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琴
小學勞技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門分支課程,因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愛學、樂學的一門學科。但由于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會教”和“教會”成為教師的職業(yè)短板,“會學”和“學會”成為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遺憾。為此,我校針對現(xiàn)行勞技教材,產生“微項目群”的勞技課堂構建的設想并付諸實踐
教材,“微項目群”建構的緣起
現(xiàn)行小學勞技教材適用于三到六年級,涉及類別眾多,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綜合性。但為什么面臨的卻是無法全面實施的窘境呢?我分析,這主要是勞技教材內容的多主題性,導致教師難操作。
多主題,應接不暇。紙工、手縫、編織、金工、木工、泥工等主題在各個年級選擇性出現(xiàn),一般不少于三到五個主題單元。學生剛在一個主題中學了點基礎技藝,還沒來得及鞏固,就轉入另一種技藝,這種淺表式學習對技術素養(yǎng)的形成不利。
難操作,無米之炊。每個主題下開展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作為保障,否則,教師難為無米之炊。作為非主要學科,學??紤]到經費支出的問題,也不可能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有大的投入,導致很多教學內容無抓手,學生的技術培養(yǎng)只能成為一紙空談。
淺學習,蜻蜓點水。勞技課的學習以模仿性制作為主,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學示意圖模仿制作某一作品,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難實現(xiàn)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飛躍。再加上學校在作品的展評和保存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就更導致學生的學習膚淺如蜻蜓點水了。
與其面廣量大地淺層次無效學習,還不如有針對性地開發(fā)一個主題單元,讓學生在教學條件得以保障的環(huán)境下系統(tǒng)性地深度學習,真正提升技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微項目群”這一勞技課堂教學的新方式就這樣應運而生。
生本,“微項目群”建構的核心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只有以生為本才能產生積極的意義,“微項目群”的建構密切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實用接地氣,創(chuàng)新拓思維。
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同于文化課的記憶、思維、表達、判斷,勞技“微項目群”更側重于直觀的觀察、動手的體驗,感受手腦并用的快樂,及時獲得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并在延續(xù)性的課程體系中步步深入,挑戰(zhàn)逐步加深的技術難點。
實用 :勞技“微項目群”的開發(fā)更具有實用性,充分關注學生走進生活。經過具有延續(xù)性的系列作品的反復訓練和有層次地逐步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和作品意識在不斷地提高,用雙手去改造世界,讓一切變得更美好。學以致用,讓學生的指尖流淌出智慧。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勞技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勞技課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微項目群”的構想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創(chuàng)新條件,由易到難地設置一類相關聯(lián)的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反復訓練同一技能,在熟能生巧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想法和實踐。
師資,“微項目群”實踐的基礎
教師,是項目開發(fā)的領導者。教師的能力、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項目實施的成功與否?!拔㈨椖咳骸背珜А敖o人自由,任其選擇”的理念,由勞技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完成“微項目”申報,去鉆研教材,豐富項目內容。
特長:一名教師申報一個“微項目”系列,至少有五個同一工具材料下的不同教學內容,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逐步提升操作難度。多名教師的“微項目”就形成了一個“微項目群”。
鉆研:如果教師沒有天生的特長,那也沒關系,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來完成,這就需要教師有鉆研的精神?,F(xiàn)在網絡發(fā)達,只要愿意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借助網絡視頻、圖片、文字等獲得知識和技能。
情趣:勞動技能掌握后,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教師的生活情趣隨處可見。背包上的一個小掛件、服裝上的一個小配飾、辦公桌上的一盆自制插花等,這些外顯的勞技作品在愉悅自我的同時也感染他人。尤其是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學會了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更掌握了智慧生長的原始密碼。
項目,“微項目群”實踐的支柱
項目開發(fā),相當于勞技“微項目群”的一個頂層設計,是實踐的支柱,直接關系成敗?!拔㈨椖咳骸辈皇菕侀_教材,遠離教材另起爐灶,而是扎根于教材,根據教材的適切性和悅納度,選擇性地使用,并采用前沿、后拓、輻射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
前沿:即根據現(xiàn)行教材難度偏大,缺少鋪墊的現(xiàn)象,教師將教學內容往前做延伸,設置簡單、易操作的鋪墊性教學內容。例如,五年級《絲網花》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fā),學生初次借助絲網花技藝,就要完成六片花瓣的作品,在時間上、質量上是不合理的。為此,教學前,將鋪墊性的“紅掌”花卉作為起始課。
后拓:拓展教材內容,在豐富技術手段,增加教學難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上增加力度,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為牢固掌握知識和技術奠基。例如,根據《絲網花》一課的教學,拓展花瓣的大小、數(shù)量,開發(fā)《玫瑰花》的教學;捆扎技術從正扎走向倒扎,開發(fā)《郁金香》的教學;涉及花卉的造型,開發(fā)《梅花》的教學。
輻射: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輻射到看似毫無關聯(lián),實則微妙連接的教學內容。還是以《絲網花》作為例子。在前沿和后拓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的內容都未曾脫離“花卉”這一主題。其實絲網技術不僅僅局限于花卉,在動物世界里也有用武之地。于是將內容輻射到這一領域,開發(fā)出蜻蜓、蝴蝶、金魚等“微項目”。
一所學校,多名勞技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長形成各自的“微項目”,這些微項目的疊加和匯聚就形成了一個“微項目群”,使每個學生擁有一把智慧生長的秘鑰,打開生活教育的大門,同時也使學校的勞技教育更上一個臺階。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梅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