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華
摘 要:在我國歷史的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富有深刻哲理且令人警醒的歷史典故不可計數(shù),如程門立雪、懸梁刺股等。在此基礎上,同時以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為主題,進行初中歷史教育的德育滲透策略,對學生教育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相應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德育滲透的教學方法引起重視,在結合歷史文化的背景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學科聯(lián)系實際和開展現(xiàn)實的歷史文化體驗活動,以此對學生開展良好的德育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生動了解歷史知識,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歷史文化觀。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滲透;明德教育
引言: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我國豐厚的人文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僅有哲理深刻的歷史典故,還有風骨傲然的歷史人物。時代發(fā)展至今,在知史明德的教育中,教師應不滿足于歷史知識的直觀陳述,而側重于充分利用我國豐厚的歷史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品格,幫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與時俱進,還需結合當下的政治時局,以理論結合實際為目標,對學生進行知史明德教育。
一、開展多媒體教學模式
在時代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科技的進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習慣。在新生代的學生群體中,開展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往往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1]。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投影儀器播放相關的歷史圖片、視頻等,對歷史知識進行多樣轉化,將學生更好地帶入歷史環(huán)境中。例如:在《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課中,通過文字圖片向視頻的轉化,向學生生動展示絲綢之路的氣勢磅礴,以及西域的風土人情。又如《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一課中,通過展示列強侵略中國的殘暴行徑,簽訂不平等條約,以及破壞圓明園等惡行,引起學生對祖國歷史遭遇的沉思,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認識其殘酷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在學生初步的歷史文明觀建設中,通過多媒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形象的歷史知識下,建立起歷史責任感。此外,對于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還可搜集和播放我國燦爛的青銅文明、唐朝瓷器和莫高窟壁畫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二、教學結合熱點時政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朝代的更替和前人的經驗都在時刻給予我們反思。教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可以通過歷史發(fā)展事件與熱點時政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經驗總結能力以及正確的文明史觀[2]??梢岳卯斚氯藗冇懻摰臒狳c進行教育工作的展開。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一課中,通過講述英國人是如何通過鴉片敲開我國大門,如何一步一步蠶食我國鴉片對人體的毒害以及販毒走私給英國帶來的暴利收益內容時,教師就可結合實際講述抗毒活動,以一系列的販毒走私活動和熱播電視劇《破冰行動》為例,向學生講述毒品的危害性,以此警示學生遠離毒品,不能選擇自甘墮落、沉淪和不思進取,其最終結果是走向滅亡。此外,也應著重介紹閉關鎖國的弊端,教育學生消極避世是不可取的,讓學生意識到閉關鎖國政策的消極性,其最終結果必將是落后于時代。在政治局勢上,教師可選擇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事件,議論歷史淵源下的臺灣局勢和臺獨分子,引導學生了解當時對臺灣執(zhí)行的政治策略,并體會今日兩岸人民間不可阻斷的親情聯(lián)系,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實踐方式開展德育教育
在現(xiàn)階段的歷史教育中,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銘記歷史,以及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體會古人的智慧,并將其應用到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中。例如:可以根據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元宵節(jié)和寒食節(jié)等,開展相應的知識體驗活動,如登高、掃墓、冷食等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此外,在國家紀念日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建黨節(jié)上,可以開展近代史文化教育,讓學生體會國家的發(fā)展進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具體可以舉行相關的知識競賽和升旗儀式等,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中可以設計相關的歷史文化宣傳欄介紹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等偉人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國家政權完善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選擇博物館出游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拓展歷史文化視野,靜距離體會祖國的歷史文化。
結束語:
在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教師應該不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引導學生對歷史抱有正確的認知,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不僅要通過歷史的發(fā)展了解朝代的興替,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歷史責任感、歷史文明觀和自強不息的發(fā)展精神。本文在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中,分別從多媒體教學、實踐與教學合一以及由古思今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陳述,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品格、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今后的德育教育研究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案的實施情況,同時也需注重個人的文化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愛芳. 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如何以生為本[J]. 文理導航(上旬),2015(1):49-49.
[2]谷碧.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中學課程資源,2017(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