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示眾》以筆法的簡約和內(nèi)蘊的無限呈現(xiàn)出魯迅小說的獨異特點,日常的生存狀態(tài)被列入存在式的思考中。人物的物化構(gòu)成符號式的群像,群體的圍觀與被圍觀的群體陷入寂寞的“無”。無意義的示與被示成為日?!盁o聊”生活的中心,個體的消弭使得看客成為無存在的奴隸。人與獸呈現(xiàn)奴群的自然本性,人與人形成看戲與做戲的基本關(guān)系。動物化的人類陷入無意義的生存處境,構(gòu)成了對荒誕的指認。
關(guān)鍵詞:存在 荒誕 《示眾》
魯迅的《示眾》發(fā)表于1925年4月13日北京《語絲》周刊,1938年入選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大一國文課本》。歷史在慢慢證明它存在的價值,而它本身的內(nèi)容卻試圖消解時間?!妒颈姟穼适虑楣?jié)、人物性格的弱化,使得小說人物“符號化”,錢理群先生說在這“有意為之”的背后,是魯迅對“人的存在、人性的存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的深度追問和抽象思考”{1}??磁c被看的模式是魯迅小說的重要主題,《示眾》構(gòu)成了魯迅小說看與被看序列的生長點,它保留了速寫式的具象的可感性,同時也借鑒了古典繪畫技巧的留白,增強了想象的無限性。人物永遠處于熱鬧的氛圍之中,失去聚焦中心而趨向狂歡的群體訴求??纯妥⒁暤膬?nèi)容是符號化的對象,是無意義的象征物。看客的“看”與“被看”是人的生存處境,同時也是人與人相處的模式。這種模式之下是生命的荒誕存在,魯迅以“弱者本位”來觀照他與之同盟的底層民眾,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矣。
一、人與獸:動物化的符碼
魯迅的小說常有動物意象的出現(xiàn),人是動物的高級形式,人性與獸性始終難以剝離,獸性披著文化的外衣而成為人。魯迅在《而已集》中形容中國人的面貌是“人+家畜性”的某一種人,家畜性在魯迅看來是被“馴順”后的獸性。魯迅對“‘人化的動物是否定的,他肯定的依然是動物的自然本性”{2}?!妒颈姟分兄T如貓臉人、胖孩子、瘦子、老媽子等,都是有著動物特征的人。他們與文中的狗、烏鴉共同構(gòu)建了《示眾》空間里看客的群像,人的動物化在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于群眾“奴性”的展示。
《示眾》中動物化的人物呈現(xiàn)了看客的姿態(tài)。禿頭聽到耳邊唧咕唧咕的聲響不開心地回頭望去,看到“有一只黑手拿著半個大饅頭正在塞進一個貓臉的人的嘴里去”{3},就什么也不說回過頭去。魯迅是十分仇貓的,貓有“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再有“一副媚態(tài)”{4}。與此相反,魯迅卻是喜歡隱鼠之類的小老鼠,胖孩子被“彌勒佛似的更圓的胖臉”一巴掌推了出來,像“小老鼠落在捕鼠機似的”,顯得倉皇而可憐。彌勒佛似的大人們沒有什么慈悲之心,弱者尤其是孩子并不能成為看客保護和同情的對象,反而他們只能被引導為新的賞玩的看客,就像老媽子向孩子指著白背心說“多么好看哪!”魯迅“對于中國一部分人們的相貌”逐漸感到不滿,“就是他們每看見不常見的事件”,“下巴總要慢慢掛下,將嘴張了開來”{5}。瘦子像一條死鱸魚一樣將嘴張得很大,呼著熱氣,“仿佛精神上缺少著一樣什么機件”??纯鸵再p玩弱者為樂,他們愈加努力地進行對他者的觀賞,便愈加顯示出精神的麻木。他們成為看客的同時,也是自身物化的過程。《示眾》中缺少諸如“狼、貓頭鷹”等具有獸性的意象,而是以奴性的動物面孔加諸于眾人。“畜類是獸類經(jīng)由馴化的結(jié)果,其實等于‘奴群?!眥6}《示眾》看客的群像實質(zhì)上是“奴群”的自我透視,弱者對弱者的圍觀,并不會造成看殺先驅(qū)者那樣血淋淋的悲劇。沒有個人存在的群體,陷入平庸的悲哀。群體的生物特征是物化的荒誕存在,魯迅試圖以之示人,公之于眾。
