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建龍
《項脊軒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敖枰婚w以記三代之遺跡”(清人梅曾亮語),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曲折,娓娓細談,筆意極清淡,而感情極深至。“感人心者先乎情”,情,使這篇文章不事雕飾,而自然動人。縱觀全文,內有身世之感慨和思親之悲情貫串,外有項脊軒的興衰變遷綰合,凝煉和集中。情節(jié)有諸父異爨,家道中落;慈母寒暄,音容催淚;祖母憫勵,讀書不效;淚眼瞻顧,物是人非,可謂悲情戚戚,悲心憐憐。筆者認為文中的“悲”共四個方面。
組著祖父的高祖死前留有遺訓:“吾家自高、曾以來,累世未嘗分異。傳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遺言,切切不能忘也。為吾子孫,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為不孝,不可以列于歸氏?!弊鳛闅w氏后裔中的長子,歸有光不僅將此視作一條必須恪守不渝的家訓,而且由衷地神往“累世未嘗分異”的家族盛景。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就是緣于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于江蘇太倉之項脊涇,此中所寓懷宗追遠之意非常明顯。
但是原來一個“庭中通南北為一”的和諧興旺的偌大家族現(xiàn)在卻是“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等一派零亂離析的局面,的確是歸家家族在走向衰敗的見證。但對于“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歸有光傳》)的歸有光來說,面對家族的變故,他無奈地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歸氏大家族逐漸敗落了——不僅經濟衰微,就連家風也日薄。樹倒猢猻散,歸氏家族分崩離析、土崩瓦解。歸有光是個經術甚深,講孝友之道的人,面對著衰敗的家世,他常?!疤⒘魈椤?、“深自傷悼”。他不甘心家道就此中落,他急切希望通過自己一人博取功名,從而光耀祖宗,重震門庭。了解了歸有光家族背景之后,再來品正文的文句,便能準確理解他深蘊在文章中的家道中落之哀怨。
作者共記敘了關于母親的兩件瑣事:一是語言“兒寒乎?欲食乎?”的關切話語,把母親在世時對孩子關心愛護、問寒問饑的神情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二是動作“扣”,走到門前輕輕敲一下門怕驚動孩子,寫活了母愛。林紓曰:“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睔w有光八歲喪母,關于母親的記憶均求諸長老而得知。“有光七八歲時,見長老,輒牽衣問先世故事。”所得也大多是母親嚴格的教育、督其成才之故事?!坝泄馄邭q,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蹦赣H重視子女的教育,希望歸有光及其姊妹能夠掌握知識,求得立身之本。嫗憶母親,“語未畢,余泣,嫗亦泣?!贝似暡粌H僅表達了念母之情,更是隱含了自我砥礪、承繼母志、建功立業(yè)的人生激勵。
對這位自幼喪母的孫子,祖母自然是格外關切,動作如“過”、“闔”、“自語”表現(xiàn)了祖母對孫子的關愛、體諒而又不忍心打擾和看到希望之后的無比激動。語言描寫格外生動,如“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中既含疼寵之情,又有贊許之意;“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寄寓了祖母的無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門楣,光宗耀祖。但如今功名未成,有負祖母殷切期望,故而“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不知九泉之下的祖母能否認可這個“唐宋派”最重要的領導人。祖母肯定不認可,祖母只知道“學而優(yōu)則仕”!歸有光自十五歲束發(fā)起就在項脊軒中默默地“有志于學”,祖母把振興歸家家族的一切希望寄托在歸有光的身上,但是幾年過去了,歸有光連一個官學都沒考上(明代學制規(guī)定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在私立公助的社學讀書,十五歲以上的學生可以考取公立的官學讀書,即取得秀才資格,再參加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考試),直到寫作本文時還是被官學破格錄取為“補學官弟子”(歸有光自幼苦讀,9歲能文,但仕途不利,35歲才中舉人,后連續(xù)8次考進士不第;于是遷居嘉定,在那里讀書講學;到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一生郁郁不得志,年66而終)?,F(xiàn)在,面對祖母的遺物,他覺得對不起祖母,辜負了她老人家的殷切期望。這時他愧疚得“長號”大哭。
與歸有光恩愛六年的妻子的去世,才是他一生中最悲傷的事。他一下子被閃落到生命的低谷,“泣”無淚,“長號”無聲,只是那粘稠的苦水一滴一滴地流往那寸腸欲斷的心底。其表現(xiàn)為:一是“室壞不修”。心愛的書房壞了,卻再也提不起原先修補的興趣。即使“借書滿架”,再也沒有什么心情“偃仰嘯歌”了;“萬籟”再怎么“有聲”他也無法“冥然兀坐”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的月下景色還是那么“珊珊可愛”,可他灰色的心里一點也視而不見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妻子死了。“其后兩年,余久臥病無聊”。
妻子死后連續(xù)兩年,他臥病不起,生活中沒有人間親情的溫慰,思想上沒有人間親情的潤澤,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枯燥乏味,那么的百無聊賴。雖然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悲傷的情緒有所緩解,還使人修補了書房,“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他再也無法在里面生活下去,只得躲走他鄉(xiāng),離開這個撕碎他肝腸的傷心地?!巴ビ需凌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蔽恼碌慕Y尾,可以說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吹健巴ねと缟w”的枇杷樹,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當年亭亭玉立之人,“我借光陰為紅線,在若隱若現(xiàn)的記憶中尋覓,如那多情少年,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不見伊人?!?/p>
如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樹尤如此,人何以堪?常念道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凄涼,以及“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痛失。兩相比較,歸有光的極淡反倒更加讓人極痛。這是痛失至愛后,心冷卻多時的心灰意懶,無所期盼。
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失怙、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僅僅是而立之年的歸有光卻已承受了兩大不幸,何其悲哉!在“模擬”、“復古”之風極盛的情況下,歸有光以一介鄉(xiāng)儒之身份,不趨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時潮,力求他法,為后世所景仰。我認為震川志極堅,胸懷極大,情意極重。志堅,故讀書軒中,以期光耀;胸懷大,故悲慨愴泣,追宗懷遠;情意重,故凄戚垂淚,耿耿于心。輕輕掩上書卷,依然可以想見幾百年前的歸有光,在懷念三代親人時熱淚盈眶、柔腸寸斷的情狀,而項脊軒就是這親情的見證,更是這濃濃愁情與思情的見證,真是一般“悲”字別樣情?。?/p>
參考文獻:
[1]《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社
[2]李雅蘭《歸有光文學散論》,《湘潭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