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玲 張春
摘要:歷史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成長環(huán)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老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要盡量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都可以學習到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將圍繞初中歷史教學的因材施教策略為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因材施教;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初中歷史課程是學生必修科目之一,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歷史知識距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課程中的內容,加之老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論對待什么學習層次的學生,都采用同一種教學方式,這樣會讓一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授課節(jié)奏,使得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不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使得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會課程中的內容,老師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的時候,應該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分層次進行教學,這樣才可以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1更新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
以往老師在講解初中歷史知識的時候,基本上會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在老師的授課節(jié)奏下被動學習歷史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體性被邊緣化,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其實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參與的主體,尤其是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要歸還權利給學生,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積極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例如老師在講解香港和澳門的回歸的時候,老師要更新以往的教學理念,要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得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了解到課程中的內容,體會到香港和澳門回歸帶給國家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讓學生能夠一同感受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講解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觀看視頻來了解當時的激動人心的時刻,使得學生可以感同身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還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實現(xiàn)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為了能夠讓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到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性,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會歷史知識,并且能夠從歷史學習過程中得到人生啟示。
例如老師在講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分層教學原則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將學生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學生是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老師可以在學生了解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增加學生知識積累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二個階段的學生是學習一般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可以輕松掌握基礎知識,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拔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第三個階段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耐心和細心,讓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逐漸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方式,能夠讓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可以受益,還可以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3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以往老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事實證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不僅要更新教學理念,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新穎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構建高效歷史課堂。
例如老師在講解冷戰(zhàn)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需要老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來講解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開發(fā)和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老師在講解課程的時候,可以利用微課來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將冷戰(zhàn)的紀錄片和片段通過微課呈現(xiàn)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歷史是初中生的必修課,也是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由于初中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參差不齊,因此,老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緊跟老師的授課節(jié)奏,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龐艷芳.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因材施教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8):16.
[2] 朱玉能.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32(32):57-58.
[3] 李寶林.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9,(3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