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江
寫作能力主要是在寫成一篇篇文章的實踐中逐步提高的。寫成一篇文章,修改是最后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作文質量和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不少學生不重視修改習作,他們認為寫作文是自己的事情,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至于老師改了些什么,他并沒有多想,對于批改過的作文只是看一看批語.全然沒有注意老師精心修改之處.更沒有想想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改。也有的學生懂得修改的重要,但是卻不會修改,看看自己寫的作文不知修改什么,他們說如果我會修改.我就不這樣寫了。在這樣一種心態(tài)下,不少學生將提高作文質量和寫作能力的環(huán)節(jié)輕輕放過了。
針對學生這一狀況。我們應將指導學生修改習作列入作文教學的范疇之中.在循循善誘地說明修改文章重要性的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用以下方法修改作文。
一、朗讀法。要學生每次完成作文后大聲誦讀.把讀起來覺得不順口的地方加以修改。這種修改方法最易于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上的問題.例如“他們冒著蒙蒙的細雨和泥濘的小路前進。"這一句,乍一看或許發(fā)現(xiàn)不了什么問題。讀一讀就會覺得拗口。冒著蒙蒙細雨的說法是很好的,但是怎么能冒著泥濘的小路前進呢?這一句顯然應該改成“他們冒著蒙蒙的細雨在泥濘的小路上前進。”為了使學生體會修改的好處,我們除了要求每次作文后必須出聲朗讀,平時還可以出示一些修改前后的語句,指導學生從對照中來認識修改的作用。
二、討論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給別人看,或同桌互相交換,請別人看自己的作文,讓別人找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發(fā)表各自意見,被提意見的同學在充分聽到意見之后再做修改。這一修改過程,除了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上的問題之外,還要注意內容、結構、思想等方面的表達,被修改者可以借助他人的眼光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這樣的修改會有一些難度,但也正因此而能得到更多提高的機會。
三、間歇法。讓學生將寫成的作文擱置一個階段后再拿出來發(fā)現(xiàn)修改點。有人稱這種辦法是“冷處理”。是等頭腦冷靜之后再來修改自己的作文。當學生重讀幾個月之前或幾個星期之前所寫的文章時.一般都會重新發(fā)現(xiàn)一些需要修改的問題,并且在修改中得到提高,使他們的作文能力有長足的進步。
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是必須堅持去做的,一次、兩次不會見效。而且在學生對于修改的必要性沒有體會時還會有不少麻煩。如果淺嘗輒止,那就是輕易地放走了一個重要的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另外,還必須下踏踏實實的功夫,也許這樣會多花費一些時間。但學生把文章改好了,老師批改作文時就不會花費太多的功夫了.況且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將指導學生修改作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切實抓住、抓實、抓好,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