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出自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之手。本詞通篇描寫夢境,想象奇譎,多用典故,上闋與下闋一氣呵成。本文將從創(chuàng)作背景、語言賞析、情感表達的角度對此詞進行文本解讀。此詞通過描述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抒發(fā)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表達了她對于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側(cè)面展現(xiàn)了李清照豪放不羈的性情。
[關(guān)鍵詞] 夢境? 理想境界? 文本解讀
[中圖分類號] I207.2? ? ? [文獻標(biāo)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27-0093-04
清代學(xué)者黃蘇在《蓼園詞選》中評價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這首詞“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盵1]近現(xiàn)代學(xué)者梁啟超先生評價此詞:“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詞》中語。”[2]現(xiàn)代詞人夏承燾評價此詞:“這是一首豪放的詞,她用《離騷》《遠游》的感情來寫小令,不但是五代詞中所沒有的,就是北宋詞中也很少見?!盵3]以上評價都贊賞了這首詞的豪放特色。葉嘉瑩對李清照這首詞的評價也很高[4]。此詞可謂獨樹一幟,與李清照的其他詞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首詞一洗李清照以往詞中的愁怨之氣,不寫閨情而通篇描寫夢境,場面宏大,境界壯闊,豪邁奔放?!痘ㄢ衷~選》中將此詞題作《記夢》,探究這首詞有助于研究李清照詞作的多面性,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一、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的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金石錄后序》記載,李清照在建炎時期,為了洗去“饋璧北朝”之誣,曾追尋宋高宗的行蹤。“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5], 建炎四年(1130)春時,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歷經(jīng)風(fēng)濤之險,故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徐培均先生認為此詞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guān)[6]。陳祖美認為此詞當(dāng)作于建炎四年(1130)浙江溫州江心寺,為洗“玉壺頒金”的謠言,李清照追趕高宗至此而不遇。陳祖美的李清照年譜記載:“之溫后,或又經(jīng)三山(福州)往泉州之想,故作此詞。時李清照四十七歲?!盵7]由此可見,此詞應(yīng)作于南渡之后?!皶r1127年,李清照四十四歲,四月,北宋亡。五月,高宗即位于南京應(yīng)天府之正廳,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四十六歲,這年八月十八日,明誠卒于建康。”[7]可見,此時的李清照正懷揣亡國之恨,且剛剛經(jīng)歷喪夫之痛,飽受生活之苦。南渡以前,李清照多寫閨中女兒詞,南渡以后視野才逐漸開闊[8]。
二、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語言賞析
李清照非常注重遣詞造句,此詞語言精妙,雕琢而不露痕跡,想象奇譎,用典自然妥帖,始終保持著李詞明白易懂的語言風(fēng)格。
1.上闋:海天溟蒙之景和天帝之問
“天接云濤連曉霧”。開篇即鋪開一幅雄奇壯闊的畫面。拂曉時分,迷霧層層。云彩在天空里像起伏的波浪一樣,翻卷涌動,瞬息萬變。水天相接,白茫茫一片,交織在一起,分不清是霧、云、還是波濤,給人一種朦朦朧朧、奇譎闊大的美感。詞人只用了“接”“連”兩個字就將“天”“云”“霧”這些意象貫穿一體,渾然天成,不著痕跡?!霸茲币辉~用了典,來自孟浩然的《宿天臺桐柏觀》:“日夕望三山,云濤空浩浩?!盵9]
“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寫到海面上船只眾多,船帆似乎在起舞。詞人所乘坐的船只顛簸,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星河好像在翻轉(zhuǎn),“轉(zhuǎn)”和“舞”兩個動詞給人以頭暈?zāi)垦V小4司渥髡邲]有直接寫明波濤洶涌,海上刮起大風(fēng),而是通過“星河”與“帆”這兩個意象帶給自己的感受來側(cè)面表現(xiàn)海上場景,從而帶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扒А弊譃樘搶懀臼窍胂罂鋸堉~,形容帆的數(shù)量之多?!扒Х琛睜I造了一種氣勢恢宏的意境?!靶呛佑D(zhuǎn)”和“千帆舞”都是虛寫,但“舞”和“轉(zhuǎn)”之間又存在因果關(guān)系。正是因為海上刮起了大風(fēng)“千帆舞”,所以詞人感受到了“星河欲轉(zhuǎn)”。此句極富動態(tài)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融現(xiàn)實于夢境之中,讓人如臨其境。李清照描寫的海上境況與王灣筆下的“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截然不同。同是海上畫面的描寫,王灣筆下的海面風(fēng)平浪靜、大江直流,而李清照筆下的海面波濤洶涌。
