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富仁
摘 要: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時也需要重視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對一些知識點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優(yōu)秀思想道德的追求,使得初中生更好地形成自己正確的三觀,在今后的學習或者生活中也能擁有更加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此,文章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這一課題進行探討,望給相關教育者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德育教育;道德與法治教學;初中
德育教育已成為學科教學中需要去重視的一項任務,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更加關注學科間的德育教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相關德育課程。德育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尤其是面對正處于叛逆期的中學生而言,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更加受到阻礙。這便要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遵循中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德育的認識,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積極主動性。另外,教師應該認識學生之間的不同點,而不僅僅依照教學經驗或者書本經驗對每個學生都相同對待,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只有教師積極用心地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引導與教育,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進步。學校教育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主導因素,因此,教師在對不同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時應該因材施教,使得學生們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 “德育”教育的意義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知是品德認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情指的是品德情感是品德行為產生的動力因素之一;意是品德意志,是品德行為時的精神動力;而行便是品德行為,品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標志。而從品德認識到品德行為的實踐是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學生需要先從德育教學中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自身不斷認識中將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意識轉化為內部動力進而產生品德行為。由此便可看出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給學生們提供了正確的人生方向,讓正處在青春的他們擁有了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去面對學習路程中的挫折與困難,因為有了德育教育,學生也會在德育教育中收獲美好的未來,而不是在最寶貴的年華走上歧途,在最懵懂的年紀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成為他們自己的終生遺憾。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僅靠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更應該在課堂中培養(yǎng)中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如今,初中學校德育管理工作還不夠成熟,因而即便該工作受到社會人士及相關教育者的高度關注,但對于教導學生的德育能力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德育教育沒有得到很好的結合
應試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據(jù)主要地位,初中的課程一般是以考試的形式診斷學生對于知識的接納程度,包括高考的壓力也讓師生們對于考試更加重視,而這就導致了教師未能有效遵守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在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規(guī)律中,形成正確思想品質的基礎是知識,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也為他們的學科知識奠定了良好基礎,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的結合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現(xiàn)實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科目教學中僅僅是傳授知識,而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加以關注。這便導致了學生的德育實際水平低的后果。
(二)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身上仍具有一些叛逆意味,這就容易造成學生不會認真聽課或者對于課程里的德育教學也只是當成考試中的一個知識點,而沒有真正轉變?yōu)閷W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內在動力和精神力量,更無法將思想道德認識轉變?yōu)槠返滦袨椋瑢W生沒有對德育教學中的內容進行良好應用也是一大問題。
三、 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品德認識
課堂氣氛是師生在課堂活動中相互作用產生的,民主型的教師更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注重對于學生表現(xiàn)得客觀評價、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加以鼓勵與協(xié)助,關心學生需要的地方,一些膽怯的同學能夠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擁有克服不敢回答問題的勇氣。而教師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也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將積極的情緒投射到學生身上,學生也會為此做出相應反饋,進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教師在課堂經常性地鼓勵學生,也會使得課堂間的氣氛更為融洽。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無意注意以及有意注意的規(guī)律進行組織教學,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注重課上講課的方式、多媒體的應用以及教學方式多樣化來營造課堂學習氛圍,在課堂開始前明確學習目標與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合理組織課堂教學來防止學生分心,促進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二)循循善誘,堅持正確的德育教育原則
比如,在七年級人教版《自覺磨煉意志》這一章節(jié)的教育中,教師對于青少年的意志磨煉往往是長期的,這是一個十分緩慢且曲折的教育過程,因此,通過這一章節(jié)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意志力的重要性,教師在引導過程中也需要更加突出教育目的。教師可以結合近代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復興祖國而努力奮斗的英雄事跡,讓學生明白祖國的繁榮發(fā)展離不開許許多多人的默默奉獻,也啟示學生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備頑強的拼搏精神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讓學生感受到愛國情懷時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自覺磨煉意志。教師通過這樣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既把現(xiàn)代先進科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傳授給學生,又能結合知識中所蘊涵的德育因素,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有更深刻的講述,這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
(三)改進教學思路,創(chuàng)設情感學習環(huán)境
德育教育工作要加強教師育人意識,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應從各個方面與角度盡到自己的德育職責。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通過實地調查、網絡查找等方式切身落實和把握好當下中學生德育思想的發(fā)展,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該對學生有良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從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與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得他們的品德都能得到良好發(fā)展。教師還應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閃光點,發(fā)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克服他們消極的學習情況,一些同學的成績雖然暫時落后,但他在某個領域更為擅長,教師通過鼓勵他往擅長領域去爭取機會,同樣能使得這位成績暫時落后于其他同學的學生重拾學習自信,進而努力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學生處于集體氛圍,既要通過個別學生的教育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fā)展,譬如,通過榜樣示范法來讓全體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也要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影響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情感學習環(huán)境,通過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德育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個人思想道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