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鴻玲
【摘 要】利用史料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史料教學應關注問題的設計。
【關鍵詞】史料教學 問題設計 運用反思 教學實效
一、史料教學的重要性
俾斯年先生曾經說過:“史學就是史料教學”。運用史料教學是歷史學科的一大學科特色。史料解析題已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形式,解答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需要解讀大量的史料。課標中對學生所需要的史料解讀能力主要包括:一是運用材料證明、評價教材的觀點,這是最基礎的要求。二是通過解讀材料,概括、評價材料的觀點,分析材料作者的主張。三是通過解讀材料,獲取新的歷史信息,總結出新的歷史結論,領會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基本流程。這幾個能力目標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史料。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在讀懂、讀通史料的基礎上對史料進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形成歷史認識,這對于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和取得良好成績至關重要。
岳麓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配有大量的歷史材料,而且呈現(xiàn)方式多樣,有文字、圖片、地圖、圖表等形式。這些材料中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能夠幫助人們進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把握歷史,如果老師能充分運用課程資源,經常性地將史料引入課堂教學,利用史料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必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史料教學應關注問題的設計
教學案例:必修一第19課《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一課中“革命爆發(fā)的歷史條件”之分析,教師首先提出觀點:“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出現(xiàn)否定十月革命的觀點,認為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黨少數職業(yè)革命家精心策劃的政變?!蹦阗澩@一觀點嗎?(展示材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一戰(zhàn)前,壟斷組織已分布于各工業(yè)部門,在國家經濟生活中起決定性作用。
設問一:材料一反映俄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如何?
材料二: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yōu)勢的國家,農業(yè)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5,無產階級在全國人口中占少數,工業(yè)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1%。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嚴重依賴外國資本。據統(tǒng)計,1900年,俄國全部股份資本的47%以上是外國資本。1901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yè)和銀行業(yè)的總投資達10億盧布,幾乎控制了當時俄國所有最重要的工業(yè)和金融業(yè)部門。俄國的資本家們受到西方資本家和沙皇統(tǒng)治的雙重壓榨。
設問二:根據材料概括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落后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課本P77兩幅圖片——上流社會舉辦的豪華酒宴、窮人在施粥棚勉強果腹
設問:從兩幅圖片可得出什么信息?
材料四:1914-1917年間,俄國有一千五百多萬人被強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婦女被趕進工廠,工人們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時以上。物價飛漲,工人實際收入不斷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國約有一百五十萬人死于戰(zhàn)爭,四百多萬人傷殘。
武器的落后使得俄國在戰(zhàn)場上屢吃敗仗。當時的一個俄國高級軍官無奈地說道:“德國人有的是大炮、機關槍,而我們有什么,我們有的只是胸膛。”
列寧: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像俄國那樣嚴重地受到戰(zhàn)爭的磨難和痛苦。如果沒有戰(zhàn)爭,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 而不發(fā)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
設問四:俄國當時參加哪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與十月革命的發(fā)生有何關系?
材料五:俄國無產階級隨著工業(yè)發(fā)展不斷壯大,身受資本主義和封建農奴制殘余的雙重壓迫的無產階級具有較強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并經過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漸走向成熟。并且他們注意發(fā)動農民,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跛沟轮骶幍摹妒澜绗F(xiàn)代史》
設問五:根據材料概括俄國革命具備哪些主觀條件?
在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從以上五則材料可了解到革命前俄國的社會狀況: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但相對落后,落后的根源在于沙皇專制統(tǒng)治,落后也使各種矛盾在俄國表現(xiàn)得最集中最尖銳,參加一戰(zhàn)又進一步激化各種矛盾,屢吃敗仗暴露出沙皇統(tǒng)治的腐朽落后,只有通過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俄國人民才有解脫的希望,社會才會發(fā)展,所以十月革命的爆發(fā)是歷史的必然。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俄國廣大人民的心聲領導這場革命,它起的作用是順乎民意。
引導學生回歸觀點:“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出現(xiàn)否定十月革命的觀點,認為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黨少數職業(yè)革命家精心策劃的政變?!贝擞^點是錯誤的,十月革命的發(fā)生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
該案例圍繞“革命前俄國的社會狀況”精選五則史料,有針對性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回答問題,鍛煉學生閱讀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同時讓學生學會用唯物、辯證、全面的方法看待歷史問題。
三、史料教學的運用反思
1.在問題的設計方面
問題難度要適中,由易到難;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問題要有助于學生理清線索,形成知識脈絡和歷史結論。
2.在引導學生方面
逐句過關,提取關鍵詞。教學中選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上的還是另行補充的,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指導學生“細嚼慢咽”,逐句過關,對那些篇幅較大的史料,指導學生分解材料,按標點符號逐一解讀,提取關鍵詞并歸納要點。
關注學生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必要的等待,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有想法的回答給予及時的肯定,并通過反饋給學生明確的,具體的方向性指導,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和更新角度去思考問題。
史料是歷史教學的“生命”,史料教學是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運用史料教學,永遠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