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的《阿Q正傳》一直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本文通過《阿Q正傳》中阿Q語言的分析,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阿Q的性格特征。
【關鍵詞】《阿Q正傳》 魯迅 性格特征
魯迅的《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實面貌,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品,它一直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在阿Q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業(yè)績”和被奴役者嚴重的精神內傷。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學典型一樣,是說不盡的。
魯迅說,他之所以要寫《阿Q正傳》,是因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最初人們是這樣來理解阿Q的:阿Q是“中國精神文明的化身”(茅盾語)。這就是說,無論是中國二十世紀20年代的啟蒙主義思潮,還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時代課題,阿Q也就自然成為“反省國民性弱點”的一面鏡子。于是,人們關注阿Q精神的核心:精神勝利法。這是中華民族覺醒與振興的最為嚴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魯迅的《阿Q正傳》正是對中華民族的自我批判的典型。
到了二十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人們強調要對文學作品進行階級分析,于是阿Q被視為“落后的農民”的典型,關注重心發(fā)生了轉移。首先強調的是阿Q是未莊第一個造反者,土谷祠的夢要把地主的私有財產變?yōu)檗r民的私有財產,就表現(xiàn)了“本質上是農民的革命思想”。小說的后半部對阿Q與辛亥革命關系的描寫,強調了阿Q造反的“悲哀”一面: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權的領導者,他也是將以自己為核心重新組織起一個新的未莊封建等級結構,這樣,阿Q就再一次地被確認為“國民性弱點”的典型。
改革開放后,人們開始轉向對“阿Q精神”的人類學內涵的探討,認為阿Q作為一個“個性革命”的存在,幾乎面臨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滿足的生的困惱(生計問題)、無家可歸的惶惑(戀愛的悲劇)、面對死亡的恐懼(大團圓)等等,而他的一切努力掙扎(從中興到末路)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絕望的輪回。阿Q對物質上的解放感到絕望,就去追尋精神上的解放,思想上的安慰,以擺脫絕望處境,并借以維持自己的正常生存。這樣,為擺脫絕望的生存環(huán)境而做出精神勝利的選擇,使人墜入了更加絕望的深淵。于是,人的生存困境永遠不能擺脫。魯迅正是對這一生存狀態(tài)的正視,揭示了人類精神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側面,從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時代、民族的意義與價值。
仔細閱讀,小說中阿Q的兩句唱詞,對阿Q這個典型的刻畫起了點睛的作用,很是值得咀嚼。我們且看阿Q:
他更加高興地走而且喊道:“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得得,鏘鏘!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悔不該,呀呀呀……得得,鏘鏘,得,鏘令鏘!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
阿Q……昂了頭直唱過去。
這是阿Q平生最快意的一剎那的表情。在阿Q看來,大喊幾聲“造反了!造反了!”便是革命黨的成員了;而“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歡喜誰就是誰”,就是這位要造反的“革命黨”的最高綱領了,也是他的“革命宣言”了??煲庵嗨鹆恕洱埢⒍贰?。阿Q的唱詞,卻又只有《龍虎斗》第十四場《大斗》中趙匡胤的一句“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和呼延贊的一句“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兩句。
《龍虎斗》在浙江紹興一帶廣為流行,當?shù)厝嗣裣猜剺芬?流傳至今??砂不懂《龍虎斗》?!盎诓辉摼谱礤e斬了鄭賢弟”一句,是趙匡胤十分沉痛的心情的流露,可阿Q卻用它來表達平生最快樂的心情。而下一句“悔不該酒醒逼走了苗先生”,而阿Q卻早已忘卻,只好用“呀呀呀”來含糊其辭了。然而,“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一句,卻是十分真切地道出了阿Q此時此境的心情。無怪乎在這之前,碰到小D,阿Q在“氣憤憤”之余,不僅要高唱“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而且確實同小D進行過一場平分秋色的“龍虎斗”,雖然孰龍孰虎是分不清楚的。而這一次,阿Q是以“革命黨”的身份來“喊”、“唱”的,他心目中的矛頭所向,又何止是小D一個人,而是未莊那一伙“鳥男女”。這兩句唱詞,實在是十分巧妙地表現(xiàn)了阿Q的所謂反抗是多么朦朧幼稚而又多么滑稽可笑。也因為阿Q的兩句宣言和唱詞,引起了趙太爺?shù)臒o限恐慌,趙白眼的惴惴不安,以至于在剎那間使這位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身價大大抬高了,“老Q”、“阿Q哥”的稱呼便是十分精妙的表現(xiàn)??墒?阿Q畢竟是一個“睡著了”的人,他有的是一顆“沉默的靈魂”,他那自輕自賤的阿Q主義,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tài),尤其是假洋鬼子之流的“不準革命”的橫蠻舉動,將他剎那間閃耀著的思想反抗的火花即刻捏滅了,等待著他的是悲劇的結局。
然而,阿Q的“宣言”加唱詞,不管如何滑稽可笑,畢竟是阿Q“沉默的靈魂”中瞬息即逝的一道閃電,它證明了魯迅的話:“中國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會做的。我的阿Q的命運,也只能如此?!笔堑?阿Q是可以、也應該做革命黨的?!笆謭?zhí)鋼鞭將你打”,阿Q固然要打小D、王胡,但畢竟是也要打趙太爺、假洋鬼子的。阿Q是多么渴望有人給他“鋼鞭”,教他如何去“打”啊。可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并沒有也不可能把“鋼鞭”交給阿Q。辛亥革命使假洋鬼子們得勢了,手無寸鐵的阿Q卻被送上了斷頭臺。這里,魯迅寄寓著他是多大憤慨呀。這兩句唱詞,正是通過匠心的安排,點出了阿Q既想革命而恰恰又不能革命的性格特征的。
★作者簡介:趙育亮,湖北省來鳳縣一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