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與教學。E-mail:516644351@qq.com。
[摘? 要]?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制訂與完善有利于促進特殊教育評價的改革與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經(jīng)歷了醞釀起步期、持續(xù)探索期、加速發(fā)展期和更新轉型期四個階段。特殊學生評價政策在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及評價指標等方面都向著更加科學、適宜的方向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關注結果轉向強化增值、由學科測試轉向多維度綜合評價、由片面單一轉向多元兼顧、由簡單籠統(tǒng)轉向豐富細化的特征。在特殊教育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為促進特殊學生全面適宜健康發(fā)展,需要強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專業(yè)化,制訂特殊學生適宜發(fā)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發(fā)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評價工具,建立特殊學生評價保障機制。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生評價政策;特殊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76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1]。學生評價作為教育評價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的發(fā)展直接影響著教育評價改革的成敗。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制訂與完善有利于促進特殊教育評價的改革與發(fā)展。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印發(fā)《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顯示了國家層面對特殊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視,也反映了特殊教育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鑒古而知今,更可創(chuàng)未來,梳理政策文本的發(fā)展脈絡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思路,明晰方向。由此,本文擬通過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歷史演變,嘗試梳理其發(fā)展階段及主要特征,并結合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要求展望特殊學生評價的未來趨勢,為建構更加適宜的特殊學生評價體系提供啟示。
一、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歷史演進
特殊學生評價是評價主體依據(jù)特定的評價標準,借助多種評價方法,對特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過程和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價值判斷,以期達到教育增值的過程[2]。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和特殊學生的發(fā)展,圍繞評價原則、評價指標、評價方式等因素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大體上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借鑒參照到探索發(fā)展的過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醞釀起步期(1978—1999年)、持續(xù)探索期(2000—2010年)、加速發(fā)展期(2011—2020年)、更新轉型期(2021年—至今)。
(一)醞釀起步期:實現(xiàn)從無到有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漸重視特殊學生的教育問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開辦特殊教育學校。1984年,國家頒布了《全日制八年制聾啞學校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全日制六年制聾啞學校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1987年,國家先后發(fā)布《全日制盲校小學教學計劃(初稿)》《全日制智力落后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對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指導意見與要求。在《全日制智力落后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的第七部分,首次以政策文本形式規(guī)定特殊學生評價的相關內容,如“教師應根據(jù)平時觀察、課堂提問和作業(yè)考查等方式所積累的資料,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作出評價”[3],并要求“學校要建立健全相應的資料、檔案、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考核與評價辦法”[4]。為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內部的規(guī)范化管理,1998年教育部發(fā)布《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在文件的第三章《教育教學工作》部分首次對特殊學生的評價方式作出具體要求,如“特殊教育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評價教育教學質量,尤其要重視教學過程的評價”[5]。特別指出,“學校每學年對學生德、智、體和身心缺陷康復等方面進行1—2次評價,畢業(yè)時要進行終結性評價”[6]。上述政策文件中提到的“兩個首次”,體現(xiàn)出特殊學生評價政策從無到有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起點,為后續(xù)特殊學生評價的進一步探索揭開了序幕。
(二)持續(xù)探索期:以借鑒參照為主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特殊教育圍繞“完善體系”“深化教學改革”進入向內求索的發(fā)展階段。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意見》提出:“以全面提高殘疾學生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殘疾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要根據(jù)學生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使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殘疾學生都能夠通過教育得到發(fā)展。”[7]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提出:“加強特殊教育的針對性,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融入社會、勞動和就業(yè)等能力的培養(yǎng)”[8]。上述兩項文件盡管沒有直接涉及特殊學生評價的相關內容,但是其中的教育目標和教學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特殊學生評價內容的要點和方向。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則明確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任務,對特殊學生發(fā)展的要求為“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潛能開發(fā)和缺陷補償”[9]。這一時期對特殊學生的評價仍以借鑒參照普通教育為主,同時從上述政策文本中也顯示出對特殊學生評價更為全面的要求,對特殊學生評價體系的研究持續(xù)推進中。
(三)加速發(fā)展期:以內涵式發(fā)展為主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特殊教育事業(yè)迎來了更多利好政策。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指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價體系”[10]。這是我國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涉及有關特殊教育的質量監(jiān)測評價要求。隨著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2017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f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完善特殊教育質量監(jiān)測制度”[11],從特殊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價體系的初步建立,到特殊教育質量監(jiān)測制度的逐漸完善,都彰顯出國家建構特殊教育評價體系的決心和要求。同時,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里,還首次提出要“探索適合殘疾學生發(fā)展的考試評價體系”[12]。從特殊教育質量評價到特殊學生評價,體現(xiàn)了特殊教育評價政策不斷聚焦核心環(huán)節(jié)的發(fā)展方向。2016年,教育部發(fā)布盲校、聾校、培智學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這是我國第一次專門為特殊學生制訂的一整套系統(tǒng)的學習標準,也是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經(jīng)驗的集中總結[13]。