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摘 要:要想讓讀書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一種習慣,學校必須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強化讀書指導,開展特色讀書活動,深化評價,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享受溢滿書香的幸福童年。
關鍵詞:營造氛圍;活動敦促;課程指導;深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4-0290-006
判斷一個學生會不會學習,一是看他有沒有達到200小時的朗讀積累,二是看他有沒有達到2000小時的閱讀積累。我校從2012年遷入新校園始,遵循“沐浴書香,幸福成長”的書香文化理念,緊扣“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目標,圍繞“讓書香伴我成長”主題,通過營造氛圍,氤氳書香,活動敦促,沐浴書香,課程指導,品味書香,讀書評價,浸潤書香等策略,讓學生享受溢滿書香的幸福童年。
一、營造氛圍,氤氳書香
學校優(yōu)秀的文化可以造就優(yōu)秀的學生,優(yōu)秀的學生必會積淀學校厚重的文化。我校遷入新校區(qū)后,改造讀書設施,美化圖書室、閱覽室,新建快樂書吧,為學生營造了溫馨的讀書環(huán)境。我們重點抓童話、兒童文學、中外名著等國學經典閱讀,讓校園氤氳書香氣息。教學樓走廊書寫具有感召力的讀書名言;每層樓的天花板上懸掛著精心篩選的古詩;閱覽室墻上貼著精心推薦的必讀、選讀書目;各班教室墻壁成了學生讀書摘記、詩配畫小報等的“舞臺”;各班黑板報上有“悅讀法”“讀后感”等欄目;每個班內有精美的圖書角,由班級圖書管理員負責管理,可供同學好書分享和自由借閱,讓師生處處聞到“書的味道”。
二、活動敦促,沐浴書香
花好需欣賞,才華需展現。我校每學期除圍繞讀書開展系列演講會、故事會、朗誦會、手抄報賽、主題征文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等活動外,還開展了一些特色讀書活動。下面筆者簡單介紹幾種。
(一)午唱古詩深意廣
每天堅持午間10分鐘傳唱經典詩詞,兩年下來,學生已經學會三十多首古詩詞曲。他們不僅在校唱,還在家唱,同時好多家長也跟著學唱,不知不覺,傳統(tǒng)文化浸入心田。
(二)特色升旗悟經典
周一升旗儀式中的班級特色展,展出的是班級閱讀風采。各個班級形式多樣,有領誦、齊誦、分角色誦,內容豐富多彩,有勞動內容的,有離別的,有唐詩也有宋詞……學生課余時間精心排練,認真準備,既增加了表演才能,又增長了多方面知識。
(三)社團活動展特長
我校的文學社團有演講社、朗讀社、故事社、書法社等,它們在年終會有計劃地進行社團比賽,學生在這些社團活動中能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
(四)雛鷹廣播鼓號角
我?!半r鷹廣播站”由“教師帶領廣播”完全轉為了“學生自主管理廣播”。雛鷹廣播站有一固定節(jié)目——每日一篇讀后感,其稿件來源于各班的讀書愛好者,廣播站會從每月的稿件中篩選出優(yōu)秀作品,裝訂成冊,發(fā)到各班,供同學們觀閱。
三、課程指導,品味書香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學生在校時間長,這為學校讀書課程化奠定了基礎。在打造“知行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利用非教學時段對學生的管理進行研究和探索,把開展的很多活動都逐步變成了課程。
(一)《晨誦課》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后的半小時誦讀是學生最為開心的時刻:一篇篇精美的小詩、短文,或齊讀,或誦讀,或引讀,或指名讀,朗朗的書聲從各個班級傳出,縈繞于整個校園。今年學校按照年級規(guī)定晨誦內容,一年級是《三字經》,二年級是《弟子規(guī)》,三年級是《笠翁對韻》,四年級是《千字文》,五年級是《大學》,六年級是《論語》。
(二)《午唱課》
午休后課前10分鐘,全體同學起立,引吭高歌經典古詩歌曲。教師可選取《明日歌》《游子吟》《憫農》等旋律優(yōu)美、意蘊深厚、歌詞典雅的歌曲,讓學生或獨唱,或大小合唱,或賽唱等,從歌曲中進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詩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領悟。
(三)《視頻讀書課》
根據我校學生寄宿的特點,學校每學期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選編《中華文化故事》《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等系列,《變形記》《西游記》《三國演義》等視頻,每日一集,定時播放。
(四)《文本讀書課》
利用周二、周四讀書課及閑暇時間,讓學生讀書,可讀圖書室借閱的,可讀班級圖書角的,也可讀自己購置的。要求學生每學期最低完整地讀四本書,而每讀完一本書,就要到班級圖書管理員那去登記,根據讀書的統(tǒng)計數量進行考核。
(五)《經典誦讀課》
除旗下特色展示規(guī)定為經典誦讀外,還把樓道懸掛的八十首古詩打印在紙上,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背誦,然后向全校中任何一位老師、領導、客人等展示,并要求檢查人簽字,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已背誦完80首古詩、《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經典詩文。
(六)《社團指導課》
