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鳳
〔關(guān)鍵詞〕生命教育;聆聽;心理危機
網(wǎng)上的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青少年有3000萬人。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失去生命,自殺甚至成為青少年人群的頭號死因。有人因開學前作業(yè)未完成跳樓,有人因被父母批評幾句跳樓,有人因考試失利跳樓,有人因被同學欺凌而割腕.....更多的孩子面對學習和其他方面的壓力有過輕生想法,只是沒有付諸行動。
這些在痛苦中窒息隕落的年輕生命,他們短暫的人生經(jīng)歷中積累的是生活帶來的挫折,感受到的是一次次無奈與無望,收獲的是不斷自我否定。在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欠缺的學校與家庭生活中,他們的負面情緒沒有宣泄的出口。
第一,聆聽,讓孩子找到一條求助的路。
多年前的一次心理活動課比賽中,一節(jié)課的主題是“面對不順心”,對象是三年級的孩子。我一直記得當時的一個教學片段:老師讓學生在小組里跟同伴分享自己的一些不順心的事,然后讓小組派代表在班上發(fā)言,有個孩子自告奮勇地站上講臺,告訴大家他的不順心是父母要離婚了,爸爸要找個新媽媽,媽媽也要找個新爸爸,他就沒人要了,有輕生的念頭。老師愣了一下,重復了一下孩子的話,然后把問題拋給學生們,問大家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幫他。
我的第一感覺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能有什么好方法?老師能有什么方法幫到這個孩子? 好無力呀!可是學生們踴躍舉起了小手:“你去求他們不要離婚?!薄澳阋煤帽憩F(xiàn)?!薄澳阋W習?!薄澳愀麄兒煤谜f,給他們寫信?!?.....
老師問:“孩子你覺得他們的方法對你有幫助嗎?”
孩子說:“沒有用的,這些方法自己都用過了?!?/p>
老師又問:“你覺得心情好點了嗎?”孩子點點頭。
老師接著說:“這樣吧,老師把你的想法跟你爸爸媽媽說一說,讓他們多關(guān)心你,好嗎?”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座位了。
這個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輕生,只是覺得父母離婚,自己會無所依靠。有意思的是,當老師問還有誰有不順心的事情需要分享時,有兩個學生站起來說他們的父母也要離婚,他們也很害怕沒人愛。
這節(jié)課過后的某天,上課的老師給我打來電話,她說她下課后聯(lián)系到了孩子的父母,他們都很驚奇孩子會有輕生的想法,嚇了一跳,都說要好好跟孩子談?wù)?,給孩子多一些關(guān)心。后來,這位老師又問過孩子,孩子說爸爸媽媽對他都很好,帶他去玩,他開心多了。
這位老師是班主任,第一次嘗試上心理輔導活動課,她并沒有掌握很多的心理輔導技巧,可她做到了心理輔導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聆聽。她聆聽了學生們的心聲,聆聽了學生們的富有智慧的發(fā)言,給了學生們舒緩負面情緒的一個很好的出口。
聆聽,也讓老師知道了學生的困擾,搭建起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溝通的那道橋,孩子也懂得了原來心里難過時找人傾訴可以得到幫助。
第二,聆聽,讓壓抑已久的委屈、憤怒得以表達。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抑郁是憤怒情緒長期得不到表達的結(jié)果。
今年一月份我聽了一節(jié)主題為“面對嘲笑”的課,上課的是來自拱北小學的張老師,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分享自己曾經(jīng)被人嘲笑的經(jīng)歷和感受。有三個孩子站上講臺。
第一個上臺的男孩子說:“我從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到三年級到四年級到五年級,都會記得一年級時我去操場跑步,不小心摔倒了,有人說‘走路你都會摔倒,真是垃圾!’”時間那么久了,他的聲音在顫抖,眼里含著淚。老師問:“你很傷心很難過別人這樣說你,是嗎?”那孩子難過得說不出話。
第二個上臺的是個女孩,她說:“我也是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到五年級,老是被人叫豬,肥豬!好難聽!我怎么就姓朱了呢!”然后做出很難堪很無可奈何的樣子。
第三個上臺的男孩子,個頭小,一上臺就說:“我個子小,長得慢,某某同學總是摸我的頭,說我矮,說他永遠高我一個頭!”邊說邊流露出不甘心神情。
這三個孩子被他人嘲笑的遭遇,在學校生活中很常見。如果沒有機緣,他們內(nèi)心的痛苦、難過很難被外界聆聽。在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之間彼此分享不愉快的經(jīng)歷,相互聆聽,學生壓抑很久的郁悶有了出口,不良情緒得到釋放。
然后,老師也讓其他學生對三位同學的分享發(fā)表看法,同學們從不同角度看待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應(yīng)對,讓三位學生有了新的視角。而那些隨意嘲笑他人的學生也明白了自己的言行對他人心理產(chǎn)生的影響,也會學著說話注意分寸。
第三,聆聽,及早防范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
最近收到某學校的求助信息,一位六年級男生在日記中寫道:“這個世界很冰冷,沒有希望,我也沒有希望了,死了也沒有人覺得可惜?!边@個孩子的經(jīng)歷比前面提到的三年級小學生的還要復雜——父母離婚后,他跟著爸爸,可爸爸經(jīng)常不在家,爸爸給了生活費,男孩自己一個人獨住,自己洗衣煮飯照顧自己一年多了。
六年級的孩子已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不希望同學知道自己的處境。盡管爸爸給了生活費,但他總歸是個孩子,有什么困擾,無處可訴,獨自一人在孤獨中掙扎,苦不堪言。所幸,班主任敏感地發(fā)現(xiàn)學生情緒上的異常,他的痛苦得到一定的宣泄。
針對這個男生得情況,我給學校提出的心理援助建議是兩條線并行。
從學生處著手:跟他經(jīng)常聊幾句,關(guān)心他;跟他約定心情不好時,什么時間找班主任,什么時間可以去心理室找老師聊;增強孩子的價值感,安排他多幫幫老師和同學,為班級服務(wù),多肯定鼓勵他;找到孩子其他親人的聯(lián)系方式,給孩子尋找可以獲得幫助的資源。
從父母處著手:聯(lián)系父母,告知父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講清可能的后果以及學校能做到和做不到的事情;父母再不管,學校領(lǐng)導出面跟社區(qū)、街道、婦聯(lián)等聯(lián)系,必要時要動用法律,告知父母要盡義務(wù),履行監(jiān)護人的職責。
班主任積極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家長起初不以為意,反復強調(diào)孩子沒問題,很安全,讓學校不要管。經(jīng)班主任反復曉之以理后,孩子的爸爸趕回了家中。這位爸爸的行為已經(jīng)觸及法律,但孩子自身無法掌控父母,如果班主任沒能及時聆聽孩子的心聲,很難想象結(jié)果會怎樣。
孩子遭遇心理危機,不是偶然發(fā)生的,是在一次次重復體驗生活中的各種痛苦,而自己又無助無力之后,對這個世界不斷累積失望的結(jié)果。
所以,心理安全的維護,事前主動防范更重要。而主動防范應(yīng)該從聆聽孩子開始,從給孩子的情緒一個表達的出口開始。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教育科研培訓中心,珠海,519000)
編輯/王 楨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