在三類課程標準的實施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特殊教育教學和評價改革,“要求關注過程、著眼發(fā)展、尊重差異、多元評價”[14]。值得關注的是,在每一門學科課程標準文本中的實施建議部分都有關于評價的建議,包含了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類型、評價方式以及評價主體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這一系列的評價建議可以看作是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關于“探索適合殘疾學生發(fā)展的考試評價體系”的積極回應,表明我國特殊教育評價不再僅僅是借鑒和參照普通教育的發(fā)展模式,為特殊學生評價體系的獨立化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隨著融合教育的實施和推進,2020年,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首次對就讀于普校的特殊學生的評價方法提出建議。如“要健全符合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實際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避免單純以學科知識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實施個別化評價”[15]。至此,特殊教育的評價對象更加全面,特殊學生的評價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四)更新轉型期:走向獨立化發(fā)展道路
“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要“完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16]。2022年,我國第一份關于特殊教育評價的政策文件出臺,即《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其對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規(guī)劃。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強化學生全過程縱向評價”“整合各類考核評價項目”“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程度、不同階段特殊兒童的需要,分類設計評價方式”“強化增值評價”等開創(chuàng)性的舉措[17]。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政府履行職責、課程教學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組織管理、學生適宜發(fā)展等5個方面,共18項關鍵指標和49個考查要點[18]。其中在學生適宜發(fā)展部分明確提出3項關鍵指標,即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技能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在課程教學實施部分指出要開展多元評價的關鍵指標。如,“開展過程性評價,實施個別化、多元化評價”“合理調整評價方式與評價內容,將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掌握情況作為基本評價內容,突出對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心理生理矯正補償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評價”[19]。進入新時代,我國特殊教育已經(jīng)邁入高質量內涵發(fā)展的新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的出臺,有利于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特殊學生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更有學者指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四份質量評價指南的發(fā)布,意味著我國已形成基礎教育“三段一類”質量評價體系,教育評價改革新格局基本確立[20]。同時,作為第一份特殊教育領域專門的評價政策文件,其在評價理念、方式及指標等方面都作出了區(qū)別于普通教育的更加科學、適宜的評價要求,標志著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進入了全新的、獨立化的發(fā)展時代,在特殊教育評價發(fā)展歷程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但是,也應當看到評價指南涵蓋特殊教育辦學質量的方方面面,并不是特殊學生評價的專項政策文件。因此,盡快研制專門化、系統(tǒng)化的特殊學生評價體系是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和迫切需要。
二、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特征分析
我國特殊教育起步較晚,前期多以模仿和移植國外特殊教育、參照我國普通教育的發(fā)展模式為主。改革開放以來,特殊教育愈發(fā)受到重視。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先后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辦好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要求??v觀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歷史演進發(fā)現(xiàn),評價作為制約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深受特殊教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特殊學生評價政策在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及評價指標等方面都向著更加科學、適宜的方向發(fā)展。
(一)評價理念:由關注結果轉向強化增值
改革開放前期,特殊學生評價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重視結果評價的痕跡還較為明顯。如在《全日制智力落后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作出評價”?!短厥饨逃龑W校暫行規(guī)程》中提出,學校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終結性評價”。關注結果的評價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當時國家對特殊學生評價的重視,契合了當時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但這并不利于特殊學生的長期發(fā)展,也不符合特殊學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長規(guī)律。2020年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21]。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關于教育評價改革的系統(tǒng)性政策文件,為特殊教育學生評價的改革與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隨著特殊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和國家對教育評價改革風向的研判,各界對特殊學生的教育和評價問題逐步形成共識,即“尊重特殊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將特殊學生全面健康適宜發(fā)展作為評價的出發(fā)點、落腳點和根本點”[22]?!叭^程縱向評價”“增值評價”等評價原則與理念逐漸從理論探究走向實踐探索。由此可見,我國特殊學生評價理念已由關注結果轉向強化增值。
(二)評價內容:由學科測試轉向多維度綜合評價
特殊學生的評價內容在變遷中與時俱進、逐步發(fā)展。2009年,《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首次提出要關注特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從此以后關于特殊學生評價的內容開始由單一關注學科測試轉向綜合素質評價。在具體的評價內容層面,增加符合特殊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要的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融入社會等維度。2016年出臺的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進一步對課程與教學評價做出調整與優(yōu)化,更加契合特殊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要求。2020年頒布的《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避免單純以學科知識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要建全綜合素質評價辦法。2022年印發(fā)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將評價內容界定為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心理生理矯正補償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殊兒童教育評價內容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我國特殊學生評價內容已由單一的學科測試轉向多維度綜合評價,有利于促進特殊學生全面健康適宜發(fā)展。
(三)評價方式:由片面單一轉向多元兼顧
