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峰
【摘要】《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依照教材的組成,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包括導入框。教材小字,動腦筋,引語,插圖,地圖及地圖冊,活動與探究等為教學服務,符合教材編排的意圖,也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關鍵詞】單元教學 導語 主題 時空觀念
教學教研要走入多媒體輔助教學,適當在利用教材資源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如何開拓“教材”之源,讓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呢?
一、依據(jù)教材編排特點,進行“單元”教學
初中歷史教材采用“單元”的編排形式,這本身就是依據(jù)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和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性來決定的,如七年級下冊的歷史課本來就是按隋唐、宋元、明清的體系排列的,又是按照每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外交、文化的序列編排的,根據(jù)教材編排的特點進行“單元”教學,從整體入手,居高臨下,系統(tǒng)把握,便于使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及其事件的影響有本質的理解,與時代的脈搏共跳躍,也有助于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提綱挈領掌握歷史。又如,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反抗,本單元先后介紹了中國近代史列強的一系列侵略: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與之同時中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國運動、黃海大戰(zhàn)、左宗棠收復新疆、義和團運動等,通過這一對因果關系的歷史事件的分析總體,掌握了中國近代史逐步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二、用好導語,開門見山
導語是深受師生歡迎的形式。導語的內容往往隱含歷史的時代背景,而鑒于學生缺乏這樣的感性知識與積累,以故事,說人物,道趣聞……等形式導入新課,往往使這短小而精悍的資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授《南昌起義》時,以楚漢相爭鴻門宴為切入點,講一個朱德在南昌起義時“鴻門宴”故事,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同時,又為講授南昌起義做了內容上的輔墊,這樣創(chuàng)設了本課的學習情景,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暖身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fā)學習熱情。
三、抓住教材主題,突出學生主體
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每一學習主題包括的課程內容,因為每一內容都是按主題要求精選出來,是主題的具體體現(xiàn),主題是各子目的靈魂。教材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要運用如每一課設計的教材內容、引用、動腦筋、插圖、地圖、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讓課堂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義教本教科書主題內容分為大楷字和小楷字、大楷字為主線,簡練而點晴,而小字是一種輔助、解釋或拓展,教學上明確對這兩部分的主次分配,關注重點內容,輔之以小字內容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不夠,導致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不能有機結合,而教材中的動腦筋、引語、活動與探究等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需要加以指導,如七年級下冊《燦爛的宋元文化》中,其自由閱讀卡講到鄉(xiāng)土教材的內容,即宣城的宣紙,以此切入到宋元的書畫藝術成就,從而引申到落實歷史教學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一種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及自豪感。
四、史地結合,理清時空線索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掌握基本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這一目標的規(guī)定,要求歷史教師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拓展學生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古人曰“左圖右史”足見對歷史地圖的重視。的確,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當遇到政權疆界、都邑位置、分族分布、戰(zhàn)爭態(tài)勢、交通發(fā)展等方面的內容時,歷史地圖通過點、線、面、顏色、符號和文字闡釋事物的歷史發(fā)展和變遷,不但能把地面上有形的物體根據(jù)需要表示出來,還能把無形的東西反映在圖上,將無形變有形,抽象變直觀,如學到戰(zhàn)國七雄,用獵戶座圖示明確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疆界,形象而具體,學習隋朝大運河時,以“人”字圖來展示,清楚地了解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到余杭,縱貫祖國南北,成為溝通南北運輸?shù)拇髣用},促進隋朝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國地圖冊》《世界歷史地圖冊》彌補了教科書在歷史整體和綜合概念上具有的局限性,例如,七年級上冊《秦朝疆域》圖,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圖中的“江水、河水”明白即今天的長江、黃河,通過地名古今對照,如“咸陽、巴郡”就是今天的陜西咸陽、重慶等,同時把公元前211年的秦疆界繪出,有利于學生了解秦國統(tǒng)一的進程和中國作為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淵源,圖中還突出了秦長城,使學生一目了然,凸顯長城的抵御功能和工程之浩繁,中國人民之偉大,豐富了歷史教學,也讓學生更加了解歷史的當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