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祺珂
【摘 要】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精準把握學情,設計教學方案和組織教學活動,根據(jù)學生對前概念的認知制訂實踐計劃,聚焦問題沖突和認知發(fā)展進行教學調度,為學生主動進入科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奠定堅實基礎。學情調查、學情分析、學情應用,教師從不同角度研究學情,根據(jù)學情進行教學匹配性設計,以提升教學適配性,成功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科學 學情調查 概念內化
學生大多是憑借經(jīng)驗展開新知學習的,前概念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展開學情調查時,要特別關注學生前概念的認知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出教學設計,依據(jù)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推動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執(zhí)行,找到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和發(fā)展水平的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的內化。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概念梳理學習,對學生概念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估,以便找準教學方向,組織學生展開多種訓練和實踐,促進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學情調查,根據(jù)學生概念認知整合內容
學情調查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和前提,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概念認知的基礎做出教學判斷,探索學生學習認知起點,明確學習目標,規(guī)劃清晰的探索路線。
(一)探索學生學習起點
學生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是最大的學情。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情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組織合適的學習活動,探索學生的學習起點,促進學生概念認知的整合和內化。學生對科學學習活動充滿期待,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針對學生的學情展開教學設計,以提升教學適配性。
如教學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時,教師拿出食鹽、沙子、木塊等實驗材料,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物質,并要求學生估猜:這些物質處于什么狀態(tài)?如果將這些物質放入水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學生有生活認知經(jīng)驗積累,快速給出估猜答案。教師按照順序將物質放入水中,觀察其實驗現(xiàn)象。食鹽在水中逐漸溶解,沙子和木塊等物質則沒有溶解。教師要求學生梳理生活經(jīng)驗,找到一些水能溶解的物質的案例。學生進入展示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列舉冰塊溶解的現(xiàn)象;也有學生列舉冰糖溶解于水的案例;還有學生列舉飲料與水融合的現(xiàn)象,解讀溶解問題。教師對學生前概念認知比較了解,組織學生展開估猜活動,成功激活了學生的前概念認知思維,形成豐富學習起點。學生有比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學情調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課堂學習進入高效互動環(huán)節(jié)。
(二)明確學生探究目標
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教學目標,讓更多學生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茖W學習富有實踐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對學生前概念認知有明晰的把握,以確定后面的教學??茖W學習富有系統(tǒng)性,教師對此需要理性思考,根據(jù)學情組織實踐活動,對接學生生活認知進行學科學習和探索,其教學效果更佳。
在教學“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同樣以實驗開啟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對一些物質進行水溶解實驗,觀察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如將小蘇打、食鹽在水中溶解情況進行對比,學生對食鹽溶解現(xiàn)象比較熟悉,而對小蘇打并不熟悉,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教師設計生活探索實驗任務:深入生活中,尋找一些可溶解于水的物質,通過反復觀察和比較分析,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歸結判斷。教師圍繞生活實驗展開設計和組織,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操作路徑。學生對生活化實驗比較有興趣,教師要做好對比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學習和實踐,獲得豐富學習體驗。科學學習需要學生的認知積累作為支撐,學生的生活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教師對學生前概念認知做出準確判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學情分析,根據(jù)學生概念理解設計教程
教師進行學情分析時,要注意學生的思維走向,聚焦問題沖突,做好教學應對設計,調整思維運動軌跡,促使學生利用前概念認知展開創(chuàng)意學習和探索。
(一)聚焦問題沖突導向
在學情分析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共性矛盾沖突,關注學生關心的焦點問題,利用多種輔助手段進行調度和組織,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教師根據(jù)學生對前概念的認知展開教學安排和設計,以提升教學適應性。學生在學科實踐探索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現(xiàn)實困難,教師對這些現(xiàn)實情況做客觀分析,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啟迪,以便做出理性的反應。
教師對學生的學情做深度分析,要對接學生的認知基礎,讓學生建立鮮活的體驗。如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師拿出鋼尺、小鼓、音叉等容易發(fā)聲的物品,現(xiàn)場做聲音產生的實驗。如將鋼尺平放在桌沿上,用手壓住一端,然后彈撥另外一端,頓時有聲音發(fā)出。教師讓學生用小鼓和音叉進行現(xiàn)場操作,敲擊后產生響亮的聲音。為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自行分析聲音產生的原理,借助生活經(jīng)驗進行概念解讀。學生開始進入思考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并產生了一些爭議,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結,給學生具體的指導。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聚焦問題沖突進行導向設計。學生對生活實驗最有感覺,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對應操作,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以有效提升其訓練效率。學情管理最為重要,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給學生更多技術指導,讓科學思考真正發(fā)生。
