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波
(北海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北海 536000)
微生物檢驗技術是中等職業(yè)教育醫(yī)學檢驗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微生物檢驗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實驗技能及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課是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論教學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1]。因此,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分析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驗教學內容、考核方法、教材等進行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傳統(tǒng)的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教學內容基本上為驗證性實驗,即以驗證已知的基本理論為主,先由教師講解與實驗有關的理論知識,然后進行實驗操作演示,學生模仿教師演示重做一遍實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存在重理論講授,輕實驗操作的弊端,缺乏對學生動手能力和開拓精神的培養(yǎng),墨守成規(guī)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
隨著國家對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和健康事業(yè)的重視,加大了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醫(yī)院檢驗設備的投入,加快了檢驗設備的更新,新項目、新技術也應運而生,而學校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教學卻未能跟上臨床檢驗的發(fā)展,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現(xiàn)象,已不適應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中職臨床檢驗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組合,精減、合并了不貼近臨床的實驗內容,對臨床經(jīng)常應用而教學大綱未強化的實驗進行了適當補充。通過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調查,結合教學大綱,將過去的16個實驗調整為23個實驗,由過去的48學時調整為69學時。例如,精簡或刪除臨床不需要的實驗動物的接種與采血操作,病毒的血凝抑制試驗的檢驗;適當增加鏈球菌的鑒定,常見的生化反應試驗等。使實驗教學更貼近臨床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水平。
為了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將一些關系密切的實驗有機結合起來,適當增加綜合性實驗。如開設腸道致病菌的檢測及其鑒定系列綜合性實驗(消毒與滅菌實驗、革蘭氏染色實驗、IMViC試驗等),學生通過綜合性實驗掌握臨床檢驗工作所需的基本實驗技能,掌握培養(yǎng)基和檢驗程序等的選擇方法。
增加崗前實訓和階段性崗位培訓。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實現(xiàn)與臨床實習相銜接,我們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進行1~2周的崗前實訓和階段性崗位培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到附屬醫(yī)院采集標本,進行標本的處理、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經(jīng)過幾次實驗后,能更好地掌握臨床標本的鑒定程序,并能自主處理標本、自主選擇所需的培養(yǎng)基,彌補了學生上崗前準備不足,操作水平較低等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教學中開展學生實驗技能操作競賽,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實驗的重要性,并促進實驗中心的建設。因此,我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技能操作培訓,安排專業(yè)教師全程指導,及時糾正其不良習慣和操作方法,并不斷完善技能操作競賽評分標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fā)展,使競賽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
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引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師生互動。為此,我們結合以往的教學研究,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多媒體演示、討論式、問題式、病例分析式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現(xiàn)行的實驗課考核制度,以技術操作為基礎,考核標準中過分強調某些細節(jié),致使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機械地完成某些動作,達不到利用這些操作技術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2]。針對這種現(xiàn)象,加大實驗考核力度,將實驗課考核占總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30%提高到45%,技能考核時學生采取隨機抽簽的方法選擇考試內容,考核評價強調無菌觀念和流程熟練程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選用檢驗程序的思維方法。實驗考核采用操作考核、實驗報告、口試、實驗態(tài)度相結合的評定方法。對實驗內容綜合分析,有獨特見解的實驗報告評價為優(yōu)秀。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主動思考,在書寫報告時能對實驗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隨著中職學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實驗室資源嚴重不足,學生很難有機會到實驗室練習。為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增加訓練時間,同時安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總之,通過改革微生物檢驗技術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所學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為今后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曾民勇.構建創(chuàng)新體系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1(1):46-47.
[2]劉承德,汪毅.專業(yè)課程改革思考[J].實驗研究與探索,2002,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