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大量且有效的閱讀是高中生高效英語學習的必備條件。然而在如今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課內與課外的閱讀呈現(xiàn)出了時間與空間上的割裂。其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兩種閱讀方式間目標的不匹配、閱讀材料的不協(xié)調、方法上的僵化死板、評價上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這都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速度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以這一不容樂觀的現(xiàn)狀為基點,筆者將探究課內及課外閱讀產生割裂的深層原因,并將根據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就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做出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課內外閱讀 高中英語 教學實踐 閱讀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076-01
1 對如今英語課內外閱讀狀況的研究
結合自身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在對相關數據與文獻做出仔細研究后,筆者找到了以下一些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閱讀大環(huán)境差
在如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倡“全民閱讀”的號召下,建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是教師、家長、學生共同的責任,然而在現(xiàn)實中,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缺少閱讀,家長缺少閱讀,相應的學生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下,自然也缺乏閱讀的興趣。
1.2 學生對于閱讀的主觀能動性較強,但執(zhí)行力欠缺
對于英語閱讀對英語知識掌握、英語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的極大積極作用有清楚的了解,但當落實到實踐階段時就會出現(xiàn)缺乏具有可行性的計劃、執(zhí)行力差以至于無法有效執(zhí)行計劃等問題。學生普遍認為課外閱讀雖然對于綜合素養(yǎng)提升有極大的積極作用,但與所學習的教材間關系薄弱,致使學生無法將課內知識進行遷移,從而導致最終的遺忘。
1.3 對于課外的閱讀,教師采取的態(tài)度搖擺不定乃至截然不同
一些教師對此態(tài)度較為抵觸與冷漠,不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師生之間的必要交流缺失,導致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缺乏目標和動力。而還有一些教師,在平時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加以嚴格的限制,控制欲過強,對于學生的閱讀材料加以嚴格的限制,使得學生自發(fā)的課外閱讀變成了教師強制的作業(yè),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
總而言之,目前的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閱讀的課內和課外部分處于一個相互孤立的狀態(tài),缺乏甚至沒有協(xié)調兩種閱讀方式,建設學習共同體的意識的觀念。在這樣一個互相鼓勵互相隔絕的狀態(tài)下,課內外閱讀間沒有互動,優(yōu)缺點得不到互補。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進行“交流經驗、分享思想、對于閱讀材料中精彩或者疑惑的地方加以交流和協(xié)商,從而產生新的知識”這一學習的基本流程。所以學生無法在課內學到有益的方法的同時,在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將之加以應用。
而這種鼓勵隔絕的狀態(tài)則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現(xiàn)在閱讀目標上。包括了:課內外閱讀中缺乏切實可行的目標,課內外閱讀目標缺乏有效的聯(lián)動機制等。其次,體現(xiàn)在閱讀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方面。對于課外閱讀的材料的選取隨波逐流,隨大流或者完全聽任教師安排,不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課內外的閱讀材料相互孤立相互隔絕,不能有效的結合起來。再次,體現(xiàn)在閱讀的方法方面。忽略了在學習實踐中策略應用的連續(xù)性,課內閱讀學習中的策略在課外的閱讀中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延伸、鞏固、加深。最后,體現(xiàn)在閱讀的評價機制方面。對于閱讀的成果,沒有高效統(tǒng)一的評價機制,在課內外的閱讀實踐成果的評價機制方面體現(xiàn)出極大的不統(tǒng)一,課內外的閱讀實踐成果評價機制缺乏銜接。
2 對此種現(xiàn)象成因的分析
2.1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閱讀的目標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學習的目標變得更為功利化,學校的職能也從教書育人更多的轉移到選拔上來。提升升學率成為了整個學校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一切活動和設置都以升學為核心,閱讀在這一大背景下無可避免的也沾染了功利的氣息。
2.2 閱讀策略缺乏靈活性
閱讀策略靈活性的缺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層次上:首先,高中學習壓力大,學生學習時間緊迫,以至于多數學生僅習慣于使用自己已經得心應手的閱讀策略,這使得學生的閱讀策略缺乏多樣性,不能積極的探索出其它有益的方法。其次,學生間迫于緊張的學習壓力,缺乏時間來進行有益的交流,所以難以進行閱讀的共享和合作,更加難以從中得到快樂。最后,閱讀的效率極為低下,對于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學生往往不能根據材料類型的不同和自身的主觀條件選擇使用的閱讀方法,而這種閱讀方法與主客觀條件的不匹配也導致了閱讀效率的極為低下。
2.3 未能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
在對閱讀實踐的成果加以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難以在課內外建立統(tǒng)一高效的評價機制,導致了課內外閱讀評價的斷層。
3 打造學習共同體的建議
3.1 促進閱讀目標的轉變
在學習目標功利化的背景下,倡導堅持綜合素養(yǎng)培育為
導向的閱讀。例如,在推薦給學生閱讀材料的時候,盡量跳出功利化的圈子,推薦一下名著諸如:《Robison Crusoe》《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等,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
3.2 促進閱讀材料和心得的交流與分享
于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分享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讀書角,定期舉辦閱讀成果體會交流會等形式,促進學生的閱讀和互相學習。
3.3 促進閱讀實踐成果評價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這是評價的標準由單一轉向多元。在多元多維度的評價機制建立過程中注意過程與成果并重。
4 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目前英語閱讀的課內和課外部分處于相互孤立狀態(tài),學生閱讀目標、策略、評價機制等存在問題的情況,教師要積極作為,轉變閱讀目標、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和共享、促進多元的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陳敏.打造學習共同體構建大閱讀環(huán)境——高中英語課內
外閱讀的互動互補研究[J].考試周刊,2017(59):79.
[2] 徐東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和課堂教學互動性探究[J].新課程(下),2017(7):40.
[3] 錢曉靜.英語課外閱讀和課堂教學的互動與共享[J].校園英語,2017(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