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銀
摘要:近年來,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得到了教育界廣泛的關注,學生素質代表國家的未來。因此,德育教育不能片面的依賴于思想品德課程,而要實現德育與多種學科的有效結合。音樂作為一種沁人心脾的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德育作用,如果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夠發(fā)揮音樂教育潤物無聲的價值,還能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師主動性,達到比說服教育更佳的德育效果?;诖?,本文將結合初中音樂教育,談談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初中音樂;德育教育;音樂課堂
1.引言
如今,伴隨經濟的騰飛,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呈現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各國在教育上都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比如美國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國家至上”教育以及日本的“民族教育”等等。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里,也提出了初中教育要朝素質教育轉型的觀點,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全面促進初中生道德品質、科學文化、勞動技能以及心理素養(yǎng)的提升。而音樂教育作為一種人文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對提高中學生審美、豐富音樂體驗、陶冶藝術情操有著重要意義。且德育與音樂教育在目標上有一致性,因此,將德育與音樂教育有機結合,能夠讓教育發(fā)揮更佳效果,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2.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2.1音樂課堂滲透德育符合教育法規(guī)
《教育法》里深刻強調了我國的教育方針是引導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的發(fā)展,成為有文化和素質的勞動者,而這一教育方針的實現,需要以學校為渠道實現,而培養(yǎng)人才離不開兩方面,一方面是人才的文化修養(yǎng)、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只有這兩方面的實現,才能稱教育培養(yǎng)了“德才兼?zhèn)洹钡娜?。因此除了在文化課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在人文課培養(yǎng)學生道德,引導塑造初中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
2.2課堂教學是滲透德育的主要渠道
在我國現行的課程規(guī)劃里,實現德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同時課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汲取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而當前初中生德育課堂上,往往存在單一式說服教育,該模式存在弊端,一方面,德育教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課上實施,引發(fā)學生厭倦心理,另一方面,當前的學校教育更加重視“升學率”,而缺少對學生德育的關心,所以學生也對德育課抱有完成任務的心理,并不關心德育真諦,德育效果不佳、而音樂課程能夠帶領初中生們載歌載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里形成對道德行為的認識,從而熏陶人們的心靈、攝映人們的生活軌跡,使人們在具體的生活場景里,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從音樂的組織形式上來看,其有著時代性,能夠在學生的心中再現時代面貌,優(yōu)化德育教學的氛圍與環(huán)境。
2.3音樂教育能緩解德育與智育的沖突
近些年來,青少年容易被貼上有負面色彩的標簽,雖然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性、自主能力隨著教育改革有所提升,但是一些不好的行為素質也引發(fā)關注,尤其是一些“名人惡搞”事件,表現了年輕人對民族傳統(tǒng)與歷史英雄的不屑不顧,這對中華優(yōu)良文化的傳承是不利的。這些現象的發(fā)生,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是否現代教育過分重智育輕德育。在初中這個黃金年齡階段,應該重視德育的引導價值,將德育與智育有機融合,借助音樂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音樂的人文課堂為中介,緩解德育與智育的沖突。
3.與德攜手,潤物無聲——初中音樂課堂滲透德育的策略
3.1順應潮流,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流行的音樂形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著改變,而流行性的音樂往往最為學生所追捧,所以為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德育效果,可以讓音樂課堂順應時代的潮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初中生所追捧的一些流行音樂,教師可以適當結合時代特色,利用流行音樂來豐富音樂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獲得德育。如,《青春修煉手冊》這首歌,曲調輕快、內容簡單又迎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歌詞里“我的勇敢充滿電量 昂首到達每一個地方”,給學生傳遞了一種積極、正能量的理念,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歡唱這些富有時代特色的音樂,在音樂課堂上弘揚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3.2巧用課件,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有著抽象的特點,所以在音樂課上教師常常無法用文字將音樂的內涵描繪出來,這時可以借用課件,將抽象的音樂形式形象化,以此豐富初中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滲透德育的效果。比如,在教學《保衛(wèi)黃河》的歌曲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把黃河的圖片展示在課件上,并告知學生當時中華民族面臨的危難背景,學生可以一邊觀看課件一邊在音樂的熏陶下感知祖國一路以來的艱辛,從被列強欺壓到獨立自主,在到現代的富強和諧,是經過一代代人的頑強抗爭、無私奉獻而來的。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發(fā)揮音樂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3.3開闊視野,培育學生積極人生態(tài)度
初中音樂課程目標不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個音樂家,而是重在用音樂教育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拓寬初中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在感知音樂魅力里擁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音樂老師身為音樂課堂的組織者,要注重對音樂作品背景的深度挖掘,講究在作品里傳遞給學生一種音樂思想和音樂態(tài)度,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中讓學生的思想能夠達成與旋律的融會貫通,體現唯美的音樂意境。例如,在教學莫扎特的《金色樂章》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莫扎特音樂的生命力,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湖水波瀾、花木生長,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傳遞音樂的感染力,從而呼喚學生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小結
綜上所述,在教學策略上,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音樂新課標以及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了,現代的音樂教學應該強化音樂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內容,摒棄“師本位”的教學觀念,體現“生本位”的教學,挖掘音樂課的德育功能,促進音樂與德攜手,發(fā)揮潤物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風剛. 初中音樂課融入德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