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馬吉
【摘要】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應形成的基本技能,也是他們今后學習數學的基礎。當前小學計算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重“情境創(chuàng)設”輕“正確引導”、重“算法多樣化”輕“適當優(yōu)化”、重“機械練習”輕“實踐應用”等。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這種情況: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激發(fā)興趣,更凸顯數學的思維性;倡導算法多樣化,更追求算法的最優(yōu)化;以問題解決為驅動,加強對計算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計算教學;計算能力;數學思維;算法;問題解決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6-0043-03
【作者簡介】1.徐穎,上海市嘉定區(qū)教師進修學院(上海,201808)科研員,一級教師(講師),嘉定區(qū)高層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和急需緊缺人才,嘉定區(qū)骨干教師,嘉定區(q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馬吉,上海市嘉定區(qū)紫荊小學(上海,201805),二級教師。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計算教學也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然而,我們在踐行新理念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計算教學的功能,正視并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在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數學思維。
一、當前小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常見問題
1.重“情境創(chuàng)設”輕“正確引導”。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讓學生在充滿趣味和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數學問題。但是,在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為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有些教師走進了重“情境創(chuàng)設”輕“正確引導”的誤區(qū)。
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出示幾個小朋友分圓片的畫面,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在做游戲。有的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在玩圓片。還有的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每個小朋友的圓片數量不同……幾分鐘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fā)言,教師肯定學生的發(fā)言并接著提問: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于是,個別學生繼續(xù)猜想……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一種目標缺失、效率低下的松散狀態(tài)。
上述教學,教師忽略了自身的主導作用,提出的問題缺乏明確性和指向性,致使學生天馬行空地給出了許多與學習內容不相關的答案。如果一味地關注情境創(chuàng)設,缺乏正確引導,那么,經過一番不著邊際的看圖說話,等到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時,就已經花去了不少時間,影響了教學進程。
2.重“算法多樣化”輕“適當優(yōu)化”。
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倡導算法多樣化也是基于計算教學中計算方法單一、過于注重計算技能、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等問題提出來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味地追求算法的多樣化,而忽視了對算法質量的關注。原本是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讓他們經歷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卻給部分學生帶來了不必要的學習負擔。
例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了“25-2”的算法,然后出示“22-5”,問學生:該怎么算呢?
生1:先算5-2=3,再算20-3=17,結果是17。
生2:先算20-5=15,再算15+2=17,結果是17。
生3:先算10-5=5,再算5+12=17,我也算出來是17。
生4:先算22-2=20,再算20-3=17,我的結果也是17。
生5:我用一只手的手指表示5,逐個減掉后就得到17。
師:你喜歡誰的算法?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盲目引導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進行計算,學生為了迎合教師的設計意圖,說出了多種算法,教師沒有及時做出回應或提升總結,而是讓學生說一說喜歡誰的算法。教師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還致使學生思維混亂,對各種算法的取舍難以把握。
3.重“機械練習”輕“應用意識”。
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新課標不僅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行為動詞來表述結果目標,還使用“經歷”“探索”“體驗”等行為動詞來表述過程目標,體現(xiàn)了對學生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經常讓學生做一些機械、重復的練習來鞏固新知,使得計算課越來越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例如:教學“簡便運算”,教師在講解“125-99”的簡便運算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計算出結果,并說一說是怎么算的。有學生說:結果是26,我用的是口算。有學生說:結果是26,我用的是豎式計算。還有學生說:結果是26,我也是口算得來的,是把99看成100,再加1得到的。教師追問:為什么要把99看成100?學生答:因為99和100比較接近。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接著又讓全班學生利用第三個學生的方法計算“116-98”“304-95”這兩道題。大多數學生把減去的數字都看成了100,但對加幾有些模糊。
