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鋒
摘 要:每個人的一生要接受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文章從拉近心理距離、給孩子安全感、提高孩子自信心三個方面提出家長與孩子相處之道。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春期孩子;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31-01
一、理解、尊重,拉近心理距離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中學后,不再像以前那么聽話,有事也不愿意與自己訴說,對于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被尊重、被關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內(nèi)心是溫暖、安全、放松的,沒有疑慮和孤獨感,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就缺少理解、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矛盾。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位單親媽媽,她出于擔心和愛護處于青春期的女兒,常常交代她不允許與男生來往。有一次周末,一個男同學來邀女兒去給朋友過生日,遭到媽媽拒絕,被怒罵了回去。同學不敢跟她再來往,女兒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怨恨媽媽,做出一些逆反行為:頂嘴、發(fā)脾氣、封閉自己??粗ば暮亲o的孩子沖自己憤怒地喊叫:“你不讓我好過,我也要讓你難受!”做媽媽的欲恨不能,欲愛無從入手。其實,無論父母、子女,心里都渴望被對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總是希望孩子無條件地服從,但不能無條件地尊重孩子。當然,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所有觀點和行為,而是要求家長能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畢竟做父母的也年少過)。如果媽媽能夠換位思考,首先意識到:孩子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不但更快樂,還能學會處理人際關系,然后再正確引導,給孩子講清道理,青春期的孩子十分“看重”同齡朋友,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就會向外尋找有“同理心”的伙伴。父母尊重孩子的情感、意愿,甚至隱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孩子就會愿意與父母敞開心扉。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表現(xiàn),親子之間,不缺少愛心,一旦失去“尊重”,“愛心”也就感覺不到。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沒有理解與尊重,一切教育引導都難以奏效。
二、溝通、信任,給孩子安全感
1.放下架子傾聽
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是家長總擺出一副“家道尊嚴”的面孔,對孩子進行教育。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希望父母成為自己可以傾吐心事的朋友。因此,家長要將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在生活中,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充分利用表情和身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及愛,面帶微笑傾聽,多和孩子在一起看電視、散步、游玩等,使雙方的關系處于一種良好的互動狀態(tài),身為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身體力行、做好榜樣。
2.俯下身子交流
家長不要總是簡單地說教:“你是孩子就要聽大人話?!币谩岸紫律碜优c孩子對話”的姿態(tài)嘗試著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交流談心,同時注意談話主題,語氣要符合孩子的語言特點,這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教育。
3.話多則不靈
孩子每天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回到家里,父母若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嘴,甚至還有一些過激行為。因此,建議家長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點到為止,結論讓孩子自己感悟。
三、鼓勵、肯定,提高孩子自信心
現(xiàn)在,許多獨生子女在家庭的溺愛中變得膽小懦弱,讓孩子做什么事,孩子想都不想,“我不行”“我不會”三個字順口就出來了。這種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孩子,怎么能夠獲得成功呢?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家長與孩子的對話批評多于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并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這一比較毫無積極意義,反而使孩子喪失自信,產(chǎn)生自卑和自棄感。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其的上進心。當孩子做得好時,應適時予以肯定;當孩子遇到失敗,面對困難束手無策時,要發(fā)現(xiàn)孩子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幫助孩子想辦法,鼓勵孩子去解決。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肯定贊美之詞,要善于說:“只要你克服困難,你一定能做好!”等。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家長一定要及時整理孩子的優(yōu)點,用心傾聽孩子的話語,適時理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參考文獻:
[1]闞艾力.和青春期的孩子們一起成長[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Z1):145-147.
[2]葉慎花.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孩子——基于家庭的視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