(xiàn)外宣勸服預期,翻譯過程中就必須靈活地選取適當?shù)姆g策略,充分考慮譯文受眾的審美情趣和心理期待,構(gòu)筑更為目的語受眾所認同的譯文,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譯文的對外宣傳與勸服預期。
[1]劉其中. 新聞翻譯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劉其中. 漢英新聞編譯[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 張健. 英語新聞業(yè)務[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 亞里士多德. 修辭學[M]. 羅念生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24.
[5] 肯尼斯·博克. 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M]. ?常昌富,顧寶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218.
[6] Burke,K. A Rhetoric of Motiv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55.
[7] 張健. 全球化語境下的外宣翻譯“變通”策略芻議[J]. 外國語言文學,2013 (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