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繼榮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 發(fā)展性評價 開放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22-02
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學評價意義重大,教學評價是否科學、公允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品德培育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開展品德與生活教學評價時,應該客觀、公平地表揚學生在日常表現、品德等方面的優(yōu)點,并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在教學中,筆者經常使用發(fā)展性評價和開放性評價。
一、發(fā)展性評價
教師進行品德與生活教學評價時,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以及學生的成長、變化,不要一成不變,不能總是用老眼光看待事物。
(一)關心學生的生活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社會即學?!薄吧罴唇逃?。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看重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還要注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社會生活的重要性,舉辦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主題活動。教師所組織的主題活動應做到活動主題明確,目的鮮明,能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充分展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tài)。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或開展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
(二)注重教師的獎勵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言行的重要性,謹言慎行,樹立榜樣,用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學生,陪伴學生成長。首先,教師要主動為學生營造積極、和諧、向上的學習評價氛圍,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多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信地度過自己的校園生活。教師的鼓勵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肯定,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充滿信心,使學生可以堅持自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對學生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例如“你真棒”“你真厲害”“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發(fā)自內心的欣賞。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發(fā)小紅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表揚,在學生表現優(yōu)良的時候發(fā)給學生一朵小紅花。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優(yōu)良”的界定要慎重,不能單純地以學習成績的優(yōu)良為“優(yōu)良”,應該涉及學生在校的多重表現,對學生的在校情況給予公正的評價。
(三)尊重學生的選擇
由于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經歷不同,所以他們對生活的認知、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不能用個人的標準來武斷地評價學生的行為,更不能生硬地要求學生接受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正確指引,引導他們接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進而健康地成長。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現自身的優(yōu)點,凸顯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比如,可以組織主題活動,請學生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這時候,學生會根據自身特長來選擇表演什么節(jié)目,如選擇跳舞、唱歌、彈奏樂器等,同樣是舞蹈表演,學生還可以表演拉丁舞、民族舞等不同類型的舞蹈。教師可以進行鼓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多元化的選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他能啟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于創(chuàng)造工作?!边@也體現了尊重學生差異化選擇的重要意義。
二、開放性評價
隨著品德與生活教學內容逐漸趨于開放,品德與生活教學的評價方式也趨于開放。這種開放表現在品德與生活教學的評價不再由教師一人完成,而是由學生、家長、教師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參評等評價方式,實現開放性的、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使評價結果更公正,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一)學生自評與互評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學習狀態(tài)進行反思,更好地了解自己。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比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比如利用個人作品展示園、進步階梯卡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的表現,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改正缺點,不斷進步,提高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為了實現學生之間互評的公正性,防止出現學生之間“惡意報復”、相互挑刺的狀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肯定他人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和大度的胸懷,使互評結果具有可參考性,促使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互幫互助,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二)家長參與評價
家長參與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體現了家長對兒女生活現狀的了解,還體現了家長對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期望以及教學現狀的滿意度。家長參與品德與生活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家長對學生在學校表現的了解,還可以幫助家長加強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學生良性引導,讓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里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在家庭中接受品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進課堂,如:讓家長觀看學生的表演,從而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有直觀的了解;讓家長與學生就某個主題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加深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了解;在班內組織小型的比賽,請家長擔任孩子的拉拉隊,為孩子搖旗吶喊,讓孩子在比賽過程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從而增強其挑戰(zhàn)困難、超越自我的力量與信心。
(三)任課教師的多角度評價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边@體現了任課教師對于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對于整個民族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教師在評價之前,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師評價的重要性,不要草率、盲目地進行評價,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涉及學生的學習狀況、人際交往、日常表現等,應充分挖掘學生的亮點、閃光點,對學生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教師的評價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選擇,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允許學生大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不斷改善、調整自己,實現自身發(fā)展。
此外,學校在設計學生品德與生活評價手冊時,應考慮全面,既要包含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要包含學生的在校表現,要具有整體性,可按照主題單元的模式進行劃分,并將活動分為多個模塊進行評論。學生品德與生活評價手冊的涉及面一定要廣,體現出其有效性。這樣的學生品德與生活評價手冊,能夠使學生對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有全面、綜合的了解,根據教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實現個性化發(fā)展。
總之,我們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品德與生活教學評價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評價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學習,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