評價方式是落實學生評價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評價體系的先進與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方式呈現(xiàn)出由片面單一轉向多元兼顧的趨勢。在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發(fā)展的初期階段,特殊學生的評價方式還是以紙筆測驗和終結性評價為主要手段。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重視和支持,特殊學生的評價方式也逐步得到改觀。2016年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三類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都有關于評價方式的具體說明。如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評價方式的建議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運用日常行為觀察與記錄”等[23]。2020年頒布《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則提出了個別化的評價方式。2022年印發(fā)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提出的分類別、分程度、分階段設計特殊學生評價方式,既尊重了特殊學生整體的需求,又兼顧到每一名特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破解特殊學生評價的難點痛點問題找到了突破口。多元兼顧的評價方式是實現(xiàn)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要求的有力保障,也是當前推進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有力杠桿。
(四)評價指標:由簡單籠統(tǒng)轉向豐富細化
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指標呈現(xiàn)出由簡單籠統(tǒng)向豐富細化發(fā)展的特征。早期的特殊學生評價政策關注特殊學生德、智、體和身心缺陷康復等方面的發(fā)展,但是沒有涉及對學生發(fā)展的具體評價指標。2022年印發(fā)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將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技能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為特殊學生評價的3大重要指標。為保障指標的落地落實,還設置了更加具體細化的考查要點。例如,在評價社會適應能力這項能力指標時,考查要點細化為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安全意識、是否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是否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是否能基本適應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的生活等[24]。隨著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等交叉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對特殊學生發(fā)展的認識和定位也更加科學和專業(yè),對特殊學生評價指標的研制也更加豐富細化。高質量發(fā)展的特殊教育旨在促進特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全人發(fā)展和全過程發(fā)展,讓每一名特殊學生都能真正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逐步發(fā)展,已進入獨立化、專門化的發(fā)展階段,但也應當認識到距離更加全面的、系統(tǒng)的特殊學生評價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谝陨峡紤],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審思并展望未來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發(fā)展方向。
(一)強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專業(yè)化
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評價的公平公正和信度效度。當前,特殊學生的評價主體主要是特殊教育教師,這并不完全契合特殊學生多元評價發(fā)展的要求。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背景下,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已成為學生評價發(fā)展的趨勢。特殊學生的評價主體也應從單一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擴大到教師、家長、社會人員以及學生本人,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特殊學生發(fā)展與評價的基本格局。同時,特殊學生多元評價主體的專業(yè)化水平亟待提高。在這些評價主體中,學校教師是主導因素,主要負責把控特殊學生評價的信度效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特殊學生評價質量的高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評價的專業(yè)性,帶頭更新評價理念,提升評價能力,并加強對多方評價主體的指導、溝通和聯(lián)合,讓更多的主體走進特殊學生,了解特殊學生,積極參與到特殊學生的評價中來,有利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特殊教育發(fā)展的良好氛圍。此外,還要積極探索特殊學生的自我評價,在適宜的引導與支持下給予其自我評價的權利,有助于發(fā)展特殊學生的自我決定能力。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專業(yè)化發(fā)展也是落實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未來制訂特殊學生評價政策時應特別注重對評價主體內涵和能力的要求。
(二)制訂特殊學生適宜發(fā)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學生評價來說,評價主體解決的是“誰來評”的問題,評價指標則是要解決具體“評什么”的問題。只有明確“評什么”,學生評價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評價指標是特殊學生評價改革與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從我國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演變中發(fā)現(xiàn),特殊學生的評價內容已經(jīng)轉向多維度綜合評價。當前圍繞綜合評價設置的評價指標盡管已經(jīng)進行了豐富細化,但是仍然需要思考評價對象的適切與否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特殊學生的個體差異巨大,不同障礙類別的特殊學生在能力起點、個性特征及學習需要等方面都不相同,這也是制約特殊學生評價工作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結合實際,分層分類制訂特殊學生評價的具體指標,細化到“讓一線實施者看得懂、對得上、做得來”[25]。同時,也應當看到特殊學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制訂涉及學生、學校、家庭及社會多種因素,不是僅憑一線教師“埋頭苦干”就能完成的,也絕非一蹴而就。為制訂特殊學生適宜發(fā)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我們需要“跨界思維”的引領,自上而下地整合多學科、多領域、多部門的專家和人員組成研究團隊,進行系統(tǒng)化的安排與設計,將籠統(tǒng)抽象的評價內容維度分解為更為全面、適切、易操作的評價指標,從而有力促進特殊學生適宜發(fā)展。
(三)開發(fā)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評價工具
隨著對特殊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以紙筆測驗為代表的傳統(tǒng)評價工具已不再符合特殊學生的評價要求。同時,特殊學生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指標在常規(guī)考試中也無法精準實施。因此,研究開發(fā)新的特殊學生評價工具成為迫切需要。2020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客觀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評價工具”[26]。由此可見,特殊學生評價的改革與發(fā)展需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撐,開發(fā)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評價工具有利于特殊學生評價向著更先進、科學的方向發(fā)展。在評價特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情緒行為等方面,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在線填寫、記錄學生的行為與表現(xiàn),實時生成學生發(fā)展的曲線圖。在評價特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時,可以依靠虛擬現(xiàn)實技術,模擬與特殊學生生活相關聯(lián)的場景,動態(tài)生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表現(xiàn)等信息數(shù)據(jù)。信息化的評價工具可以更真實地記錄和存儲特殊學生的評價數(shù)據(jù),更有利于監(jiān)測和分析特殊學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此外,特殊學生評價的數(shù)據(jù)和結果還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建共享,在更大的范圍進行推廣運用,進而實現(xiàn)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
