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
【摘要】主題式教學主要強調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來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增強師生交流,將其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有必要探尋主題式教學的具體方式,充分發(fā)揮該教學的優(yōu)勢,從而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 初中數學 真實情景 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3-0177-02
主題式數學教學的內容涉及了現實生活、問題焦點、數學活動以及歸納演繹等,主要強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在主題式數學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落實“淡化教學形式,注重教學實質”的教學思想,引導初中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fā)自身思維,從而達到主題式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以情取勝,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主題,顧名思義就是現實問題或者現實話題,這兩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初中數學教師要進行主題式教學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把具體的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此基礎上還原數學問題,調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時需要立足在初中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上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提高自身的探討和學習的能力。主題式數學教學強調數學生活化,關注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問題,并且強調數學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初中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興趣,把自己的學習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收獲真正的數學知識。
同時,數學教師還需要注意,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并不等于把生活實際完全的搬到教學課堂中,而是需要仔細辨別,認真選取,細心結合。教師需要根據數學教材內容選取具體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初中數學例題“共有一批產品,有甲和乙兩位銷售人員,甲在5天內能賣出10個產品,乙在3天內能賣出9個產品,如果兩個人同時賣產品125個,需要多少天?”在講解這道題型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設置教學情境,要求學生扮演甲和乙兩位銷售員,這樣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調動自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情境中扮演引導者的成分,對學生不懂得問題及時的進行解答,避免學生產生學習的誤區(qū)。
二、轉變思維,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數學教學并不單單要求學生掌握具體的解題技巧和答題的技能,還需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擺脫數學具體形式的前提下啟發(fā)自己的思維,得到知識和技能上的雙重提升。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更加側重數學模式忽視了數學實質,一味的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積極性無法發(fā)揮,長期下去會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因此,在主題式教學模式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擺脫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弊端,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來展現數學的主題,以此增加數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
教師豐富教學內容還需要做好有具體的側重點。對于一些簡單的不容易出錯的內容教師可以一筆帶過,而對于較復雜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需要集中去講解,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擺脫“偏題和怪題”在夯實初中生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初中生的數學水平。同時,教學內容還需要囊括數學的方法面面,讓數學教學不完全拘泥于數學課堂,把數學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師在講解書本內容時還需要穿插著數學見聞,在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以此調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所以,在豐富教學內容的要求下,教師可以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從生活中挖掘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設計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主題式教學模式下感受不一樣的教學風格,收獲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例如,“有批零件加工任務,甲單獨做40h完成,乙單獨做30h完成,若乙先做2h,后再由甲、乙合做還需幾小時?”這是應用題型;而“9的平方根為_______”這是填空題型。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多種題型展現數學的博大精深。
三、拓展方向,進行項目研究
教師在主題式教學模式下需要進行項目研究,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需要調動初中生的參與性,為初中生布置具體的研究課題,引導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挖掘數學知識,增加數學見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作為調查單位,每個組員都應該有自己與之相符合的身份,并且在調查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具體的調查主題“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蘊含了數學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拓寬視野,在調查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其實,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用的桌子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而這些形狀正是數學圖形的展現,在我們日常購物中數據的結算與檢查都是數學運算的體現。因此,數學存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數學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用一雙擅于發(fā)現的眼光尋找“隱藏”在生活中的數學,通過項目研究獲得知識的提升,從而達到主題式教學的要求和目標,也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加深對主題式教學理念的印象,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教師在主題式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探究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把數學還原到生活實際中,通過開展技能培訓以及項目調查活動提升初中生的參與度,讓初中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自主性,同時,提高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J].重慶師范大學,2005.
[2]李春光.總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驗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7.
[3]朱德全.數學新課程標準與主題式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2,12.
[4]徐曉東.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實際問題及其教學方法[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