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君君
【摘 要】一、二年級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小孩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首次轉(zhuǎn)變。相比較幼兒園,學科設置門類多、學習方式轉(zhuǎn)變大、心理起伏明顯等特點會對學生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多孩子認為和幼兒園一樣邊玩邊學,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小學生身份。要充分挖掘課堂常規(guī)中前三分鐘的作用,要運用耳朵聆聽、鼻子呼吸、走進“電影廳”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想?yún)⑴c課堂教學,喚起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音樂教學;小學低年段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24-0195-02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chuàng)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苯處熇谜n前三分鐘這個平臺,營造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有效控制低年段學生好動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專注力,同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展示空間。
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得出的心得體會:基于讓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提高學生課堂的自信心與上進心。筆者認為課前三分鐘的展示是一個很好的課前鋪墊平臺,它既能起示范作用,又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學生的膽大了,自信心增強了,班級形成一種積極向前看、你追我趕超的良好音樂學習氛圍。
有的人說:“音樂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也有人說音樂是藝術與科學知識的結(jié)合,是一門集思想、情感、文化、意志教學于一身的多元化課程,也有人說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fā)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個人認為針對低年級段的學生來講,音樂是一門能讓他們高興、開心、內(nèi)心愉悅的課程。學生除了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之余,還可以用唱幾首動聽的歌曲來宣泄內(nèi)心的不快、吐露情感和抒發(fā)包含感情的思想。音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藝術文化,更多是對學生的情操陶冶、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1]。
順應時代的前進步伐,什么樣的音樂能抓住孩子的心,如何將傳統(tǒng)經(jīng)典和現(xiàn)在創(chuàng)新有機的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積累讓筆者慢慢體會到,課前三分鐘在整堂課中顯得尤為重要。
以往的音樂課開始的前三分鐘筆者會讓學生通過樂器演奏、歌唱表演、配樂朗誦、主持口技、介紹樂器、介紹音樂家等形式控制學生躁動的情緒使其安靜下來。但時間久了,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很快就沒了,課堂活躍度不高。于是筆者通過嘗試設計一些新穎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前三分鐘上做文章來提高低年級孩子上課的精氣神,以激發(fā)他們課上的參與度從而豐富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方法如下。
一、耳朵聆聽音樂
聆聽可以加強孩子們對音樂的最初認知和體驗感。聆聽悅耳動聽的聲音,讓每一個孩子的耳朵里充滿著他們喜歡的音樂,這些音樂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如兒童童謠風格音樂、當下流行樂或是鋼琴曲。當學生走進教室后,關上教室的門窗,安頓好學生有序坐下,播放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將音量分貝聲調(diào)至適中,讓學生置身于夢想的音樂廳之中,學生閉上眼睛跟隨音樂專心致志的聆聽。通過音樂把學生躁動、興奮的情緒包圍起來逐漸化成一股寧靜、輕松的氛圍。小雨淅瀝,泉水叮咚,訴說著心中的喜悅;夜鶯歌唱,喜鵲報春,講述著孩子們的愉悅的心情。然后減弱音量,直到整個教室安靜下來,最后讓學生慢慢的睜開眼睛,打開窗戶和窗簾進入正式的音樂課程教學中。筆者慢慢的發(fā)現(xiàn)課前三分鐘的音樂聆聽讓學生心靜下來了,學生能坐住了,下面的課也進行的很順暢。
二、鼻子呼吸,氣息平穩(wěn)
運用鼻子這一器官可以幫助學生初步的感知和體會吸氣和呼氣。學生在體會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他們不要出現(xiàn)“泄氣”的情況,慢慢體會并在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讓學生要善于運用嘴唇把氣攏住,以此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教學中將氣息練習用到課前三分鐘中,尤其在實踐教學中效果很明顯。氣息大致分為提、沉、沖、靠,教師可以通過鋼琴曲音樂背景的鋪墊,讓所有的小朋友做出深呼吸的動作。由深呼到慢吸,讓孩子想象自己坐在軟軟的草地上,看藍天白云,碧海蕩漾,置身于一個美麗花園里呼吸著花兒散發(fā)出的芬芳香味。這里呼吸的不再是空氣,而是山林間繚繞著細細的純凈云霧,充分讓孩子們感受這份純凈。孩子的靈魂在音樂的縈繞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他們的思想也能溶于萬物天地之間。通過這些特別的設計,學生在之后的課上明顯有了不一樣的狀態(tài),他們個個精神抖擻,靈氣活現(xiàn),整節(jié)課學習下來像換了人似的。“神奇”的課前三分鐘已經(jīng)喚起學生敏感的神經(jīng),課堂有靈性,有溫度,有感動,更有意想不到的良好反饋效果。
三、走進“電影廳”
低年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弱,教師根據(jù)此特點,采用以下的方法。將教室布置成電影廳,環(huán)境的營造改變學生內(nèi)在的心理變化。教師播放與所學內(nèi)容相吻合的視頻、音頻,來創(chuàng)設氛圍[2]。筆者適當加入流行的動畫音樂和視頻的剪輯片段,尤其在欣賞課上,樂器的欣賞讓學生很難安靜的坐下來。由于年齡小,認知和感受能力有限也缺乏想象力,學生聽的會比較吃力,感覺枯燥無味,老師講的很吃力。面對此種現(xiàn)象,筆者發(fā)現(xiàn)把當下最火的視頻軟件資源加入進去,讓欣賞課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熟知環(huán)境中安靜下來,通過把“聽”音樂與“看”音樂有機融合起來。如在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前先欣賞《獅子王》課時視頻片段時,小獅子辛巴和伙伴娜娜一起去花園玩耍的一段,有美景,有幽默詼諧的樂曲,有滑稽可愛的玩耍動作,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學生完全帶進入了情景中。學生在欣賞中得到靜心,三分鐘結(jié)束,繼續(xù)后面主教材的內(nèi)容教學,學生的思維在三分鐘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得到拓展和發(fā)散。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提問到:“小朋友,在你們的眼里,春天還有哪些可愛和美好的事物呢?”學生的回答包羅萬千,思維在這一刻完全激活了。有的小朋友說:“春天很溫暖,像媽媽的手,很多小動物都從洞穴里出來了,柳樹發(fā)芽了。有一小女生很興奮的說:“老師春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還有的學生說:“還有很多可愛的小蟲子,會跳高的螞蚱”等。
四、結(jié)語
總之,“課前三分鐘”有效改變了課堂原來的拖沓混亂現(xiàn)象和學生躁動不安的情緒。它能充分挖掘音樂教育成因和人文藝術精神,讓“多元化的課前三分鐘”與“課堂”結(jié)合,使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感受與體驗,培養(yǎng)小學生學會聆聽、學會理解、養(yǎng)成專注傾聽的欣賞習慣,培養(yǎng)他們毅力和良好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劉云志.音樂課堂組織教學技能初探[J].音樂天地,2013(09).
[2]馮紫浩.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當代音樂,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