“仿佛夢魂歸帝所”中的“仿佛夢魂”是整首詞比較關(guān)鍵的字眼,直接點明該詞為記夢。接下來描寫詞人和天帝的對話,詞人偏偏用了一個“歸”字,有何妙處?歸為“回歸、返回”之意,似乎詞人原來就屬于那美好的天上宮闕,現(xiàn)如今要返回,此處“歸”字給人一種畫面感。詞人為何不直接用“回”字,“仿佛夢魂回帝所”?在此我們可以反復(fù)推敲,“歸”字相比“回”字更加強調(diào)歸屬感,仿佛詞人本就屬于天上宮闕?!皻w”字含有很強的感情色彩,透露出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對于理想境界的強烈渴望。此句中的“歸”字與蘇軾《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中的“歸”字意義相同[3]。“帝所”一詞,出自《史記·扁鵲傳》:“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寐。寐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趙世家》中趙簡子亦有‘我之帝所甚樂之語?!盵10]
“殷勤問我歸何處”此處又用了一個“歸”字,“天帝”都在殷勤問我要“歸”往何處?一前一后連用了兩個“歸”字,但并沒有給人以重復(fù)之感而是表示了強調(diào)之意,深化了詞人的情感表達?!耙笄凇倍置枥L出了一個親切和善、關(guān)懷備至的天帝形象。此處應(yīng)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賞析,此時詞人身處國亡之境地。宋高宗一路南逃,一味求和投降,茍且偷生,只顧個人安危,而置人民于水火之中。詞人在夢境中塑造的天帝形象與現(xiàn)實中的宋高宗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下闋:詞人對答和美好理想
下闋以詞人的回答開始,“我報路長嗟日暮”?!班怠弊忠鉃榭畤@,此處我們采用置換法來看。“我報路長嘆日暮”僅僅寫出了詞人的哀嘆,相比“嗟”字情感意味較淺薄?!班怠毙蜗蟮乇磉_出了詞人的無可奈何?!班怠本o承上句“殷勤問我歸何處”,正是由于“天帝”的關(guān)心,所以此刻,詞人的委屈苦悶不免一涌而出,無限凄婉?!班怠弊治磭L不是詞人對國亡家破、丈夫離世等種種復(fù)雜情感的哀嘆?!班怠弊衷鰪娏丝勺x性,使此詞言有盡而意無窮。“日暮”來自《史記·伍子胥列傳》中的“吾日暮途遠”?!奥烽L”來自《離騷》中的“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6]。該句頗有深意,陳祖美認為其比喻力竭技窮,無可奈何[7]。夏承燾先生則認為該句的意思是人世間不自由,找不到她理想的境界[3]。徐培均先生認為這兩個詞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jīng)歷[6]?!奥烽L”和“日暮”是詞人結(jié)合當(dāng)時自身經(jīng)歷和心境概括而出,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李清照內(nèi)心的苦楚和深深的無力感。這兩個詞讀之有味,擴大了作品的張力,增加了此詞的感情深度。
“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中的“謾”字大可玩味?!爸櫋弊忠鉃椤巴健⒖铡?。我們可以采用涵泳法,品味“謾”字之妙?!爸櫋弊滞嘎冻隽嗽~人的無奈,以及對自我的諷喻,幽怨之感油然而生?!绑@人句”一詞出自馮贄的《云仙雜記》:“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能攜謝朓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10]。 以及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11]。黃墨谷認為此句乃用杜甫詩意來述志[12]。王灼《碧雞漫志》云:“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瞻,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13]?!端问贰だ罡穹莻鳌芬舱f她“詩文尤有稱于時”[14],可見李清照從小便才華橫溢。而如今落得如此境地,面對亡國之恨,作為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包含了詞人內(nèi)心的抑郁苦悶和對現(xiàn)實局面的無力感。詞人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自由光明的向往,這些情感沒有得到滿足且無處釋放。李清照用一個“謾”字,表達出自己的憂憤,和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更表達了對于南宋當(dāng)權(quán)統(tǒng)治者無所作為、一味求和、不思抗金,置百姓安危于不顧的憤懣和厭棄。
“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一句,引用了《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九萬里”為虛寫,極力夸張想象鵬飛之高。“正”字含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意味。
為何詞人用“風(fēng)休住”而不用“風(fēng)莫?!??“風(fēng)莫?!闭Z氣明顯較弱,不如“風(fēng)休住”感情色彩濃厚,“風(fēng)休住”帶有一定的強制和命令的意味,強硬的語氣也透露出了作者的堅定。由此可見李清照的膽量之大,語氣之豪。“風(fēng)休住”承接上句而來,這三個字簡短有力,擲地有聲,更顯豪邁,詞人情感噴薄而出。
“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三山”在《史記·封禪書》中有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fēng)吹開,終無人能到[15]。此句也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表達,壯志豪情的抒發(fā)。
三、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的情感表達
1.大量用典和跨片格
首先是大量用典,此詞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詞中大量用典不無關(guān)系 [16]。如“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的典源是《莊子·逍遙游》,“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典源是《史記·封禪書》。詞人巧用典故,擴大了整首詞的內(nèi)涵,使之意蘊深厚,增加了本首詞的厚度和廣度,將歷史和現(xiàn)實融為一體,增強了表達效果。