上述教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僅局限于習題的練習與模仿,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運用及其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探索和體驗。針對第三個學生的算法,教師可以先引導其他學生提出問題:誰能聽明白他的計算方法?100和1是從哪里來的?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以促進學生理解算理。
二、優(yōu)化當前計算教學的策略
1.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激發(fā)興趣,更凸顯數學的思維性。
情境創(chuàng)設不只是為了引出教師想要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觸景生情、觸景生需、觸景生思。因此,要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提煉出當堂課所需探索和研究的數學問題。在計算教學中,適宜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解算理。
例如:教學“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時,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他們感興趣的“小動物上車”的情境,首先讓學生在第一站幫助9個小動物上車,然后在第二站幫助5個小動物上車,并追問:這時車上共有多少個小動物?有什么好方法能讓我們算得又快又對?使學生感受到先湊“十”再算“十加幾”簡便快捷,為他們理解“進位加”的算理做好準備。結合生動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學生很快就能想到把5分成1和4,先1和9組成10,再10加4等于14,從而順利地理解和掌握了進位加法的算理與算法。
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獲得提供支撐,為他們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土壤。情境創(chuàng)設和提問目的必須明確,易于學生理解,能讓學生很快挖掘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
2.倡導算法多樣化,更追求算法的最優(yōu)化。
倡導算法多樣化,標志著價值取向從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獲得轉變?yōu)殛P注學生個性化的主動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算法的平臺,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中拓展思路,還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多種算法來優(yōu)化自己的算法。
例如:教學“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老師想請你幫個忙,昨天我買了1捆(10支)零5支鉛筆,共多少支?老師想獎勵給今天上課認真聽講的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獎勵1支,請一個小朋友作為代表來領取,我可以怎么給呢?請小朋友把手中的小棒當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幾種拿法?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熱情地開始動手又動腦,并在小組內交流起來,他們想到了多種不同的方法。有學生說:直接從1捆里拿出6支。教師順勢引出了“破十法”,讓學生用算式表達出來并追問:為什么要從1捆里拿?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破十法”進行了歸納:當被減數個位上的數比減數小時,就把被減數分成10和幾,用10去減減數,剩下的數再與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起來。還有學生說:先把5支拿出來,再從一捆里面拿1支,還剩9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問題,也對其提出的數學問題“還剩下多少支鉛筆”進行了解答。
這個教學片段中,“破十法”比較直觀,拿完5支再從1捆(10支)里拿出1支的方法則比較巧妙。學生在小組交流和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充分經歷了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破十法”,感悟到了“破十法”的優(yōu)越性,達到了算法優(yōu)化的目的。
3.以問題解決為驅動,加強對計算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計算教學中,為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和機械性,教師需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獲得思維的發(fā)展和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提升。
同樣是教學“125-99”的簡便運算,一教師讓學生利用超市購物付款的經驗來理解:丁丁和媽媽休息日一起去超市購物,一套內衣99元,媽媽帶了一張100元錢和25元零錢,她應該怎樣付錢?還剩多少錢?營業(yè)員應該怎么找錢?通過小組討論,有學生回答:先把100元付給營業(yè)員,找回1元,再用25+1=26(元)。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理解“125-100+1”是因為多減去了1,所以要加上1。接著,讓學生試著自己做一些鞏固練習。學生明白了這個簡算過程,體驗到了數學原來就在生活中,計算起來會更加正確、迅速。
上述教學,教師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學生掌握計算不再是簡單模仿、機械做題,而是通過先理解后應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得到了充分發(fā)展,也為他們的后續(xù)學習打下了基礎。
總之,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既要吸收傳統(tǒng)計算教學的精華,也要發(fā)揚新課改“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總結經驗,改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算理、算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真正落實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參考文獻】
[1]方云凱.計算教學中的“誤區(qū)”與“對策”[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07(7、8):22-23.
[2]黃翔.理解把握數學課標中的核心概念(二)[J].小學數學教育,2012(7):12-15.
[3]楊潿萍.新課改下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數學教育,2012(6):15-16.
[4]李金西.淺談小學數學算法的多樣化[J].學周刊·學術研究,2012(2):151.
[5]曲芳沅.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誤區(qū)及對策[J].新課程·中旬,201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