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俠
【摘要】 空間觀念是《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的十個核心概念之一,本文就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理解把握和培養(yǎng)這一觀念提出了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空間觀念;思維能力;幾何直覺;生活實例
在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一改過去歷次大綱將“小學幾何是為初中幾何學習打基礎的”思路,而是將“圖形與幾何”的教育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其幾何直覺的形成與推理能力的發(fā)展. 在這一全新的設計理念下,過去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的繁瑣計算被削弱和淡化,而將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 新課改實施幾年來,新課程標準這些變化和理念并沒有被一些教師接受和理解,他們對空間觀念的含義及其培養(yǎng)方法知之甚少,對“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仍停留在建立概念、忙于計算之中. 為了使新的教學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實,筆者就空間觀念含義的理解和培養(yǎng)方法談一點認識和想法,以便大家準確把握,努力實踐,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對“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
一、空間觀念的含義
空間觀念是人們對空間物體圖形的形狀、位置、大小及相互關系的認識、理解和把握,它既是認識能力的一個標志,也是思維能力的一個標志,同時也具有繪圖、制作、計算等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它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能做到物、形互譯
就是能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能想象到實物的形狀,能進行幾何體、三視圖、展開圖間的相互轉化.
2. 能根據(jù)條件作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
就是從提供的信息(條件)能想象出幾何圖形(模型),并能根據(jù)想象理解繪制出平面圖,且能制作出相應幾何體的模型.
3. 能將較復雜的圖形分解成基本圖形
就是具有一定的分解組合能力和化歸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技能. 能透過復雜紛繁的外觀看出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及相互間的依存關系,并能解答相關問題.
4. 能采用適當方式描述物體的運動、變化及位置關系
就是能從單一圖形或多個圖形中分辨出哪些是由對稱、平移或旋轉而成的,并能用語言或符號準確描述出存在的位置和形式.
5. 能用圖形直觀地展示問題,并能借助圖形進行分析與思考
就是能把所涉及問題用一個幾何圖形形象地表示出來或借以說明存在的形式和數(shù)量,并且能借助圖形進行分析比較,誘發(fā)思考,培養(yǎng)和啟迪數(shù)形結合的初步意識和能力.
二、空間觀念的把握和培養(yǎng)
依據(jù)空間觀念的含義,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正確把握和培養(yǎng)才能達到《標準》既定目標和要求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 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樹立新課標理念
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的全過程. 由于許多老師在多年從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形成了傳統(tǒng)的風格和做法,始終把傳授知識、解決問題放在首位,這自然是正確的,但這一做法對現(xiàn)在小學幾何教學還有待改進. 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空間意識、感知空間方位、借助空間圖形思考、判斷、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將具體復雜的計算及合乎邏輯的知識發(fā)展順序等削弱和淡化. 因為小學空間與圖形知識無論是從知識體系(本來應是先平面、后立體,而小學圖形部分卻是先立體、后平面),還是概念的建立(大都采用比喻、描述等)想為中學推理幾何打基礎是很難辦到的,甚至還有礙于初中幾何概念知識的正確形成和發(fā)展,真正有用的就是這種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推理能力,因此我們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按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去研究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及考核辦法,以促進新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實.
2. 認真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小學現(xiàn)行教材是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編寫的,對此我們每位科任教師應認真地分析和研究,并可與原來教材就概念的引入、習題的配備和解答形式等加以比較,以便從中感知和體會這些變化,從而使自己理性地把握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多些思維、方法和能力的軟指標,少些概念、公式記憶、計算熟練程度等硬要求,以便使我們從忙于建立概念、推導公式、繁瑣運算中將學生解脫出來,引導他們去聯(lián)想描述,引導他們去動手操作,引導他們去觀察比較,以改變幾何教學就是進行圖形計算教學的模式,形成學習幾何就是讓學生感知圖形,誘發(fā)想象,動手拆拼、制作、擺擺弄弄等新的學習模式和途徑,以促進學生形成空間意識和觀念,推動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 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例
傳統(tǒng)的幾何教學往往將其變成只是涉及單一領域(圖形)的計算教學,故教學目標往往只是看概念公式記得熟不熟,計算速度快不快,計算結果對不對. 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黑板(書本)上給題,學生在紙上做題的學習模式,從而看不出它同數(shù)與代數(shù)教學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 對此,必須引起我們每位科任老師的高度重視,要有意識地自覺適應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教法,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放在首位,要走出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去充分地聯(lián)系生活實例,去體驗、去擺弄、去實踐. 如讓學生去拆箱子(粉筆盒、水果箱、牛奶箱等),再在紙板上去畫出展開圖,并仿其剪拼制作模型. 讓學生從眾多圖形中挑選出教師所描述的圖形,或由學生自己確定標準給圖形(體)去進行分類,總結性質,改變學生目前僅用一支筆在書本上學習幾何的現(xiàn)狀,進而使筆、剪刀、直尺、膠水等成為幾何學習必不可少的用具. 從而使沉悶安靜的幾何課堂變成比比畫畫、拆拆拼拼、互相依賴、相互協(xié)作、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誘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從而以歸還幾何本來就是以其直觀形象化的數(shù)學模型進入數(shù)學殿堂的真實意圖,從而真正實現(xiàn)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曉玫等編.小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