二、人與人:無意義的示與被示
從《示眾》中警察與犯人之間的一條繩子就可以看出,魯迅筆下的《示眾》是對權(quán)力的消解,它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看客關(guān)注的并非事實本身,而是表象的身體特征??纯偷目词菬o聊時的消遣,“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的戲劇的看客”{7}。中國人是慣??磻虻模粌H喜歡自己看戲,還要自己做戲。因此,中國的看客不僅是群眾,而且是主角?!妒颈姟分锌纯偷膬?nèi)容是無意義的,看客的姿態(tài)卻也都是做戲和看戲的行為?!耙磺惺虏贿^是一出戲”,中國就是一座戲場,看客形形色色,卻也總脫不了看戲的姿態(tài)。示之于眾,或者眾被示之,都是無意義的做戲。
1.消解的示眾。示眾發(fā)生在首善之區(qū)的一條馬路上,什么擾攘都沒有?!妒颈姟烽_頭營造了盛暑酷熱而寂靜的氛圍,在這極寂靜而又極深遠的空間里,魯迅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榕趾⒆涌吹窖簿头溉说囊幌盗袆幼?。擲、反撥、飛、仰、看、撞見,這一連串動作之后,看客就圍滿了半圈。敘事節(jié)奏從舒緩到急速,巨大的反差構(gòu)成了文本內(nèi)在的頻率。巡警和白背心的男人構(gòu)成看客的視覺中心,然而看客卻并不在意這個犯人犯了何事,為何示眾。粗人在問出“他犯了什么事”之后,反而成為被看定的對象,真相就被扼殺在眾人的目光之下。禿頭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讀出來也只是“嗡,都,哼,八,而……”不能被辨認的罪狀,事實上是虛無的指認。面黃肌瘦的巡警、被繩拴住的罪犯、無威懾的掛刀,使得示眾的中心只是符號性的事件,不具備實際的意義。看才是人物關(guān)注這個事件的意義,“示眾”從巡警的角度來說是無意義的。
看客不關(guān)注事件或者事物背后的意義,他們只關(guān)注表象特征。胖孩子看到的是“禿頭灰白色的頭發(fā)”“幾枝很長的毫毛”。胖大漢看到自己“兩乳之間的一片汗”和巡警研究“老媽子的鉤刀般的鞋尖”。老媽子覺得的“好看”是站定的巡警,禿頭的“有趣”不過是“電桿上釘著的紅牌上的四個白字”??纯筒⒉恍枰獌?nèi)容帶給他們意義,看才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2.看戲與做戲。戲就是熱鬧,是無聊的消遣。中國是個有著戲味的民族,看戲和演戲,看與被看構(gòu)成了中國人生存的基本方式?!妒颈姟肥紫仍谖鞒堑鸟R路上修了一個戲場,吃的包子、行的車子都給備好。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巡警和罪犯作為主角登場。戲開場了,群眾開始看戲,有研究者,諸如禿頭、胖孩子、胖大漢、巡警;有賞識者,諸如長子;有請教者,諸如粗人;有叫好者,諸如老媽子??纯妥藨B(tài)各異:四顧、注視、看定、窺測、搜索,俯仰上下,橫斜正側(cè),面面俱到??磻蜻€得知道進退補位,搶占位置??纯?,尤其是中國的看客,均是看戲的高手。同時,他們也是做戲的好演員。巡警將腳一提,大家趕緊都看他的腳;然而他又放穩(wěn)了,于是又看白背心。一收一放之間牽動看客的視線。胖孩子與白背心、禿頭與白背心、胖大漢與白背心,他們之間構(gòu)成了看與被看的相互關(guān)系,每個人都是群眾,每個人也都是戲場的角色。
