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摘? ?要】新編故事是發(fā)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常規(guī)做法之一。有的課文雖然在課后安排了語言運用練習,但文中并沒有相應(yīng)的可以借鑒或者模仿的部分。遇到了這類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發(fā)現(xiàn)例子,用好例子,最終達到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目標。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拓展閱讀;創(chuàng)編故事
新編故事是發(fā)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常規(guī)做法之一。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統(tǒng)編教材中,有的課文可以作為效法的“例子”,使閱讀故事與新編故事達成“無縫銜接”。有的課文雖然在課后安排了語言運用練習,但文中并沒有相應(yīng)的可以借鑒或者模仿的部分。這就容易使“讀寫結(jié)合”關(guān)注的點發(fā)生偏差,只注重內(nèi)容的延展,而不關(guān)注更加重要的語言形式的學習。
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有兩個:(1)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2)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诖?,《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課后編排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奶奶給王葆講了哪些故事?選一個,根據(jù)已有內(nèi)容創(chuàng)編故事,講給同學聽?!?/p>
按照一般的思路,所學課文應(yīng)當給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提供范本。但選文中只有主人公王葆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其他內(nèi)容了。而所謂奶奶給王葆講故事,其實也很簡略。先來看課文——
奶奶每次講的都不一樣。上次講的是張三劈面撞見了一位神仙,得了一個寶葫蘆。下次講的是李四出去遠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龍宮,得到了一個寶葫蘆。王五呢,他因為是一個好孩子,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所以得到了一個寶葫蘆。至于趙六得的一個寶葫蘆──那是掘地掘來的。
不管張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這個寶葫蘆,可就幸福極了,要什么有什么。張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盤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條大花狗,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條──沖著他搖尾巴,舔他的手。
后來呢?后來不用說,他們?nèi)歼^上了好日子。
分析文本,可以從中提煉出創(chuàng)編故事的要求:第一,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得到寶葫蘆的方式已經(jīng)做了限定。第二,張三、李四得到寶葫蘆后實現(xiàn)的愿望也已經(jīng)明確了。至于有沒有得到其他東西,這是可以創(chuàng)編的。王五、趙六呢?書本上沒有說,那就可以隨便編。第三,這幾位得到寶葫蘆的幸運兒結(jié)局都很好。
以上三點,給學生創(chuàng)編寶葫蘆的故事做了一些規(guī)定。為此,課上可以列一張表格,這樣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可以由教師做好了表格給學生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表格。(見下表)
[姓名 得到寶葫蘆的方式 實現(xiàn)的愿望 結(jié)局 張三 劈面撞見了一位神仙 吃到了水蜜桃 全都過上了好日子 李四 出去遠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龍宮 得到了一條大花狗 王五 肯讓奶奶給他換衣服 / 趙六 掘地 / ]
借助表格,可以看出完成課后練習題的困難之處。課文只提供了最為原始的素材。故事新編,到底怎么編呢?編好了以后依照怎樣的標準來評價優(yōu)劣呢?從教材中找不到依據(jù)。因此,僅僅依靠課文,顯然不能較好地完成新編任務(wù)。
為此,教師需要把目光轉(zhuǎn)移到原著《寶葫蘆的秘密》上,書中存在可供學生借鑒和學習的例子。教師應(yīng)當引導學生通讀整本書后選取部分內(nèi)容作為范例,當然也可以由教師從原著中選出相關(guān)段落供學生研讀。
比如,要求設(shè)計有趣的情節(jié),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讀一讀王葆跟同學下象棋時吃“馬”的片段——
正這么想著,正想得差不多了,忽然我嘴里有了一個東西──我雖然沒瞧見,可感覺得到它是打外面飛進來的,幾乎把我的門牙都打掉。它還想趁勢往我食道里沖哩:要不是我氣力大,拿舌頭和牙齒拼命這么合力一擋,它早就給咽下去了。
同時姚俊嚷了起來:“咦,我的‘馬呢?我這兒的‘馬呢?”
哼,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了。
又如,要讓故事中人物的語言既有趣又能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教師可以帶著大家讀讀吃“馬”的后續(xù)情節(jié)——
我趁大伙不注意的這會兒,想要把嘴里的東西吐掉??墒菦]有機會,因為鄭小登又盯上了我。
“王葆你沒吃吧?”
“嗯,嗯?!蔽矣帽强谆卮稹?/p>
“什么?吃了?”
“嗯,嗯?!蔽胰耘f用鼻孔回答,還加上搖頭。
“怎么了?你又發(fā)什么病了?”
這么著,大家又都瞧著我了。我出了一身汗。我晃了晃手,誰也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不明白。
至于對心理活動的描寫、人物之間相互襯托的手法等等,都可以從原著中找到可資借鑒之處。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文段節(jié)選一二,與課后習題相關(guān)聯(lián),讀寫結(jié)合還會有難度嗎?
