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
摘 要:體驗式教學法在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中的應用方式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境或活動,讓學生參與體驗、反饋體驗,使其學會理解一部文學作品,最后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接近文學課的要求。
關鍵詞: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導讀課;體驗式教學法;課例分析
一、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依據(jù)
體驗式教育成為一個研究領域和學習方法是從1938年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出版的《經(jīng)濟與學歷》(Experience and Education)一書中提出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他反對傳統(tǒng)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而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經(jīng)驗為中心,從而為教學研究與實驗的整體主義模式奠定了教育學基礎。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內展開了關于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梳理和介紹的研究。從我國整個教育界來看,其已經(jīng)意識到體驗式學習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1999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實現(xiàn)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以接受式學習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2001年,我國頒布了義務教育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各學科在課程目標上按結果目標和體驗目標來進行描述。體驗式教學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體驗式教學法是由教師來設置一個情境,然后模擬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感受和體驗情境,并由最初的體驗和感悟上升到對知識的理性建構,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和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模式。其本質是實踐,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由體驗悟得真知,這正好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陷。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用在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導讀課中的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學生是通過老師的講授被動地學習作品,很可能事先都沒讀過這部作品,課上只是機械地聽,課后也沒有興趣去補充閱讀。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僅會對學習產(chǎn)生疲憊和厭倦,長此以往還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第二,學生課上只會拼命記筆記,根本沒有思考的余地,漸漸養(yǎng)成不思考的惰性,對老師講的作品要點只是機械記錄,根本沒有真正理解作品,更不會轉化為學會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完全不會運用和發(fā)揮。第三,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背課堂筆記,以在考試中獲得一個高分,完全談不上提升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偟恼f來,文學創(chuàng)作和欣賞,要有個人體驗的特點。文學要求讀者、評論者必須要有較高的悟性、心靈體驗和審美能力,文學課的本質應該是一種審美活動,其決定了體驗式教學法在現(xiàn)當代文學導讀課中實施的可行性。
二、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體驗式教學法的課例分析
當前,對體驗式教學法如何在教學領域中應用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將它用于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導讀課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研究。下面本文將以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曹禺的《雷雨》、魯迅的《祝福》、劉吶鷗的《兩個時間的不感癥者》三個作品為例,通過實踐教學來闡述實施步驟。
1.教師告知體驗式課堂教學目標
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的第一步應該是:教師告知學生體驗式課堂的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導讀課的課程目標都是通過設定具體的課堂目標來實現(xiàn)的,而每堂課的課堂目標又是通過設定具體的問題目標來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只要了解如何設定問題目標就可以依次類推其他目標的設定。
案例示范一:
曹禺的作品《雷雨》的問題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挖掘三十年后,魯侍萍和周樸園再次相遇的經(jīng)典對白中每句臺詞背后的“潛臺詞”,理解人物的情感。
案例示范二:
魯迅的作品《祝?!返膯栴}教學目標為:理解祥林嫂的悲劇形象。
案例示范三:
劉吶鷗的作品《兩個時間的不感癥者》的問題教學目標為:掌握新感覺派的創(chuàng)作手法。
2.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體驗形式
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的第二步應該是:教師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體驗形式。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情境設置要適應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教師要在活動組織中有效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激情充溢、思維流暢,在入情入境中學習。
案例示范一:
創(chuàng)設《雷雨》的問題教學目標的體驗活動為: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魯侍萍和周樸園兩個角色,嘗試有感情地表演對白。
案例示范二:
創(chuàng)設《祝福》的問題教學目標的體驗活動為:讓學生把祥林嫂的主要遭遇改編成話劇進行表演。
案例示范三:
創(chuàng)設《兩個時間的不感癥者》的問題教學目標的體驗活動為:列舉小說文字片段,嘗試讓學生模擬寫作來體驗新感覺派手法。
3.教師有效地引導體驗
