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學生不僅是課程教學的對象,也是課程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產者。文章就如何開發(fā)和利用課堂“意外資源”,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展開論述。
關鍵詞:課程資源;動態(tài)生成;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8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不期而至”的資源,教師要用自己的慧眼抓住契機,積極引導和組織教學,生成精彩的課堂,促進教學實效的提高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捕捉“意外”——生成精彩的課堂
課堂教學情境的千變萬化催生了一個重要的理念——動態(tài)生成。布魯姆曾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時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币虼?,再好的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不期而至”的情況。教師要善于捕捉有效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成為積極的動態(tài)教學資源而服務課堂。
(一)從學生的錯誤中生成
布魯納曾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闭n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捕捉錯誤背后隱藏的教學價值,并引領學生從錯誤中求知、探究,使之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而形成精彩課堂。
講“大氣的壓強”時,我和學生一起做了經典的“覆杯實驗”,說明空氣也會產生我們平時身體感受不到的壓強。成功演示實驗并總結紙片不掉下來的原因時,有學生回答:“紙片被玻璃杯中的水給粘住了?!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卻是該生“認知現(xiàn)狀”的真實寫照。
為了使“覆杯實驗”能科學地說明大氣壓的客觀存在,并消除學生對該實驗現(xiàn)象的錯誤解釋,我利用自制教具中的“替代法”對實驗作了如下的改進:將“可樂瓶”去底磨平以代替玻璃杯,用一塊10厘米見方的“三夾板”替代硬紙片,并在可樂瓶蓋上鉆一個小孔。用改進后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的成功率非常高,并能科學地說明大氣壓客觀存在。這樣的改進,把學生的“錯誤認知”變成了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載體,給科學課堂帶來了寶貴的富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資源。
(二)從“節(jié)外生枝”處生成
我們常常帶著設計好的內容和方案來教學,設計并導演著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旦“節(jié)外生枝”,教師就會處于被動狀態(tài)。但這樣的“節(jié)外生枝”能讓我領悟到它獨特的價值。
教學“探究影響種子萌發(fā)條件”時,我設計了檢驗影響種子萌發(fā)條件的實驗方案,并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觀察。一周后,學生們展示了成果,得出了探究結論: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要有水分、氧氣和適宜的溫度。在小結結束時聽到一個聲音:“老師,我還有想法?!蔽荫雎犓南敕ǎ骸拔野l(fā)現(xiàn)我的種子擺放與他們擺放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可萌發(fā)時都是根向下芽向上的。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是這樣的呢?”這個不是本課教學內容的問題觸動了我。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根向下生長、芽向上生長到底與什么有關呢?用怎樣的實驗能證明?學生開始設計完整合理的實驗方案,并在課外積極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新課程下的科學教學,是師生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意外資源,讓師生互動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科學課堂也因此富有靈性和活力。
(三)從學生的質疑中生成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旅程?!痹诮虒W中,由于學生質疑精神的養(yǎng)成,他們往往會提出一些教師始料未及的問題,從而導致課堂新的生成。
在實驗室上“物質的酸堿性”一課,學生們帶來了準備好的材料,測定PH值確定其酸堿性。小組匯報時有學生說:“我對納愛斯牙膏的酸堿性結果有懷疑。 廣告說:‘看得見的品質,嘗得到的VC、VE……既然有VE,該是呈酸性的,為什么結果是呈堿性呢?”這一疑問與我的預設相距甚遠,卻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就沿這個切入點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最后一致認為這則廣告有不符合科學的成分。
質疑是一種可貴的科學探究精神,教師既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更要有啟迪智慧的魅力。利用課堂質疑來推動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認識在質疑、爭辯、交流中變得細致深入,理解漸趨全面清晰。
二、反思“意外”——感悟精彩的魅力
(一)教師應具有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fā)意識
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科學課程資源。面對這些“意外”,科學教師應心平氣和,并抓住這稍縱即逝的契機,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靈活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其成為新的課程資源。
(二)教師要有制造生成精彩的智慧
教學的本質不在于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每位學生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以真誠而寬容的心去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更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練好教學內功,增強自捕捉生成、制造精彩的課堂智慧。
(三)學生需要具有質疑問難的品質
課堂“生成”源于互動產生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大膽質疑,才會有對預設的突破和拓展。課堂上這些“節(jié)外生枝”,多是出于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而教師要長期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以幫助學生樹立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課堂在“動態(tài)”中生成的理念,不僅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靈動與鮮活,還體現(xiàn)了學生的獨立與個性。只要我們多一些教育智慧,教學多一些動態(tài)生成,必能讓課堂充滿生機,使科學課堂因“意外”而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沈建民.教師的課程意識與專業(yè)成長[M].寧波: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楊旭升(1975.10— ),男,漢族,浙江義烏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初中科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