(四)建立特殊學生評價保障機制
任何政策的落地落實都離不開相關機制的支撐配合,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實施與推進同樣也需要一系列配套保障機制。通過與國外特殊教育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較早對特殊學生的評價制度立法,有力地促進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起步相對滯后,對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研制的腳步也較緩慢。隨著特殊教育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構建更加適宜的特殊學生評價體系已經(jīng)提上日程。特殊教育評價、特殊學生評價應及時更新,更好發(fā)揮指揮棒的引領作用。為此,應盡快制訂適宜的特殊學生評價政策,從法律層面建立健全特殊學生評價保障機制,確保特殊學生評價有法可依。同時,自上而下建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多方協(xié)同參與的評價組織實施機制。逐步將評價結果作為相關行政部門履行職責、學校獎懲、教師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參照和依據(jù)。以評價促發(fā)展,通過建立和完善特殊學生評價保障機制,推動特殊學生評價政策的落地實施,進而從根本上促進特殊學生全面健康適宜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6)[2023-09-24].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吳春艷,劉路娟.高質量教育發(fā)展背景下我國特殊教育學生評價政策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23(1):10-17.
[3][4]國家教育委員會.全日制弱智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J].人民教育,1988(6):8-10.
[5][6]教育部.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8(35):1313-1322.
[7]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意見[EB/OL].(2001-11-27)[2023-09-24].http://www.moe.gov.cn/s78/A06/jcys_left/moe_709/201001/t20100128_82033.html.
[8]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意見的通知[EB/OL].(2009-05-07)[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10/t20141021_180368.html.
[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3-09-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10]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EB/OL].(2014-01-08)[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1/t20140120_162822.html.
[11][12]教育部等七部門.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f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7-17)[2023-09-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13][14][23]教育部關于發(fā)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通知[EB/OL].(2016-12-01)[2023-09-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612/t20161213_291722.html.
[1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20-06-22)[2023-09-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2006/t20200628_468736.html.
[16]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2021-12-31)[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01/t20220125_596312.html.
[17][18][19][2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的通知[EB/OL].(2022-11-03)[2023-09-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2211/t20221107_975922.html.
[20]李絢.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辦學質量[EB/OL].(2022-11-14)[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30/202211/t20221114_989355.html.
[2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3-09-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22]邱軼.科學評價,適宜融合——關于教育部《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的對話[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1):71-80.
[25]辛濤.以質量評價促進區(qū)域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EB/OL].(2022-11-14)[2023-09-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30/202211/t20221114_989380.html
[26]閆志明,朱友良,劉方媛.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評價:價值訴求、現(xiàn)實問題與建設進路[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2(11):34-41.
The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Policy for Special Students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Yang? chen1,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2.Xuanwu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Nanjing? 210018)
Abstract:Speci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pecial student evaluation policies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valuation policy for special students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 of the initial stage of brewing,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stage,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stage. The evaluation policy for special students has developed towards a mor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direction in terms of evaluation concepts,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It has shown a shift from focusing on results to strengthening added value, from subject testing to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rom being one-sided and single to considering multiple factors, and from being simple and general to being rich and detailed.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sui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ecial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ubjects,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uitabl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students, develop evaluation tools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 a special student evalu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Key words: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 evaluation policy; special student development
(特約編校? 孫?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