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蓉
摘要:安全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幫助孩子提升內(nèi)在的安全感:在情感層面,給孩子足夠的心理陪伴;在行動層面,與孩子一起做到堅持;在評價層面,規(guī)矩明確,“驗收”寬容,讓孩子生出無限的自信、力量和勇氣,去嘗試、去探索、去挑戰(zhàn)。
關(guān)鍵詞:家庭教育;親子溝通;心理陪伴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5-0076-02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說:“孩子必須確認自己可以隨時回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發(fā)展。”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深度的安全感,他們在探索世界的時候就會變得謹慎和遲疑,在面對探索和學習的機會時就會充滿自我懷疑。他們會害怕發(fā)問或者冒險,只想在一個有限的、安全的小范圍內(nèi)作出選擇或采取行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就會在他們的世界里放松下來,興致勃勃地去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會不斷地探求、提問、冒險,用開放的心態(tài)在更廣闊的范圍里作出選擇,去滿足他們的重要需要??梢姡o孩子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家長怎樣做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呢?
一、情感層面,給孩子足夠的心理陪伴
心理專家林文采博士說過,一個穩(wěn)定平和的媽媽只要做到陪伴在孩子身邊,觀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滿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最好的來源。她提出了“心理營養(yǎng)”的概念,認為孩子的成長除了足夠的生理營養(yǎng)以外,還需要“心理營養(yǎng)”。心理咨詢就是通過語言來感受人、理解人,并通過對話來幫助人從心理上成長的。咨詢對話過程中的傾聽和被傾聽,是我們所有人每天都需要的“重要心理營養(yǎng)”。
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條件相對比較好,但生活節(jié)奏非???,不少家長工作忙碌,孩子要學習的知識也很多,生活被塞得滿滿的。大多數(shù)時候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是為了完成一些所謂“有用”的事情,而很少有時間慢下來,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情。但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就來源于這些無用的事情。如果一個孩子缺失心理營養(yǎng),就會生活在一種“慢性營養(yǎng)不良”的狀態(tài)之下,各方面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甚至出現(xiàn)適應(yīng)困難。
自從我的孩子能用語言交流以來,我每天晚上都會花一段時間跟她聊天,到現(xiàn)在也有好多年了。說是聊天,其實主要就是聽她說各種事情。在聽的過程中,我會想象自己是個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子,放下自己的記憶、欲望和評價,跟隨她的講述,去體會她的生活世界。在那段時間里,我不是想著我要幫助她,我只是聽她的故事。
有時候,她會告訴我學校里遇到的不開心的事情,例如有一次她說:“媽媽,今天同桌把我的橡皮折斷了?!甭犃诉@樣的話,有些家長可能會回答:“折斷就折斷了,一塊橡皮而已,我再給你買一塊吧?!蔽耶敃r克制住了自己這樣說的沖動,轉(zhuǎn)而問她:“橡皮折斷了,你是不是挺難過的?”她說:“是啊,那是我最喜歡的一塊橡皮?!焙⒆痈覀冋f一些不開心的事,只要不是特別大的事,家長不必干預太多,只要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夠在家長這里安全地表達出來,心理負擔就解除了,當他們沒有了心理負擔,就能自己去解決那些問題。
現(xiàn)在每天晚上,我家孩子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和我聊天。因為我規(guī)定九點鐘必須上床睡覺,所以她會很自覺地盡快把作業(yè)完成,以便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聊天。聊完天,我們相互擁抱說晚安。我有一次問她為什么那么喜歡聊天,她說聊完天后很放松,能幫助她卸下一天的心理包袱。
二、行動層面,與孩子一起做到堅持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會通過認同他人或群體的行為方式,并與群體的行為保持一致,來滿足安全感的需要。年齡越小,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就越弱。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希望有同伴的幫助和支持。一個好的同伴不僅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更能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們做事情時更有底氣、更有自信。