底層群眾對他人的鑒賞是對自身的奴役,他們所形成的圓陣是一個個囚牢,每個人既是被示的犯人,同時也是圍觀的群眾。作為看戲的群眾和做戲的演員,他們構(gòu)成了看客從主體到客體互換的相互關(guān)系。胖孩子從開始的叫賣到結(jié)束的吆喝,始終都是斜著眼睛在半睡半醒之間,熱鬧的戲場瞬時而過,生活還是如往常一般沉悶寂寞。桌上“冷冷地坐著”的饅頭、包子都無不在說明話語的荒誕,真實被掩藏在“熱的包子咧”的叫賣聲中。熱鬧就如同這虛幻的叫喊一般,而生活的真實底色不過日復一日的庸常。示眾的示與被示都指向看客背后的無聊寂寞和麻木,他們的“精神世界長滿了荒草”{8},是一片荒蕪的景象。
三、生存的荒誕
《示眾》中人與獸的關(guān)系揭露了人物動物化、符號化背后的“奴群”景觀,“所謂國民性,就是牛羊的習性”{9},也就是“奴群”的馴順?!妒颈姟分械目纯蜕钕輫裥缘臏Y藪而不可得救。他們由庸眾構(gòu)成,他們也帶有貓折辱弱者的本能。“一個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聲下氣地請教那禿頭老頭子”,而禿頭和其他人似乎都在看定他,粗人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而退。看客慣常用目光殺人,他們?nèi)后w性的特征往往會形成“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在《示眾》中并沒有下層人民苦痛的悲哀,也沒有精神界的戰(zhàn)士作出犧牲的悲壯。《示眾》以群體的看和被看揭示出人類生存的處境,他們是正常人的非常存在,是未被啟蒙的庸眾,而正是這庸眾殺人而不自知,吃人而不自省,自身也往往淪為看殺的對象而樂于表演。在這里魯迅所感覺到的絕望是在于沒有個人的存在,他們的無存在之思,是反抗者對看客的絕望。“存在即絕望,絕望仍存在。”{10}
《示眾》也勾勒出人與人之間看戲與演戲的關(guān)系,人時刻都在目光之下,同時也在窺測著別人,而這全民狂歡的背后,是持久的無聊。魯迅秉持著“幼者本位”的思想來看待看戲的孩子。胖孩子被趕了出去,小學生也返身跟了出去,被推的孩子嚷著要回去,學生模樣的孩子也看了一下就退了出來。然而魯迅是真的對此抱有希望么,也并不盡然。胖孩子依舊繼續(xù)“磕睡地叫喊”,生活陷入了循環(huán),只要有下一次熱鬧,他依然還是會和小學生一樣像個皮球一樣飛奔過去。小孩要回去的時候老媽子卻指著圈里說好看,大人的教育也依然會讓小孩成為新的看客??磻虻暮妥鰬虻亩际窃趫龅娜罕姡切┚捉绖e人悲哀的自以為缺席,那些被看的還享受其中?!妒颈姟匪沂镜氖强磁c被看相互構(gòu)成了荒誕性的存在,他們都是悲劇誕生的一環(huán)。
{1} 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頁。
{2} 靳新來:《人與鬼的糾葛:魯迅筆下的動物意象》,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版,第141頁。
{3}{4} 魯迅:《魯迅全集》(卷二),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73頁,第240頁。
{5}{7} 魯迅:《魯迅雜文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第370頁,第25頁。
{6} 林賢治:《一個人的愛與死》,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6頁。
{8} 曹禧修:《魯迅小說詩學結(jié)構(gòu)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頁。
{9}{10} 林賢治:《一個人的愛與死》,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7頁,第91頁。
作 者:周鵬,西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與中外文化。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