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碧輝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坦然面對學生課堂中出現的錯誤以及其它原因出現的錯誤,或及時辨錯,或借錯入文,或將錯就錯,巧妙化解錯誤,利用錯誤,變廢為寶,把它變成一種文本解讀的生成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同時,在課堂上似無意實有意地制造一些錯誤,把這個錯誤作為一種文本解讀的生成資源,激發(fā)學生研讀文本。
關鍵詞:錯誤;文本解讀;生成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7-085-1
一、及時辨錯,曲徑漸通幽深處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痹谡Z文課堂上,即使學生出現一些簡單錯誤,也可成為文本解讀的生成性資源。
學習《赤壁》一詩,朗讀聲中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銅雀春深鎖二嬌jiāo?!逼渌麑W生紛紛更正:“鎖二喬!”“從書本看,的確錯了。但為什么不能鎖二嬌?不就是指兩個嬌女子嗎?”學生踴躍回答:“不能。書下注解提到:二喬指大喬小喬兩姐妹。”“鎖二喬特指這兩位重要的夫人被抓,表示赤壁之戰(zhàn)失敗。鎖二嬌不具有這個效果?!蔽翼槃萃七M:“那為什么要說鎖二喬,而不說赤壁之戰(zhàn)失敗呢?”學生在“借代”、“象征”等答案的互相碰撞中,漸漸明確“這是以兩個美女象征國家命運,以小見大。”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币粋€學生的簡單錯誤,及時引導,生成了新的課堂資源,讓學生“憤”,讓學生“悱”,從而激發(fā)了全班學生糾錯的欲望,進而激發(fā)他們深入解讀文本的激情,曲徑漸通幽深處。
二、借錯入文,柳暗花明又一村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位置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痹谡n堂教學中,一個充滿教學智慧的老師敢于直面意外,化解意外,變“廢”為“寶”,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課堂的精彩。
今年3月,在靖江聽到了浙江名師肖培東老師執(zhí)教的《一雙手》。這節(jié)課,肖老師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意外:因各方面的原因,印發(fā)給學生的課文錯誤連連。顯然,按既定預設來推進課堂已經面臨阻力。但肖老師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讀課文,找找文章中有沒有不通達的地方?!边@個問題一出來,原本陷入絕境的課堂一下子煥發(fā)了生機,這個意外的錯誤也成為了本節(jié)課可貴的生成性資源。學生們都仔細地讀課文,發(fā)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如:“那只大手把我的手掉過去看手背?!敝虚g漏掉了一些詞。肖老師馬上追問:“你們覺得‘那只大手把我的手這句后面漏掉的是什么詞?”有學生說:“握住?!庇袑W生補充“緊緊地握住?!毙だ蠋煴硎静煌耆珳蚀_,提示他們聯系上下文再推測。這時,有學生舉手:“應該是緊緊地裹住?!取崭杏X要緊,要嚴實,既體現張迎善的手大,又體現他的熱情和真誠?!敝T如此類,不一而足。
這節(jié)課上,肖老師巧妙地利用出現的錯誤,借錯切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既有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又有對細節(jié)刻畫的賞析。這樣,把學生引回到既定的預設上來,但又多了不少沿途跋涉的風景。讓“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課堂“柳暗花明又一村”。
曹文軒老師在談及學生不能完成課堂老師預設時,“悄然撤退是一個瀟灑而美麗的動作”。從預設中悄然撤退,借錯切入,其實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深入文本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也就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將錯就錯,絕知此事要躬行
恩格斯說:最好的學習就是在錯誤中學習。有的時候,學生的錯誤實際上只是源于思考的不全面。如能順著這個錯誤引領學生深入文本,不但能達到完善的答案,還能讓學生的思維方式日趨嚴密。
學習冰心的《致母親》一詩,整體感知時,學生們一致認為此詩就是表現對母親的愛。這個答案談不上錯,但不具體不完善。我沒有否定他們的的答案,而是讓他們從詩中找出表現對母親的愛的詩句并品讀。找著找著,學生們首先發(fā)現了“悲哀”一詞。我因勢利導讓他們結合詩句說說為什么“悲哀”?漸漸地,學生對此詩的理解由籠統(tǒng)的“愛”走向了具體的“思念”、“感恩”。
將錯就錯,讓學生“躬行”,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長此以往,也能提升其思維能力。
四、故意構錯,一石激起千層浪
黃厚江老師經常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學中的各種因素激發(fā)矛盾?!薄袄蠋熞朴谂c學生形成矛盾?!逼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似無意實有意地出現一些錯誤,激發(fā)師生之間的矛盾,何嘗不是一種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呢?
今年5月,赴如東聽了一節(jié)課《一雙手》。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這樣的:
教師在屏幕上投影了最后一段的課文:“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翠綠的森林?!苯處熣垖W生看屏幕齊讀。這時,有個“火眼金睛”的學生指出:“老師,這段話與課文不一樣?!崩蠋熞菜坪跻惑@,“不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學生馬上興奮了,都拿著書說:“書上是‘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而屏幕上只有‘一山,不是‘一山山。還有原本的‘……已經變成了‘?!苯處熕坪醪灰詾橐?,“有什么區(qū)別嗎?”老師的淡然反應馬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一山山比‘一山更顯出張迎善的成就之大,表達了對他的贊美之情?!薄啊簧缴街父嗟纳?,無數的山,這里其實是以點帶面,也是對其他無數像張迎善一樣的林業(yè)工人的贊美?!薄笆÷蕴柋染涮柡茫o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言有窮而意無盡?!薄?/p>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一個精心構思的一個錯誤,瞬間點燃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激情,使課堂變得精彩豐盈。
葉瀾說:“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痹谡Z文課堂中,適時地利用課堂上不期而至的錯誤,巧以引導,也許會讓學生有興趣、有方法地深入文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種不期而至的錯誤的確是語文文本解讀的生成性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