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中,專家學者都經(jīng)常專注于研究課堂教學與語言交際的關(guān)系,但忽略了非語言交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從非語言交際的概念、非語言交際的主要類型以及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進行思考,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guān)鍵詞:非語言交際? 對外漢語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但是除了語言之外,非語言交際也對人類的交際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主導作用。有的語言學者認為,非語言交際在人們的傳送交際信息活動中,通過語言直接傳送的交際信息僅僅占30%,而借助非語言手段間接傳達的交際信息卻占70%。更有學者甚至認為,其大約有90%的交際信息都是來自非語言交際。而對于一名國際中文教師,非語言交際對于交際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中更是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一、非語言交際的概念
西方學者Bur-goon and Saine給予了很全面的一個概念“非語言交際是不同言辭表達的、為社會所共知的人的屬性或行為,這些屬性和行為由發(fā)出者有目底地發(fā)出或被看成是有目底的發(fā)出,由接收者有意識地接受并有可能進行反饋?!备鶕?jù)西方學者的概念,我們可以知道,無論你是誰,都會使用非語言交際的,信息的編碼者能夠給接收者傳達某方面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非語言交際所囊括的內(nèi)容非常多,除了語言交際之外的,其他的不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方式都是非語言交際行為。
二、非語言交際的主要類型
體態(tài)語、副語言、客體語、環(huán)境語是畢繼萬教授所劃分的非語言交際類型。
(一)體態(tài)語
體態(tài)語是通過身體的動作變化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主要包括眼神交流,手勢,姿勢、點搖頭、跺腳,細微的面部表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nèi)粘=浑H中常用到的非語言交際行為動作,比如在表示肯定或接受可用點頭,表示否定或者拒絕用搖頭。
(二)副語言
副語言又叫伴隨語言,指的是與聲音一起出現(xiàn),卻沒有任何意義的語言,包括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大小、不同人說話的特殊、語句的速度等。例如,在漢語中,重音、語調(diào)的起伏變化,一定程度上能夠感受到所表達的情感。
(三)客體語
客體語具體來說,指某人相貌、與其相關(guān)的服飾、飾品、氣味、字跡等。這些特征能反映出一個人在學生眼里的綜合形象。作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有效適當利用這些元素,以有效拉近和廣大學生之間的人際感情心理距離。
(四)環(huán)境語
環(huán)境語是包括時空,顏色,等,這些都可以為社交提供有效信息,因此環(huán)境語也時展示文化特點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個人隱私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重視程度。對中國人而言,沒有那么重要。但西方人卻對個人的領(lǐng)域非常在意,其他個體神圣不可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
三、非語言交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一)體態(tài)語對外漢語在教學中的應(yīng)用
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將動作,眼神與面部表情等體態(tài)語結(jié)合使用,有時候會起到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
1、面部表情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面部情感表情活動輔助學生教學。例如:教師朗誦一篇悲傷為主題的文章時,可以邊朗讀邊主動做一些傷感的面部表情,幫助學生領(lǐng)會文章的感情。老師教學生"笑"、"皺眉"、"扁嘴"等詞語。當然老師的這種面部語言表情,在教師提問一個學生的問題時候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例如:當提問學生,學生沒有回答出問題,,教師對提問學生總是投以微微鼓勵的目光微笑;當提問學生回答出問題時,老師甚至可以邊用點頭邊報以微笑,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
2、手勢
手勢語言,所指的就是一種手部動作,是中文體態(tài)語的重要組成的部分。但是作為一名非常國際化的中文教師,在中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手勢動作來推動中文教學的效果。例如:一個老師在給一個學生自己教授一個聲調(diào)時,就可以通過使用手勢語對一個聲調(diào)的振動高低,速度,起伏規(guī)律進行發(fā)音示范,將他的發(fā)音過程具體化,也可以利用手勢語來輔助教學。
(二)副語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作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擁有一口字正腔圓且標準的中國普通話口語,應(yīng)該是最基本的普通話要求。具體而言,不同水平的學生,講課語速也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水平調(diào)整。對于初級水平漢語學習者,語速要比平時說話慢一點兒。對于中級水平學生,語速要適中,根據(jù)具體水平適當?shù)眉涌煺Z速。對于高級漢語學習者,可以以中國人正常語速講話既可。
(三)客體語在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1、服飾
服飾的作用主要是遮羞和御寒,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衣服是傳遞文化的深刻表現(xiàn),關(guān)系到學生對于教師的印象以及交往質(zhì)量。不同的國際有不同的服飾,但是對于國際中文教師而言,得體的衣著是教師的統(tǒng)一要求。因此,作為國際中文教師,可嘗試穿一些富有民族元素的服裝。例如,女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偶爾穿一下旗袍,潛移默化中可以激發(fā)一下學生對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
2、筆跡
書寫漢字,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難的。但是作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大氣俊朗的粉筆字書寫,有利于順利開展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漢字書寫的筆順、筆畫等。進行板書,也能夠讓自己的學生更有信心去寫規(guī)范的漢字。例如,可以開展書法課,課上,可以向同學們展示毛筆字,了解漢字之美,減少書寫漢字的畏懼感。
(四)環(huán)境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
1、課桌的擺放
一般課堂,教室的座位安排都比較固定傳統(tǒng)。都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一排排的課桌座位。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因為區(qū)域劃分而涇渭分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根據(jù)我在加納國際學校的經(jīng)驗,嘗試環(huán)形或者U形的課桌擺放,更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
2、教室環(huán)境
教室環(huán)境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來說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可以合理用心地教室環(huán)境。例如,中文課堂可以懸掛中國地圖,聲母韻母表,中國結(jié)等等。當然,也可以開辟一面中文墻,學生可以把自己關(guān)于中文作品貼上,有利于學生置身于中國文化的氛圍之中,真正融合中文課堂環(huán)境。
四、非語言交際對漢語教學的意義
非語言交際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非常之廣泛,也能傳達夠非常多的信息。非語言交際行為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也是不可忽略。國際中文教師也應(yīng)該有提高自身非語言交際的意識及能力。在課堂管理過程中充分借助非語言交際的形式,在不破壞課堂原有氛圍的情況下借助眼神、副語言等形式管理少數(shù)人。在課堂教學中,能充分借助非語言交際理論,使課堂充滿趣味性,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對漢語的體驗度,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不斷地發(fā)展。
作者簡介:田夢英(1995-)、女、河南省駐馬店市、漢族、西南科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推廣與中華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