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的第三步應該是:教師在情境中對學生的體驗進行有效引導。情境模擬后,學生有效地參與進來,彼此間會有互動與交流。教師要對學生的互動與交流進行有效引導,并合理組織學生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感性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知識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雷雨》的對白體驗中,教師可引導告知學生,侍萍的情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相認之前,她是冷靜的、壓抑的悲憤;相認之后,她的情感爆發(fā)出來,轉向憤怒的控訴;到父子反目時,她的情感上升到極端的憤怒。這些都是在她與周樸園的對白中一步步表現(xiàn)出來的。在《祝?!返母木幈硌蒹w驗中,教師可引導告知學生,需要體驗兩種感受:一是通過改編,理解小說文體和話劇文體的區(qū)別;二是通過表演,感受祥林嫂的悲劇遭遇,深入理解這個人物形象。在《兩個時間的不感癥者》的模擬寫作體驗中,教師需要事先幫學生分析所列舉的文字片段,分析這段文字是從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諸方面寫出賽馬場上那混合著狂熱、緊張、歡喜、失望的氣氛。
4.學生參與體驗活動,形成感官體驗,并內省內悟,生成認知和思維的現(xiàn)實發(fā)展
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的第四步應該是:學生參與體驗活動,形成感官體驗,并內省內悟,生成認知和思維的現(xiàn)實發(fā)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他們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形成激烈的爭論,最后一起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鍛煉,問題的解決也使學生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內化為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雷雨》的對白體驗中,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表演對白,體驗了人物的情感,深入理解了人物背后的“潛臺詞”,把握住了侍萍情感跳動的脈搏。全班學生通過參與評論兩位學生的對白表演,也加深了對侍萍人物性格的理解。
在《祝福》的改編表演體驗中,學生不僅更清楚地理解了戲劇中“三一律”“戲劇沖突”“戲劇語言”等概念,而且加深了對人物悲劇形象和整部作品的理解。
在《兩個時間的不感癥者》的模擬寫作體驗中,學生用同樣的手法寫出了在學校食堂吃飯的場景,理解了新感覺派手法的要義。
5.學生反饋體驗信息,與教師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評價效果
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的第五步應該是:學生反饋體驗信息,與教師交流,師生一起總結并評價效果。教學活動結束后,可以先讓學生總結與評價,再讓教師來總結與評價。學生主要總結自身在情境體驗中的參與度和體驗效果,以及彼此間的交流討論、問題的解決情況等,而教師則要對本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與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體驗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與講解。最后,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在記錄中學習,要求學生學會自覺地將每堂課的教學過程記錄下來,包括情境的設置、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參與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理性的認知等,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在前面列舉的三次體驗教學案例結束后,教師都要與學生交流,總結效果和經(jīng)驗教訓。學生可以對體驗中的感受進行交流和提問,教師進行答疑和引導。教師還可以對體驗后的效果進行評價,反思其活動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實施效果評價
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到現(xiàn)當代文學導讀課中,由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境或活動,讓學生參與體驗,反饋體驗,讓學生在娛樂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品的審美體驗和理性認知,這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教育理論是在吸收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主體性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建立起來的一種時代的教育理論。顧明遠早在1982年就提出:“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也是教育的主體?!蓖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領悟。而發(fā)現(xiàn)教育則是布魯納所指出的“不論是在校兒童憑自己的力量所作的發(fā)現(xiàn),還是科學家努力于日趨尖端的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發(fā)現(xiàn),按其實質來說,都不過是把現(xiàn)象重新組織或轉換,使人能超越現(xiàn)象再進行組合,從而獲得新的領悟而已……一個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認知結構組織起來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人的材料?!蓖ㄟ^“發(fā)現(xiàn)”,學生對作品的認識不再停留在知識點的記錄和識記上,而是有了理解和感悟,并在日積月累中逐漸轉化為學會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上升到提升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為接近文學課的本質。
由于體驗式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法關鍵在于體驗內容的設計,這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體驗的要素和對象,如果設計不當,則可能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情境設置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緊密;情境設置不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教師在活動組織中沒有有效引導;學生的體驗感悟能力匱乏等。因此,要想有效地將體驗式教學法實施到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導讀課課堂中,教師既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水平,也要有調度學生工作的經(jīng)驗,還要有應付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等。這種教學法看似是對學生的考驗,實則也是對教師自身素質的全面考驗。
參考文獻:
[1]張金華,葉 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2]黃 葳.主體性教育理論:時代的教育哲學[J].教育研究,2002(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