周三的社團活動中,引導讀書社團的學生欣賞名著,如楊曉峰老師指導大家共同欣賞了《一百條裙子》《豬笨笨的幸福時光》等。讓文學社團的學生賞析《死魂靈》《木偶奇遇記》《狼王夢》等,同時對他們進行寫作指導,讓他們參加征文比賽,開讀書交流會,看繪本故事,寫讀后感等。兩個經典朗讀社團的朗讀指導更是卓有成效,岳飛的《滿江紅》、蘇軾的《浪淘沙·赤壁懷古》、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經典詩詞的朗誦,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我校還非常重視對讀書課程的管理。一是時間固定。每周二、四第六、七節(jié)課為“文本讀書課”,周一至周四晚為一小時“視頻讀書課”,周三下午是社團讀書活動。二是內容明確。《古詩經典誦讀》每學期10~20首必背,小學畢業(yè)達到必背120首,最多的達到會背240~300首。三是全天候開放圖書室。四是好書推薦。通過語文教師、圖書管理員、部分優(yōu)秀書蟲采用編專刊的方式,對全校師生進行好書閱讀引領。五是閱讀指導。語文課堂教學采用“以文帶文,讀寫聯(lián)動”方式,在精讀1篇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主題拓展閱讀3~5篇,增大學生課堂閱讀量。
四、評價深化,浸潤書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過關簽名競讀書
每名學生都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內找任何一位老師背誦本學期規(guī)定的經典詩篇,誦讀熟練的學生會得到老師的親筆簽名,承認其“背誦過關”。此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誦讀熱情。課余時間的辦公室里、樓道里、操場上,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誦讀得可起勁兒了,整個校園書聲瑯瑯,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軍階升格促讀書
語文教師可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讀書內容:收集一句讀書格言,開展一次閱讀比賽,完成一本讀書筆記,制作一枚書簽,設計一幅詩配畫,書寫一張摘記卡,創(chuàng)作一張讀書小報,舉行一場講故事比賽等,還有查字典比賽、成語接龍、美文誦讀、講童話故事、課本劇表演等。如我校教師研究的“從士兵到將軍”的評價法,晉級的級別由以下20個軍銜構成: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具體的晉級方式從古詩積累、晨誦、晨講、午唱、視頻課、文本讀書課、競賽活動等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比如背會一首古詩加1分,會背并會默寫加2分,加夠10分由列兵升為上士,在此基礎上加夠15分再進一級。這個評價辦法,學生很感興趣,而且目標清晰明確。評價等級可作為校級“四小之星”的重要依據。
(三)爭相考級促讀書
每學期一次的閱讀考級活動,促進了學生讀書活動的升溫。具體做法是:各班根據學校制定的“年級閱讀考級標準”練習,教導處會同語文老師逐級進行。有“課外閱讀考察”(主要依據是各班圖書管理員登記的學生讀書數量)、“課外閱讀考級申請”“課外閱讀考級口試”“課外閱讀考級筆試”等,最終考核通過的學生,學校頒發(fā)“課外閱讀考級合格證書”,以此作為優(yōu)秀學生和讀書之星評選的先決條件。
(四)爭先摘星促讀書
每年全校評選“四小之星”:讀書之星,根據學生一個學期的讀書數量統(tǒng)計、讀書筆記的書寫情況、讀書測評成績等情況,每班選出三名,在開學典禮上進行獎勵;背誦之星,從把學校規(guī)定的課外背誦內容及時完成的同學中進行評選;寫作之星,從通過讀書活動,寫作水平有所提高的學生,在各種征文、專題寫作中表現好的學生中選出;推薦之星,從引導同學們閱讀,做到把好書推薦給大家,使同學們受益的學生中評選出。各種活動的開展和摘星的評選,讓我們欣慰地看到:書迷多了打鬧少了,玩電子游戲的少了去書店的多了,書讀舊了成績提高了,語言豐富了見多識廣了。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他的閱讀史。”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喿x的力量是無窮的,閱讀的功效更是潛移默化的。與經典為伴,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為友,塑造美好心靈。回顧我校書香校園創(chuàng)建歷程,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讀書已漸漸成為師生的一種習慣、一種學習求知方式,它促進了我校教風、學風的進一步轉變,使全校師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懷源,張祖慶,周其星,蔣軍晶,李玉貴,李祖文.關于兒童閱讀的討論[J].小學語文,2015(9).
[2] 武志明,咸善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潤澤書香校園[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8).
[3] 孫雅芹.讓書香溢滿童年的阡陌——農村小學閱讀教學要營造書香氛圍[J].小學教學參考, 2013(24).
[4] 王琴.淺論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必要性[J].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教學.2011(4)
[5] 何素芬.落英繽紛,讓孩子童年溢滿書香[J].成才之路, 2012(32).
[6] 郭學萍.親子閱讀,一種美麗的休閑方式[J].北京教育:普教.2011(8).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