其次是跨片格。本詞以故事性情節(jié)為主干,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一問一答,貫穿一體,一氣呵成。上下片無縫對接,氣勢坳峭不凡,詞意更加縱橫馳騁,抒情更加酣暢淋漓。
2.詞人的豪情壯志
上闋詞人描繪了一幅朦朧奇譎的海上畫面,奠定了全詞雄渾大氣的感情基調(diào)。面對“路長”“日暮”,詞人發(fā)出了悲嘆?!爸櫋眲t表達自嘲,詞人的心酸亦在其中,萬般無奈縈繞心頭。“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句抒發(fā)了詞人對精神解脫的渴望。縱觀整首詞,“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是視覺上的描寫,“問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學(xué)詩謾有驚人句”轉(zhuǎn)到聽覺,這是視覺與聽覺的交替,使整首詞富有層次感。
這首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渴望突破重重束縛的女性,看到她對美好生活、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厭棄。正是因為生活中無處傾訴,無法得到滿足,人的情感才會在夢境之中變得強烈。夏承燾說:“這絕不是沒有真實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語的人所能寫得出的”。[3]夢境也是詞人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個“休”字正是作者情感的爆發(fā)口。“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是情感的釋放,詞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苦悶得到排解,情感得到慰藉。最后兩句的情感表達達到高潮,展現(xiàn)出李清照精神境界雄奇闊大的一面。
3.詞中的大丈夫氣
李清照的這首詞頗具有大丈夫氣。清人沈曾植云:“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非秦、柳也”[17]。葉嘉瑩也認為這首詞表現(xiàn)出了她男性的一面[18]。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和《詠史》中亦可洞悉,周篤文先生評價道:“它不僅在《漱玉詞》中獨具異彩,而且求諸兩宋詞壇,也是罕見的珍品”[19]。在歷經(jīng)人間滄桑之后,李清照的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懷揣希望,豪情萬丈。
四、結(jié)語
作為封建時代的女子、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李清照四十七歲時,在剛剛經(jīng)歷國破家亡和喪夫之痛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豪放詞作。作為一篇“記夢”詞,本詞境界宏大,想象奇譎,頗具大丈夫氣,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在宋詞中可謂獨樹一幟,與李清照的其他詞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詞多用典故,上闋與下闋之間貫穿一體,一氣呵成、聯(lián)系緊密。此詞以故事性情節(jié)為主干,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自由光明的強烈渴望和向往,以及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
參考文獻
[1] 黃蓼園.蓼園詞選[M].上海:惜陰堂,1920.
[2] 梁令嫻.藝蘅館詞選[M].上海:中華書局,1935.
[3]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4] 葉嘉瑩,張靜.葉嘉瑩講女性詞(十八)[J].文史知識,2020(6).
[5] 趙明誠.金石錄[M].濟南:齊魯書社,2009.
[6] 夏承燾.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7] 陳祖美.李清照詩詞文選注[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
[8] 張忠綱.李清照的女性意識[J].文史哲,2001(5).
[9] 李清照.漱玉集注[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63.
[10]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
[11] 平慧善.李清照及其作品[M].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12] 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M]. 濟南:齊魯書社,1981.
[13] 王灼.碧雞漫志[M].文明書局,1915.
[14] 脫脫.宋史[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15] 司馬遷.史記[M].武漢:崇文書局,2012.
[16] 王璠著.李清照研究叢稿[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7]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18] 葉嘉瑩,張靜.葉嘉瑩講女性詞(十九)[J].文史知識,2020(7).
[19]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編輯部.唐宋詞鑒賞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
(特約編輯 劉夢瑤)
作者簡介:杜麗萍,河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語文學(xué)科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