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百年來,音樂帶給我們快樂,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它好似一股清泉用它的旋律凈化著我們的心靈。著名哲學家柏拉圖也曾認為“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重要的多”,音樂作為一種美育教育,它深入心靈陶冶情操,隨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信息化音樂教學模式的推廣將會替代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關(guān)鍵詞:信息化教育;美德教育;情景教學
引言:
音樂無國界,無論你身處何地,也許你不明白歌詞的具體含義,但是旋律傳達給你的感受是真實存在的。無論是輕松愉快還是難過悲傷,都可以通過一段旋律展現(xiàn)出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僅停留在學習唱歌上,減弱了對音樂環(huán)境和樂理的學習,這樣不能體現(xiàn)音樂教育的真正意義,因此引入信息化教育對音樂的學習將起到重要作用。
一、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僅限于對樂曲淺層次的學習,教師為主體通過對樂曲結(jié)構(gòu)的分析、背景的介紹,最后在通過學唱就完成了對整首樂曲的學習 [1]。
無論是西方的歌劇還是中國的京劇都堪稱經(jīng)典,可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對這種古典音樂的學習就顯得更加困難。教師在介紹音樂背景時只能通過課本或是圖片。這種單調(diào)性的展示,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創(chuàng)作音樂的時代背景更是難以把握。對音樂的學習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卻沒有得到重視。這種學習態(tài)度既是對音樂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對美育教育的不重視,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轉(zhuǎn)變這種學習態(tài)度,那么對于音樂就只能停留在形式化的學習中。
二、將信息化引入到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一)、隨著信息化的推進,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音樂的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多媒體音樂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音樂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例如:《巴黎圣母院》這個作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然后聽一聽原聲也就結(jié)束了,可是現(xiàn)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先觀看這部影片,通過影片的講述來體會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在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還可以分析出表達情感的理由,在畫面感的幫助下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2]。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自己作為指導給學生布置音樂任務(wù),讓他們自由結(jié)組制作音樂課件,例如:多彩音樂劇和京腔昆韻這樣有特色的章節(jié),就可以讓學生制作成ppt,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出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喜歡學才能愛學,才能真正的學好。傳統(tǒng)教學中對五線譜的學習分為三步,第一,背誦口訣。第二,看音的進行方向和音之間的距離。第三,同時觀察上下兩行進行練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枯燥,學習效果差,而實踐音樂軟件的融入,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學習的門,例如:Sibelius和FL Studio這兩款軟件,學生通過使用軟件在上面盡心練習,對學習五線譜和編曲就非常有幫助,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學生使用起來非常高效。
(三)、轉(zhuǎn)變教學態(tài)度,重視音樂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任務(wù)中,音樂作為輔助型課程沒有受到重視,但是社會需要的不是一個學習機器,它需要的是一個道德品質(zhì)優(yōu)秀的人。因此我們引入信息化的教學,提升音樂教學的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提升自己,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信息化教學的多樣性
(一)、教師作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有時只是一句話就將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煩惱,這時教師的正確引導就十分必要。多媒體教學增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感情,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屆時就可以給予正確的引導[3]。
(二)、科技融入課堂,多媒體教學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音樂的學習可以融入舞蹈、樂器等方向,讓學習更加多元化,學習音樂不再只是學習一首歌,而是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自己的文化特點,舉例來說蒙古族的音樂,很多都是有馬頭琴來演奏的,其聲音圓潤低回婉轉(zhuǎn),學生在學習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完整學習蒙古族的樂器和音樂。這樣可以開拓視野,接觸更多的知識。音樂不是單獨的學科,通過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可以進行知識互補,讓學習更加豐富有趣。
(三)、音樂是純潔美好的,它表達著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性情,感知世間的真善美,在細微之處給予人力量,彼此之間傳播著正能量。信息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個感官系統(tǒng),通過觀看視頻影像了解音樂表現(xiàn)出來的情景。悠揚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有時是沙沙的樹葉聲,有時是蟲鳴鳥叫聲。身體隨著音樂輕輕擺起,跳出一段段漂亮的舞蹈。這種看聽動的結(jié)合,使音樂的表現(xiàn)力更加飽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多樣性,也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4]。
四、結(jié)束語
隨著信息化在音樂學科中不斷的推進,學生和教師不再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桎梏,創(chuàng)新型的學習方式,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更應(yīng)該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將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利用信息化平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多教學軟件將音樂的學習變得簡單有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點,將方便有效的學習方法,推廣到對音樂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白靜.信息化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yīng)用[J].北方音樂,2018(1):50-51.
[2]虞峰.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音樂課堂中實施的思考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7,37(4):156-156.
[3]馬暄盈.在音樂欣賞課中滲透信息化教學技術(shù)[J].明日風尚,2017(24):129-129.
[4]馬暄盈.信息化教學讓音樂課堂"活"起來[J].考試周刊,2017(85):43-43.
作者簡介:
邵楠(1981-7):,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浙江:,職務(wù)/職稱:中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