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珍
摘 要:學習上的成功愉悅,能夠滿足學生成績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內驅力,給新知識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探討了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踏上成功的階梯,體驗成功的愉悅,進而引發(fā)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望,實現(xiàn)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主體作用;興趣;多媒體設備
在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踏上成功的階梯,體驗成功的愉悅,進而引發(fā)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望,逐漸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是我們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在參與中發(fā)展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因此,教師應讓學生角色扮演,多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再現(xiàn)歷史情境。在教學中可以經常地這樣設計情境:假如你是歷史中的人物,面對此情此景你如何想?怎樣做?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不再感覺歷史的遙遠和陌生,而能夠以一種親切愉悅的心態(tài)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模擬歷史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中,和歷史人物一樣思考、行動,以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赤壁之戰(zhàn)”時,就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問題,可以引出“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這一歷史場面。讓學生演出群儒與諸葛亮就抗曹問題進行辯論的場景,辯論的結果正好是赤壁之戰(zhàn)勝敗的原因。讓學生進入角色,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根據(jù)當時的客觀條件“據(jù)史實以力爭”,最后再加工成系統(tǒng)的結論。
新課標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編演歷史故事是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形式。如學習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在了解諸子百家的主張之后,讓學生表演短?。ㄓ?個學生表演)。1個學生表演:一個老百姓因賦稅過重,生活困難,偷了鄰居錢財;4個學生分別扮演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來評價這一現(xiàn)象。通過學生表演,使學生能穿越時空,經過切身的體驗,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體會歷史的脈搏,更加理解歷史。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初中歷史教材在課后安排了一些閱讀材料、活動建議等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將歷史探究引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愉悅。在教學中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教材內容,選取符合歷史事實,具有科學性、典型意義的素材,并結合課堂目的,選擇能解決難點、突出重點的鏡頭、畫面,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如講授“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主要剪輯電影《甲午風云》中“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下令撞擊“吉野號”的鏡頭來突出主題,把用熱血生命保家衛(wèi)國的浩然正氣,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錄像聲畫并茂,生動、真實地展示了戰(zhàn)役壯烈場面與英雄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與歷史人物同喜共悲,與歷史脈搏同跳動,在這時抓住時機,提出思考題:(1)甲午戰(zhàn)爭中有哪些主要戰(zhàn)役?涌現(xiàn)出哪些英雄人物?(2)結合《馬關條約》的簽訂,說明為什么甲午戰(zhàn)爭最后會失?。繌亩{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民族義憤,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學生經過深入探究,在一問一答中形成了思想交流,對問題有了自己比較深刻的生成性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與感受“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探究氛圍,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多用激勵性語言,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對于學生也是如此。教師要進行激勵式的評價。激勵的評語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樂意、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激勵性語言能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產生更高的熱情和保持更持久的興趣,促進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承認,在體驗成功愉悅的同時,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對學生如何進行科學的評價非常重要。評價可以分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等。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大危機與新政”一課中的“學習效果評估”采取:(1)學生自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演講展示學習成果,同時介紹探究學習的過程、曾遇到過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對一些大家有分歧的觀點,采用表決方式做最后的選擇等;(2)他人評價。每一小組演講結束后,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向演講者代表提出質疑,由演講者代表回答,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有學生會問:“你說要保證大銀行的信用,讓人們去存款,怎么保證”?演講者代表可回答:“政府出面保障銀行信用”。所有的小組演講之后,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最佳小組。此時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了評價,激勵學生只要在學習上有投入,就一定會有提高、有收獲。
四、活用媒體設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活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些內容可以巧妙地利用音(錄音)像(CAI課件、電影、投影)等手段,生動具體地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境,把學生帶入歷史之中,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學習“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教師預先可截取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片段,加以其他相關材料做好課件。上課時先簡單介紹一下戰(zhàn)爭的始末使學生有初步認識。隨后就利用課件來表現(xiàn)戰(zhàn)爭場景,同時結合課文中的材料詳細介紹戰(zhàn)爭的經過。播放視頻,學生目睹刀光劍影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戰(zhàn)火紛飛的沙場。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對歷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在學習第七課“維新變法運動”中“公車上書”這一節(jié)時,播放視頻剪輯:康有為和《公車上書》,理解事件的經過。播放完畢后,開展討論:①視頻中的康南海指的是誰?他代表的是哪個階級?②視頻中反映的是以康有為代表的維新派的什么活動?③《公車上書》是一群知識分子為了改變中國命運做出的愛國的行為。大家想過沒有,假如你是1300多名舉人中的一人,你會在聯(lián)合上書中簽名嗎?為什么?④找一找:公車上書失敗以后,維新派又開展了哪些活動?通過媒體展現(xiàn)歷史故事,形成歷史事件概念,再通過教師設置的問題進行探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學思考的動機,從而活躍了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到了應有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五、拓寬學習途徑,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學習的成功不僅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勵他們產生獲取更多知識的愿望。因此,教學的開放不僅僅是課堂內的開放,更要擴展到課堂外。開設第二課堂活動,重視學生知識的課外拓展延伸,如組織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查等等。在歷史活動小組里,我常常讓他們自己撰寫一些歷史小論文,讓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定期在小組內進行互評。例如,我們上“圖說紅軍長征”這一活動課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確定圖說的主題,由小組分工編寫歷史故事、設計畫頁、撰寫畫面的文字說明,裝訂成冊。作品形成后,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課堂上對本組的作品內容與制作過程進行介紹、說明。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展示自己的特長,平時課堂上不怎么發(fā)言的學生受益更大,他們通過活動課鍛煉了膽量,嘗試到了參與的快樂。通過活動,學生不僅深化了對長征的認識,更多的是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參與意識以及表達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愉悅中學好歷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學科優(yōu)勢,挖掘教學資源,巧妙設計課堂作業(yè),以欣賞的態(tài)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特別應該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和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多給學生表現(xiàn)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那發(fā)自肺腑的愉悅。
參考文獻:
白月橋.歷史教學問題探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