教師要準確把握教科書的編輯目的,要學會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編輯本課的用意在哪里?透過“不甚理想”的選文,筆者認為,編排這篇課文的核心立意就在于以文本為引子,引導師生走進《寶葫蘆的秘密》全篇,進而發(fā)現(xiàn)可以學習的“例子”。從這樣的角度看,遇到了無法當作“例子”的課文,教師就知道如何去應(yīng)對了:一是結(jié)合文本,完成基本的識字寫字、詞句積累、閱讀理解等任務(wù)。二是拓展閱讀,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發(fā)現(xiàn)例子,用好例子,最終達到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目標。
在完成了基礎(chǔ)閱讀任務(wù)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說老實話,王葆吃“馬”的故事太好玩了(這樣好玩的故事,原文里面有很多),學生邊讀邊笑。讀完了以后,教師要引導大家展開討論:“拓展閱讀的這個片段有什么特點?我們?nèi)绾谓柚@個片段來新編故事,完成書后作業(yè)?”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就能經(jīng)歷一個從課內(nèi)到課外再回到課內(nèi)的循環(huán)。學生學得有趣,教師也教得扎實。
師:王葆吃“馬”這個故事最開始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生:最開始寫的是王葆的心理活動。這些想法只能藏在心里,不好說出來。
生:我還看出來剛開始的時候,那個“馬”很厲害,沖勁大,可見那個寶葫蘆很神奇,但也很笨。王葆吃“馬”,又不是真的要用嘴吃。太好玩了。
師:很好。寫心理,突出了王葆的驚慌和手忙腳亂,非常生動。那后面的描寫呢?
生:后面寫的是對話。王葆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別人不明白,就顯得很可笑。
生:還有讀者也明白。這樣子寫,就像看戲一樣,王葆要裝,同學要急,我們呢,就是要笑。
師:大家談得很好。所以,我們在新編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從心理活動、人物對話這些方面著手,努力把故事寫好玩。
經(jīng)過以上的討論交流之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大家動筆表達。比如,新編張三的故事,就可以模仿王葆吃“馬”的片段來寫——
話說有一天,張三放學回家,一進門就看見家里沙發(fā)上坐著一個白胡子爺爺。張三一驚,喊道:“你從哪兒來?我怎么從來沒見過你?”
白胡子老爺爺笑笑說:“我是天上的神仙,最喜歡心地善良的孩子,這不,就特意來看看你?!?/p>
啊,神仙爺爺!張三顧不得害怕,趕緊說:“歡迎,歡迎,神仙爺爺,你能給我一個寶葫蘆嗎?我們班上那個李四就有一個呢。”
“哦,李四的那個葫蘆啊,我知道,也是我仙界的產(chǎn)物,我嫌它長得丑,才把它扔到你們凡間來?!鄙裣蔂敔敳换挪幻?,說道,“你既然想要,那就也給你一個。這種東西,我們仙界到處都是?!?/p>
說話間,就有一個綠瑩瑩的葫蘆出現(xiàn)在神仙爺爺?shù)氖稚?。神仙爺爺隨手一拋,那葫蘆就到了張三手上。
這一段人物對話描寫,既勾連了原著,又融入了個性化的寫法。張三的話表現(xiàn)出急切的心理,而神仙爺爺說李四的寶葫蘆長得丑則最有趣。學生從原著中獲得啟發(fā),寫對話既考慮到各自身份的不同,還注意到各自處境的不同。寫得有趣才能增強可讀性。
接著往下看。
張三高興壞了,抱著寶葫蘆,輕輕一搖,說:“我要吃水蜜桃?!?/p>
啊,餐桌上立馬就有了一只白里透紅、水靈靈、香噴噴的水蜜桃。張三一把捧在手心,就想咬,但又一松手,把水蜜桃往神仙爺爺那一伸,說:“爺爺,這個水蜜桃給你吃吧。”
神仙爺爺笑瞇瞇地接過去大口吃起來,邊吃邊說好吃。張三又讓寶葫蘆變出四個來。
神仙爺爺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多,張三說:“我爸媽和我一人一個,還有一個明天帶到學校給我們語文王老師吃,讓她吃了越變越好看?!?/p>
神仙爺爺哈哈笑起來:“心地善良,知道分享,爺爺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啊,這寶葫蘆算是跟對主人啦!”
這一部分糅合了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集中表現(xiàn)張三心地善良的特點。一連串動作描寫把他很想吃水蜜桃的饞勁,但又感覺應(yīng)當先緊著老爺爺?shù)纳屏级Y,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原著中王葆的心理活動就是透過他的動作來呈現(xiàn)的,在張三的這個片段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遷移。
新編故事固然要學生獨立完成,但也不妨在寫作開始之前先進行一次“頭腦風暴”。學生可以花很短的時間,說出各自的創(chuàng)意,在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腦洞大開。等到編好故事之后,大家再交流賞讀,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才是學習語文、新編故事的美麗樣式。
(江蘇省興化市新生中心小學?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