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斌
摘 要: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物理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具有強烈的學習物理的興趣或求知欲的學生,常常會津津有味地學習,并得到很大的滿足感。課堂教學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與啟迪。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把所學的物理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通過實際活動激發(fā)學習的激情,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創(chuàng)設 物理情境 物理問題 興趣 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
1.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教師在進行有關物理內容的教學時,提出與內容有關的若干問題,演示與內容有關的若干現象,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醫(yī)用針筒是學生所常用的或常見的東西,我在學生不注意時把針筒的小孔用手指抵住,讓學生來拉針筒活塞,學生用了很大的力卻拉不動,學生對此難道不感到奇怪嗎?由此再進行大氣壓強的教學便會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
2.創(chuàng)設物理“求異情境”。學生對物理問題往往只從某一角度理解,若變換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顯得困難,為此就需從不同角度創(chuàng)設同一物理問題的情景。如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已知物距,通過實驗學生得出像距位置和像的特點,探究結束時我就提出了這樣的設問:照相機拍近景遠景時,應如何調節(jié)鏡頭?為使銀幕上的字變大應如何調節(jié)膠片、透鏡之間的距離?拍了全身照現在要拍半身照怎樣調節(jié)照相機?這樣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非常有用,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創(chuàng)設物理“強化情境”。創(chuàng)設物理“強化情景”目的是為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講完沸騰和蒸發(fā)后,可創(chuàng)設情景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就發(fā)生的位置、程度、溫度條件展開討論。這使學生對沸騰和蒸發(fā)的理解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如列舉完一些簡單鏡面反射、漫反射后可設問:黑暗房間里手電筒垂直照射桌子上的鏡子和白紙,站在旁邊的人會看到怎樣的現象?理解講解后可進一步設問:白天下過一場雨,晴朗的夜晚,看地上亮的是水還是暗的是水?后兩個遞進式的情境問題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同時也強化了鏡面反射、漫反射的理解。
4.創(chuàng)設物理“隨時情境”。這也用于授課過程,為擴大學生思路,使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然這應在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來創(chuàng)設。如“透鏡”教學,在學生做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就隨時插入幾個問題,如果遮住透鏡的一部分,像如何變?如果換成凹透鏡,所成像又有什么特征?
二、把物理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通過實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通過物理現象、實驗,使學生覺得物理有趣;通過弄懂物理道理并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學習物理的樂趣;通過應用物理規(guī)律和了解物理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逐步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實驗中學,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給予知識的容器。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
1.讓學生多動手進行物理實驗:做實驗時盡可能由學生自己操作自己分析實驗結果,讓學生懂得通過物理實驗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樣用物理實驗研究物理學。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適當增添一些模擬“探索性”實驗。設法將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實驗改為取材方便、簡單易行的學生實驗,并增設一些學生實驗。例如,在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我就取了學生都有的工具——鉛筆來完成這個實驗,這樣既簡單又方便,每個學生自己都能親自去操作和感受。
2.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與困難作斗爭。教師在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中,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要給予勉勵和引導,不能代替學生去克服困難。例如,在做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實驗時,有的學生在操作時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能成功地完成實驗時,我在旁邊只指點或引導學生尋找錯誤所在,讓他們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后自己解決問題,正確完成,最后得出結論,我們不能代替學生去做完實驗。
3.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問題的討論。開展課堂討論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有機會報告自己的分析結果和想法,開展學術爭鳴。學生在討論中形成的統(tǒng)一認識就是我們期望學生形成的物理概念和期望學生掌握的物理規(guī)律。因為這樣的概念與規(guī)律是學生充分思考和辯論的結果,對學生來說就不那么抽象,不那么難懂難記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應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有條理地陳述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結果,逐步學會在認真傾聽別人意見和結果時抓住要領并提出問題,逐步學會在別人提出批評意見時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或接受意見或用事實來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充分體現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中學生數理化》.2007年第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高中實驗學校