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粒
【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大工程,需要發(fā)揮各個學科的優(yōu)勢作用,在課程教育當中進行持續(xù)性的滲透和整合,在潛移默化當中培育學生德育素質,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歷史學科包含著大量的德育教育要素,在全面推動素質教育落實的進程中,初中歷史學科所承擔的德育教育責任和使命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結合歷史課程特征,選取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與特點的教學策略,促進歷史和德育的滲透與整合,保證德育工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 初中;歷史學科;德育教育;滲透方法
初中歷史課堂不僅是教授學生歷史知識、培育學生史學素養(yǎng)的平臺,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塑造、完善學生德育素質的堅實陣地,這也是以史育德的體現(xiàn)。歷史上歷史和德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德育和智育也是相統(tǒng)一的,因此歷史教師要積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史學素質和道德素養(yǎng),促使學生把民族精神轉化為完善的精神品格與道德素養(yǎng)。
一、結合歷史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歷史學科和德育教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就德育教育而言,歷史課程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歷史課程當中涉及到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能夠為德育教育的滲透與落實提供豐富的素材和載體。所以說歷史教材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憑借,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分析,找到教材內容和德育教育之間的結合點,用教材當中的德育元素落實德育教育,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古代文化時,教師就可以認真剖析歷史教材當中所涉及的古代思想文化內容,利用儒家思想對學生進行禮儀廉恥教育,使得學生能夠牢牢把握做人的根本原則;教師可以選取古代科技成果的教材內容,尤其是四大發(fā)明對學生進行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的培育,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愛國思想熏陶。教師也可以挖掘教材當中所涉及到的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保證德育滲透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在教材基礎之上為學生補充英雄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如岳飛精忠報國,將一腔熱忱投身國家;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不懼自身安危捐軀赴國難,顯現(xiàn)出了報效國家的壯志與氣概。這樣學生既能夠透過這些人物和故事受到德育教育,又能夠銘記落后挨打的歷史,堅定學生的信念,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維護民族利益以及正人正己的突出價值。
二、把握時政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加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明白更多的道理,這是歷史學科的特性決定的,而要讓學生將這樣的道理真正內化于心,順利完成德育滲透工作,還需要豐富和補充時政內容,讓德育教育更具說服力,引導學生掌握歷史學習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為了發(fā)揮時政內容的教育價值,降低德育教育的難度,就是需要選取現(xiàn)實生活當中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注意和歷史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為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就拿七年級歷史教材來說,其中涉及到大量和改革相關的內容,這與如今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存在著很多的關聯(lián),正好可以引入時政知識,并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我國古代,隋文帝大力推行改革,勵精圖治,最終開創(chuàng)了開皇之治的良好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滅亡教訓,大力推進改革,最終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在此基礎之上,教師為學生引入當前的改革開放時政內容,激勵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成果進行認真剖析,暢談周圍的變化以及自己的感悟,促使學生認識到改革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動力與根本路徑,只有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夠擺脫發(fā)展困境。
三、利用系列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雖然初中歷史學科是一種理論性相對較強的學科,但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很高的要求。任何課程的學習最終都需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能夠對學生的實際行動有所指導,這也是利用系列活動滲透德育教育,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原因所在。實踐活動分成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這兩種不同的形式,兩種活動類型都有著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在課堂活動的組織實施當中,教師要以激起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引領學生在實踐當中思考和感悟,最終完善學生理論知識體系,并促進理論升華。例如,在教學康乾盛世與閉關鎖國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辯論活動,讓學生辯論是改革開放好還是閉關鎖國好,激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聯(lián)系實際,結合自身見聞,旁征博引,在辯論當中掌握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另外,課外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外實踐當中也可以培育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降低歷史教學難度。例如,在清明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祭奠烈士,并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讓學生不忘國恥,為國家繁榮富強不懈奮斗。
歷史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與重要學科,通過對歷史課程進行深入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認知,也可以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剖析歷史,完善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正確認識歷史學科與德育教育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貫徹以史育德的教育準則,改革教育手段與教學策略,在引領學生正確認知歷史的前提條件下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