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軍 徐紅
摘 要:微課因其短小精悍,具有泛在性、交互性、開放性,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等優(yōu)點,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開放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大多是邊工作邊學習,學習時間碎片化,微課正好適合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學習。
關鍵詞:開放教育;微課;資源建設;開放大學;碎片化學習
作者簡介:張文軍,碩士,四川省南充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開放教育、化學教育;徐紅,碩士,四川省南充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化學教育。(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0-0099-02
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下,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既可以輔助正式教學,又能作為可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已然成為教育界的研究熱點。胡鐵生對近幾年微課概念的界定做了對比和歸納;焦建利認為微課是圍繞某一個知識點設計的短小精悍的在線教學視頻;黎加厚認為微課應以視頻作為主要載體,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在10分鐘內(nèi)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微課程。余勝泉等則提出了學習元的概念,認為微課是小型化的課程,應具有課程教學的所有元素,包括完整的教學結構,微型教學資源、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及安排、學習效果評價、課程學習認證與交易服務功能等。對于微課,雖然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能達成共識的主要有:短小精悍(教學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一般不超過20分鐘),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下,針對某個實驗技能、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具有泛在性、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開放、交互的教學系統(tǒng),通過這個系統(tǒng),學習者能隨時、隨地、自由的選擇教學資源進行學習,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一、國家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微課的特點
開放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主要通過網(wǎng)絡實現(xiàn),教師與學習者不在一個時空,學習者只能通過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復雜,學習動力不足。因此,開放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微課應具有如下特點:①內(nèi)容集中。內(nèi)容要短小精悍,以控制在5~10分鐘為宜。據(jù)調查研究,人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也就是5~10分鐘,這也能滿足開放大學學習者碎片式的學習方式。②形式多樣。表現(xiàn)形式以視頻為主,視頻包含了圖片、文字、聲音多種信息表現(xiàn)形式,更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③針對性強。微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應圍繞教學目標設定,力求深入淺出,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教學目標。④趣味性強。微課不能是簡單的枯燥的講解,要生動有趣,以能聯(lián)系工作或生活實際為主,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使之能主動學習。⑤資源共享。為滿足學習者能隨時、隨地的學習,微課“體積”要小,格式要通用,能使用各類瀏覽器進行觀看,支持移動學習和在線學習。⑥交互性好。為滿足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的交流的要求,微課平臺還應具有交互性,學習者之間可以交流學習心得,也為后來的學習者提供參考,學習者也可以和教師交流,討論問題,幫助學習者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⑦系統(tǒng)化。開放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是學歷教育,也即通過遠程開放教育要實現(xiàn)課程計劃預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要獲得必備的知識、必要的能力訓練等要求。因此,單個的微課可以“微”“小”,但是組裝成的微課程應該體現(xiàn)系統(tǒng)化,使學習者通過整個微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學習能系統(tǒng)的學習知識,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⑧可操作性強。聯(lián)系實際,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者都是在職參加學習,大部分是想提升工作技能,想要學以致用,因此,微課內(nèi)容要以能聯(lián)系實際工作為宜。
二、遠程開放教育微課的制作流程
開放大學的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差異性很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的時間上。怎么能讓差別這么大的學習者都能達到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要求呢?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好壞,不能決定他能否學習要學習的內(nèi)容或者能否學好要學習的內(nèi)容,只能決定他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來掌握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即學習者只要通過足夠時間的學習和適當?shù)慕虒W都能達到對知識掌握的程度。當然,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習者所需要的“足夠時間”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學資源可供反復學習。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是把知識碎片化但結構完整,與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相一致。
微課不是簡單的截取教學知識點碎片,要制作高效的微課,必須要經(jīng)過一定的程序。微課設計的一般流程如下:
1.微課選題。遠程開放教育把微課作為主要教學資源進行建設,必須處理好“系統(tǒng)”和“微小”的關系。首先把握好課程的系統(tǒng)性,把主要知識點羅列出來,提煉出重點和難點,在這個基礎上細分知識點,使知識“碎片”化。因此,微課的選題應以課程的重點、難點或以學習者感興趣的內(nèi)容為主。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習者,學習是比較枯燥的,要吸引學習者利用碎片式的時間進行學習,微課的選題必須要具有吸引力,應以能聯(lián)系工作實際和生活實際為主,內(nèi)容要生動有趣,形式短小精煉。因此,對于無關緊要、主體不明確、對學習者沒有吸引力或沒有特色的教學內(nèi)容或活動,可以不制作成微課。
2.教學設計。梁樂民對國內(nèi)36門微課進行了對比分析和總結,提出了一種新的微課設計模式。在該模式中,微課作為“微型”課程進行開發(fā),首先根據(jù)學習者的特征和教學任務,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然后制定教學內(nèi)容和適合學習對象的教學策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設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確定制作的微課類型。整個微課應包括微課程教學視頻及網(wǎng)絡教學相關的支持材料和評價反饋機制。
3.素材準備。為了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視頻的素材應主要包括緊緊圍繞主題的影視片、動畫、圖片、文字等。這些材料可以通過PPT整合在一起。影視片素材和動畫應該契合主題、簡短。圖片不一定很美觀,但要求突出主題。PPT背景以簡潔為主,避免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PPT上的文字要簡練,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最好能一目了然。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語言應該條理性強、精煉、幽默。因此在準備語言素材時要反復斟酌,力求使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突出重點,引起學習者的共鳴。
4.視頻制作。微課的視頻錄制主要有錄像法和錄屏法。錄像法是指利用錄像工具,如專業(yè)攝像機、DV和手機等,把教師的講課、示范、演示等教學活動拍攝下來。拍攝的地點可以選擇環(huán)境安靜的錄播教室、虛擬演播室、實驗室、會議室、實訓室和普通教室等。拍攝后需要進行后期處理,添加片頭、片尾,添加字幕,背景音樂,對音頻進行降噪處理等,常用的軟件有Premiere、AdobeAE、會聲會影等。錄像法制作的視頻質量高,但后期處理比較復雜。錄屏法是根據(jù)做好的PPT模擬上課的情景講解,同時利用錄屏軟件,如:Snagit、CamtasiaStudio等軟件同步錄制屏幕上的內(nèi)容和老師講課的音頻。最后進行后期制作,添加片頭、片尾、字幕等。錄屏法比較簡單,沒什么技術門檻,適用于大多數(shù)老師。
5.輔助材料。微課制作的輔助材料主要包括教學設計的教案、學習者的學案、課后練習、教學內(nèi)容簡介等。
6.評價反饋。遠程開放教育的微課上傳到網(wǎng)絡后,根據(jù)學習者或專家反饋的信息進行修改。
綜上所述,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的碎片式學習時間進行學習,適合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育模式。開放教育中的微課程教學資源要求內(nèi)容短小精悍,以能聯(lián)系實際工作為宜,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能適用于常見的網(wǎng)絡終端,方便學習者能隨時、隨地、自由地學習。
參考文獻:
[1] 余勝泉,楊現(xiàn)民,程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1):47-53.
[2] “開放大學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 國家開放大學學習者研究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4,(5):20-26.
[3] 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