(二)指向邏輯思維運動
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從學情分析中可以獲知學生思維啟動情況,結合其前概念認知基礎展開對應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思維運動,以提升教學適合性。如問題的設計、情境的安排、生活的觀察、實驗的組織等,都能給學生帶來學習啟示,教師要做好應對準備,根據(jù)學生學習現(xiàn)實進行適當調整,幫助學生做好學習規(guī)劃,糾正其思維運動方向。
教師利用學情分析展開教學安排,可以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思考路徑,以調動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其學習認知的順利內化。如教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依然運用實驗進行導學,先利用小鼓敲擊產生聲音,讓學生聆聽聲音特點,對聲音傳播路徑做具體分析。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歷展開設計:聲音在空氣中可以快速傳播,如果在水中能否傳播呢?在固體中能否傳播呢?你能結合生活經(jīng)歷設計實驗方案嗎?學生對教師的問題設計比較感興趣,因為屬于實驗范疇,而且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自然進入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做出準確判斷,利用實驗進行調動和組織,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思考路線。學生對生活化實驗比較有感覺,都能夠自覺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適時提示,指向邏輯思維的構建,促使學生自然進入實驗的探索之中。
三、學情應用,根據(jù)學生概念內化延伸訓練
學情應用是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師展開學情調查的目的是應用,學生學習有不同訴求,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現(xiàn)狀展開教學過程,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概念內化的機會。
(一)推出遞進實驗訓練
科學學科有不少實驗教學內容,學生有一些實驗操作經(jīng)驗積累,教師對學生實驗認知情況做調查分析,以便推出更多適合學生的實驗方案,以提升實踐教學品質。學生大多對實驗操作充滿期待,教師精選實驗方案,組織實驗操作,找準實踐方向,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探索契機,以提升其學習品質。學生實驗前概念認知是實驗操作的前提,教師要特別重視這方面的學情分析和應用。
科學是一門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教師借助實驗開啟教學,這是最基本的選擇。在教學“降水量的測量”時,教師推出遞進實驗訓練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如天氣預報降水量的數(shù)值分析,利用多媒體觀察降水量測量過程,自制降水量測量裝置,進行降水量實驗操作。在這個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深入學習。學生對降雨量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但不夠深入,教師通過過程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對應操作,其學習帶有漸進性。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建立的學習體驗更為鮮活??茖W實驗沒有固定格式,也不需要在實驗室內完成,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生活條件進行實驗設計和操作,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然順暢,其學習認知更為牢固。
(二)推動概念構建進程
科學概念積累和應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從學生學習現(xiàn)實出發(fā)展開規(guī)劃和組織,為學生準備更多實驗機會,推動學生前概念認知的內化,以提升其學習探索的品質。科學實踐活動內容極為豐富,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實際,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實踐操作,以促進其學科認知的積累??茖W學習和實踐富有探索性、實踐性的特點,教師要進行科學設計和組織,以調動學生的學科思維。
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時,要做好生活對接,讓學生自然感受學科實驗的魅力。如教學“口腔里的變化”時,教師先讓學生準備實驗材料:一塊饅頭。在實驗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同桌合作,互相觀察對方的口腔,對口腔特點進行逐一介紹,然后要求學生吃一口饅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學生根據(jù)教師指導進行實驗,很快就有信息反饋:饅頭越咀嚼越甘甜。教師組織學生分析實驗原理,學生積極回應。這部分內容中有“牙齒、舌頭、唾液、切碎、研磨食物”等概念,教師利用實驗進行調度,給學生提供概念構建機會。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繼續(xù)設計,要求學生對生活習慣中的問題做對應研究,歸結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提出一些糾正意見。教師從學生生活實踐角度展開設計,其調動作用更為突出。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從學情調查角度展開教程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對應的活動實踐,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探索路線,讓學生主動進入實踐探索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中建立概念認知。科學以實踐為基礎,學生科學概念認知儲備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對學情做客觀分析,根據(jù)學生學習需求展開教學應對,組織學生實施實踐行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黃海旺,張軍霞.圍繞概念建構實現(xiàn)科學學習進階——人教/鄂教版小學《科學》的編寫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1(9).
[2]蓋玲.取樣研究在小學科學探究中的教學嘗試[J].教學與管理,2021(26).
[3]劉晉斌,李佳濤.基于學習進階的小學科學建模教學——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內容為例[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1(10).
[4]陳心華.科學素養(yǎng)視域下科學課程概念建構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