任何一種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刻意練習。一個孩子的能力的提升,重要的不是父母給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而是父母用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在跟他構(gòu)建關(guān)系。不要期待孩子什么都能做到自覺,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并和孩子一起堅持。
我家孩子每天六點準時起床,然后早讀,讀到六點五十分開始吃早飯。一開始,都是我六點鐘起來去叫醒她,督促她趕緊起床,有時候要叫上好幾遍,她才一臉不情愿地起來。洗漱完以后,我會陪著她讀英語繪本,把那些她不會讀、不認識的單詞講給她聽,給她注上音標,把句子的意思幫她理清楚,再讓她讀上幾遍,把這本英語繪本背出來。這樣每天背一本,差不多堅持了一個月,她逐漸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慢慢地,我就不再幫她講單詞、講意思了,而是給她買了本牛津英漢雙解詞典,讓她自己查字典,試著根據(jù)音標來讀單詞,根據(jù)每個單詞的意思來自己理順意思,自己把整本繪本背出來?,F(xiàn)在,我只需要六點起床看看她起來了沒有,然后自己出門去早跑,等我早跑回來,她就可以把整本繪本背給我聽了。
當然,這中間會有曲折和波動,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也會有高低起伏,有時候可能到了六點五十她還沒讀會,更背不出,這時候我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多點耐心,實在來不及就晚上再補。有時候沒過幾分鐘她就背熟了,我也會爽快地讓她提早吃飯或者玩一會兒。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就是能在一張一弛之間做到堅持。孩子能在一件小事情上堅持不懈,這種堅持的精神也將會貫穿孩子的整個生活,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表現(xiàn)出堅持的品質(zhì)。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堅持的榜樣,與孩子一起堅持,一定會有收獲。
三、評價層面,規(guī)矩明確,“驗收”寬容
社會學家?guī)炖J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自我意象)是經(jīng)由周圍人的反應(yīng)和觀點來塑造的,也就是“鏡中自我”。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是從別人對他的評價中來獲取的。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是孩子重要的自我評價的來源。如果家長刻板地按照條條框框來精準“規(guī)范”孩子,就顯得過于苛刻和冷漠,讓孩子變得束手束腳、畏懼退縮。因此,家長需要更多地給予孩子正向、積極的評價,讓孩子感受到“我是好的”“我是有價值的”,從而提升安全感。鄭板橋說“難得糊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偶爾需要 “糊涂一些”,盡管這非常難。
有句話說:“不談作業(yè),母慈子孝,一談作業(yè),雞飛狗跳。”為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作業(yè)過于較真,太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了。我曾經(jīng)也幫孩子檢查作業(yè),給她指點指點。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一看到那些顯而易見能做對的題目她都做錯了,我就會很生氣,就會說:“怎么連這都做不對?上課在干嗎呢?”這樣一來,我不高興,她也不高興。費了好大工夫幫助她,結(jié)果兩人不歡而散,非常不值得。
后來,我就秉承一個原則,需要我簽名的卷子,我就只管簽名不看卷子,管她考了幾分,管她哪里對哪里錯,反正錯的題目老師肯定都講過了,她也都訂正好了,應(yīng)該是學會了,再批評她也沒什么意思。這樣一來,雙方都感到很輕松,她也不會因為考試分數(shù)下降而太過焦慮。
“糊涂”還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肯定會訂立一些規(guī)則,比如看電視一次只看30分鐘、自己的房間要整理干凈、要完成哪些任務(wù)等,約定的時候肯定是精準一些比較好,但在具體執(zhí)行的時候,家長可以稍微“糊涂”一些,不一定非要孩子做到100分,只要她做到了70分或80分,那就已經(jīng)很棒了,完全可以給予他肯定、贊美和認同。推動孩子進步的力量,一定不是批評和指責,而是我們的愛。
充足的安全感會讓孩子生出無限的自信、力量和勇氣,去嘗試、去探索、去挑戰(zhàn),哪怕面臨困難,也能夠心懷希望、積極應(yīng)對。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相信父母永遠是自己堅實的后盾,他們會和自己站在一起,給予自己鼓勵和支持。這將成為他們茁壯成長的基石。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